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首都图书馆藏彩绘《九边》,绘于崇祯后期,民国年间由汪申伯收藏。全采用形象绘法,是现存《九边》中形象绘法最为突出的地图,是一幅军事示意图,而非作战地图,反映出以直观、实用为目的的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人文传统,直到明末仍发挥着主要作用。首《九边》机构、方位错讹较多。不过,由于这幅地图很可能是明代最后一幅长城地图,反映了明末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与文物价值。

  • 标签: 《九边图》 形象绘法 职方司
  • 简介:1999年4月18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阿拉腾松布尔前往内蒙古图书馆蒙文书库特藏部查阅资料,在偶然的情况下,他发现了贺西格巴还原《蒙古秘史》铅印本。贺西格巴是内蒙古近代文化名人,著有《古今宝史纲》等书。从这次发现的蒙文还原《蒙古秘史》来看,贺西格巴还对《蒙古秘史》作了深入研究。所发现的蒙文还原《蒙古秘史》共为二册。前一册书页上用蒙古文粗黑体铅印着“贺西格巴译蒙古秘史”,旁边用小黑体印着“蒙古秘史”,全书179页。后一册用蒙古文粗黑体铅印着“蒙古文意译元朝秘史”第一至五卷,为一残本。两部书对译者、编审者、翻印者、发行者都有标注。对以上两部书进行初步分析后,阿拉腾松布尔认为

  • 标签: 《蒙古秘史》 蒙古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图书馆 粗黑体 学术研究价值
  • 简介:本研究从生态人类学角度全面阐释了图们江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目的、意义,建构生态资源产业化的可行性理论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产业三种模式和期望。即,文化内容“主题村”建设模式、图们江区域文化内容“数字化产业”模式和前两模式融合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模式。最后指出,建构文化产业达到公益效益、社会效益和产业效益的期望。

  • 标签: 图们江区域 朝鲜族聚居村 生态文化资源保护 文化产业模式
  • 简介:传世名画《听琴》因涉及宋徽宗赵佶以及蔡京此二位历史名人,从而引起众多是非争议。概观之,大致可将其归纳为两类:一为绘画作者问题,争论焦点集中于是否为宋徽宗赵佶亲笔。二为画中人物问题。凭借现有史料与技术手段,就此画真伪而言,能考证其创作年代、题画者之真伪。就此画所绘对象而言,能获知其身份之尊贵。至于画之作者何人,所绘者为谁,殊难确知。

  • 标签: 《听琴图》 赵佶 蔡京
  • 简介:2010年3月17日,"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艺术展"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市卡斯捷耶夫国家艺术馆举行。中国驻阿总领事孙霖江、哈外交部驻阿市副代表库纳耶夫、哈东方问题研究所所长阿布谢伊托娃、卡斯捷耶夫国家艺术馆馆长谢拉利耶夫及阿市艺术、学术界、高校师生、中哈双方媒体和总领馆馆员约200人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 标签: 中国丝绸 阿拉木图 丝绸之路 艺术展 2010年 哈萨克斯坦
  • 简介:明正德十二年(1517),著名画家文徵明根据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篇,创作了一幅《湘君湘夫人》。此图纸本设色,纵100.8厘米,横35.6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幅少有的人物画精品。画中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高髻长裙,均作妇女形象,这显然与传说中湘君是湘水男神(即巡视南方死于苍梧的舜)、湘夫人是湘水女神(即自投湘水而死的舜的两个妻子娥皇与女英)不相符合。那么,《湘君湘夫人》中的湘君,为何被绘成妇女形象?湘君、湘夫人究竟是谁?我们不妨考察—下历史文献中对湘君与湘夫人的记载。

  • 标签: 《湘夫人》 《湘君》 历史演变 北京故宫博物院 妇女形象 《九歌》
  • 简介:南投县深处台湾内陆之中,地形绝大部分都是丘陵与山地。相传17世纪郑成功的部将林圯,已经率众前往竹山开垦,但是大规模的开发要到19世纪末。台湾现藏的清代南投地图,总数有11幅之多,不过尚无台湾建省当下所绘。北京国家图书馆典藏的《台湾》,根据作者的考证应该是在1884年至1886年绘制而成。此时的台湾正准备重启"开山抚番"政策,而以往学术界受限于史料因素,对于当时南投地区的历史发展并不清楚。这张《台湾》的研究正好可以补足这段空白。

  • 标签: 清末 台湾省 南投 开山抚番
  • 简介:利玛窦一向被认为在中国明代中叶带来了西方制图和科学。利玛窦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1602)被认为源自Ortelius(1570)之地图(简称“原图”)。然而,详细分析结果并非如是。地图的中国部分与明初永乐时代有密切关系。从欧洲,亚洲及非洲历史与地名的显隐及图中注释推断,地图绘制年代应介乎1380年至1460年,即包含郑和下西洋时代,更精确的估计是宣德时代。利氏地图的非洲、美洲部分多处较当时任何欧洲绘制地图更准确,更详细。按照常识,任何手抄摹本世界地图无法比第一手数据更准确。利氏地图曾在中国参考的第一手数据,可能已经遗失,但保存于利玛窦世界地图中。明人若拥有欧人没有的美洲、非洲地理知识,最大可能是来自郑和之旅,即郑和大航海已经抵达美洲。明代中西交通史,郑和下西洋,及利玛窦西学东渐的部分史实均须要重新评价。

  • 标签: 世界地图 明代中叶 利玛窦 中国 郑和下西洋 测绘
  • 简介:元、明、清三朝建都北京,通州是左辅京师的东大门,是京畿仓储所在,地位十分重要。同时,通州由潞河可达天津而人海,南循卫河(也称御河)可控江淮,陆路扼东北诸关塞,是水陆要冲、舟车辐辏的交通枢纽。史载通州当年千樯云集,车毂织络,盖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特别自元以来,每年由东南地区供给京师的数百万石漕粮,不论海运、河运,

  • 标签: 建都 漕运 通州 乾隆 清代 东北
  • 简介: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在资源、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具有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巴克口岸位于新疆塔城市郊,该口岸已有100多年的通商历史,曾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交通要道之一。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被迫中断。1990年10月20日重新开关,1991年9月起开始临时性过货,1995年7月向第三国开放。巴克口岸及多个工业区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以“粮食、蔬菜、畜牧、特色林果”等四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以绿色农副产品出口为突破口,成为带动塔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

  • 标签: 巴克图口岸 塔城 口岸经济 农产品
  • 简介:2011年7月6日下午,借第十七届兰洽会胜利召开之际,甘肃省旅游局在兰州飞天大酒店隆重举行了《精品丝路、多彩甘肃——甘肃旅游百景》旅游画册首发式。甘肃省旅游局广搜博取、精心遴选,向省内外摄影家购买了100幅旅游摄影精品图片,编印了《精品丝路、多彩甘肃——甘肃旅游百景》旅游宣传画册。

  • 标签: 甘肃旅游 百景图 精品 出版发行 画册 旅游摄影
  • 简介:长兄汤之屏去冬从加拿大寄赠三哥之驹一幅业余所作的竹石,图中自题句云:“画竹何难,难在劲节以垂千古”,又题注曰:“抗日期间,负笈黔东,汽车故障,夜宿野庙,饥以采苦竹笋充腹,忆及作此。”(见本期画页)之屏兄去国三十五载,万里飘蓬,爱国之心甚殷,思乡之念弥切,令人感慰。

  • 标签: 竹石图 汽车故障 画竹 苦竹笋 民生凋敝 令人
  • 简介:本文对宝晋斋藏南唐研山在宋元的流传经过进行考证,结论与翁方纲等所说不同。本文以为,蔡絛所记的米芾与苏氏易甘露寺下宅基的研山在北宋亡后便无传。南宋至元流传的是后归天台戴氏的研山。此研山又有图画本流传,天台陶宗仪记在《南村辍耕录》里的宝晋斋研山即其传本之一。

  • 标签: 张米芾 研山 宝晋斋 研山图 研山铭
  • 简介:历史上往往否认慈禧皇太后的绘画水平。人们通常认为慈禧皇太后出于统治的需要,除善于玩弄权术、热衷政治外,在平时生活中爱好书画,经常喜爱把“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臣子,以示恩宠,笼络人心。甘肃省清水县博物馆馆藏一轴慈禧皇太后款《梅花》,为博物馆旧藏,对研究慈禧及其绘画水平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慈禧 绘画水平 代笔之作
  • 简介:汉画像石中共有"嫦娥奔月"四幅,皆出土于河南南阳汉画像石墓。四在构图内容与造型艺术上呈现出各自的风格和特征;但通过对其在墓葬中出土位置及与其它画像石组合关系的考察,则四又具有着相同的现实功用与宗教品质。

  • 标签: 汉画像石 “嫦娥奔月”图 造型艺术 宗教品质
  • 简介:<正>1988年7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一九八六年秋,在香港举办的清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氏书画展中,香港知名人事霍英东被毓先生画的《钟馗醉酒》吸引住了,当即出五万港币买下,并与毓先生在画前合影留念”。文章又写道:“在香港举办的那次画展上,他参展的五十二幅国画全部售出,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

  • 标签: 爱新觉罗 长图 中西合璧 国画 香港 画家
  • 简介:山东地区汉代祠堂后壁楼阁拜谒的意义是内含在汉代墓葬的升仙仪式意义之中的。在这种终极性的信仰意义参照下,祠主受祭的传统观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检视楼阁拜谒图中包括双层楼阙、仙界符号、高大的正坐老者以及正在施行跪拜礼仪者的各种元素,可以肯定楼阁拜谒的真正意义并非祠主受祭,而为“祠主拜谒王母仙界使者”,是祠主由人界进入仙界的重要仪式过程。

  • 标签: 祠主 升仙仪式 楼阁拜谒图 王母仙界
  • 简介:爱沙尼亚塔尔大学爱沙尼亚语与比较民俗学系(简称为塔尔大学民俗学系),自2011年起至今,在印度东北部地区,与印度民俗学者和当地大学联合举办国际民俗学学术讨论会和工作坊,并组织联合田野调查活动,研究方向有本地宗教、信仰叙事与民间口头叙事等。

  • 标签: 民俗学者 爱沙尼亚 大学 田野调查 印度 东北部地区
  • 简介:《兰亭序及兰亭修禊赏析》的面世,在各界引起极大反响。它同时也标志着回族书法名家吴廷富先生的书艺又进一步。书艺人品,这两个境界在吴先生的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 标签: 回族 书法名人 吴廷富 评介
  • 简介:三藩之乱期间,大将军海在招降叛将王辅臣时,王辅臣有自杀之举。海贯彻玄烨招抚政策,力保王辅臣日后不死,以便发挥其作为招抚工具的作用。战争结束后,玄烨欲重处王辅臣,而海欲遵守诺言,这导致君臣二人的冲突。这种冲突,体现了平叛战争即将结束之时,二人在降臣处置问题上态度的不同。玄烨的招抚政策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不断变化。在康熙十九年以前,其降臣处置政策比较宽松。十九年以后,渐趋从严。海则始终坚持“既已投诚,概行宽免”的政策。这使最初在政策上尚有交集的君臣二人,最终分道扬镳,海也在抑郁、畏惧中病卒。《平吴录》《广阳杂记》关于海“自尽”的说法,体现了非官方话语对海信守诺言的肯定与对玄烨失信天下的指责。

  • 标签: 图海 玄烨 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