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实施诊治的62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任意划入实验组和对照组(n=31)。对照组使用醋酸泼尼松与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环磷酰胺治疗,对比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得以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量改善效果更优,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为80.65%,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为96.77%,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中复发7例,实验组患者复发1例,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效果更优,可改善患者的关节症状,整体有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风湿免疫疾病 甲氨蝶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冷热循环前后低收缩复合树脂微拉伸强度,评价其粘结性能及冷热循环对其粘结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离体磨牙并制备冠中部牙本质粘结界面,随机分为两组后分别使用低收缩树脂粘结系统和 SE Bond粘结,复合树脂充填固化,制备柱状微拉伸试件。实验组浸泡于蒸馏水中进行冷热循环 10000次后进行微拉伸测试,对照组即刻进行测试。结果:微拉伸强度测试结果显示,冷热循环前后,低收缩复合树脂粘结系统的微拉伸强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论是否进行冷热循环,低收缩复合树脂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大于 SE Bond( P<0.05)。结论:低收缩复合树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冷热循环对低收缩复合树脂粘结强度有影响。

  • 标签: 复合树脂 微拉伸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牙龋损实施复合树脂多层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前牙龋损患者(共120颗患牙)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且两组各60颗患牙。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采用树脂常规充填技术,实验组采用纳米复合树脂多色分层修复结合间接硅橡胶导板技术,将两组患者美观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美观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具备比较分析意义(P

  • 标签: 前牙龋损 复合树脂 多层美学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结合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我院 5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结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患者治疗后各项数据水平改善较优,治疗前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所选患者临床效果为 80.00%。结论:由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疾病发病隐匿且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临床医生对于此类疾病可采用腹部 CT增强检察进行诊断,可采用糖皮质激素结合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保护患者肾脏功能,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结合环磷酰胺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与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观察。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吡嗪酰胺治疗,而实验组则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转阴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转阴率(80.00%)高于对照组患者(53.33%),X2=4.80,P﹤0.05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吡嗪酰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蛋白尿患者临床采取环磷酰胺+霉酚酸酯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蛋白尿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模式分组,其中A组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入霉酚酸酯,对比两组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B组患者的血肌酐、尿蛋白等水平均明显优于A组(P<0.05);A组及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及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难治性蛋白尿患者临床采取环磷酰胺+霉酚酸酯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效果,且安全性比较高,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霉酚酸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及血清PLA2R、25(OH)D3、NGAL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5月时期内收治的膜性肾病患者共80例,以抽签法纳入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使用环磷酰胺治疗,B组使用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血清PLA2R、25(OH)D3、NGAL水平。结果:和A组相比,B组总有效率较高,血清PLA2R、NGAL水平较低,25(OH)D3水平较高,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膜性肾病患者,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模式,不仅可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还可改善血清水平,可推广。

  • 标签: 环磷酰胺 小剂量激素 膜性肾病 总有效率 血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