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cl-2与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应用对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用100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的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质粒及未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质粒感染PC12细胞。再将其分为A、B、C、D、E、F六组,A组为bcl-2-PC12细胞培养液中不加H2O2及NGF(bcl-2-PC12组);B组为bcl-2-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H2O2(bcl-2-PC12+H2O2组);C组为bcl-2-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H2O2及NGF(bcl-2-PC12+H2O2+NGF组)。D组为NC-PC12细胞培养液中不加H2O2及NGF(NC-PC12组);E组为NC-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H2O2(NC-PC12+H2O2组);F组为NC-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H2O2及NGF(NC-PC12+H2O2+NGF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BCA(bicinchoninicacid)法检测bcl-2基因表达蛋白浓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细胞凋亡率较D组低(u=2.16,0.02<P<0.05),B组较E组低(u=2.38,0.01<P<0.02),C组较B组低(u=2.27,0.02<P<0.05)及较F组低(u=2.83,0.02<P<0.05),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A组bcl-2基因表达蛋白浓度高于D组(t=2.87,0.005<P<0.002),B组高于E组(t=2.75,0.01<P<0.05),C组高于B组(t=2.16,0.02<P<0.05)及F组(t=2.23,0.02<P<0.05),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cl-2基因及NGF均对正常神经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能够增强神经细胞的抗损伤能力,二者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bcl-2基因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芒果苷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芒果苷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芒果苷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加入芒果苷作用后,人鼻咽癌CNE2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变小变圆,核固缩,细胞离壁,聚集成团。集落形成受到抑制,细胞数量不再增加。随着芒果苷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抑制率也随之增大,其中200μmol/L芒果苷作用细胞5天的抑制率为55.9%。结论芒果苷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时间-效应关系。

  • 标签: 芒果苷 鼻咽癌细胞 增殖 抑制
  • 简介:摘要p53是公认的肿瘤抑制基因,主要依赖其转入因子的活性而实现抑癌作用。MDM2是p53的一个重要的抑制因子,当两者结合的时候,会使p53的活性降低,抑癌作用减弱4。根据p53与MDM2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着力研究抑制剂,抑制两者的结合。经过长期的研究进展,各类抑制剂开拓了治疗肿瘤的道路。通过大量的药物筛选方法和手段已经寻找出了许多p53-MDM2相互作用的新型抑制剂,但从临床研究发现小分子抑制剂是最具有研究意义的。本文主要介绍现已知的一些小分子抑制剂,探讨研究人员是如何对小分子抑制剂进行改造,使这些抑制剂更有研究价值。

  • 标签: p53基因 癌基因 MDM2 小分子抑制剂
  • 简介:摘要选择来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所治疗时的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患者抑制性T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显著,能使CD8+CD28-T细胞含量升高,并缩短各项时间指标。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抑制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并按掷骰子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治疗,治疗1周后,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说明各项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泮托拉唑钠与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泮托拉唑钠治疗的有效率高,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消化性溃疡出血 泮托拉唑钠 奥美拉唑钠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抑制疗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70例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绝经前女性,根据随机数字抽选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不进行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左旋甲状腺抑制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生长,同时也适合用于不宜进行手术和绝经前女性。

  • 标签: 甲状腺结节良性疾病 左旋甲状腺素抑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不良反应与预后的关系,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化疗方案对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并完成随访,按照是否发生骨髓抑制分为ADR组和无ADR组,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量化研究,统计方法采用检验。结果培美曲塞+顺铂方案是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风险因素,ADR组和无ADR组疗效、PFS、1~3年生存率、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美曲塞+顺铂方案是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风险因素,骨髓抑制发生与否对化疗预后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肺癌 化疗 不良反应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方法抽查2014年2月-7月骨科手术病历219份,回顾性分析泮托拉唑的使用情况,评价其使用合理性。结果219例病历中存在不合理用药92例。存在问题主要有用药时机不当、无用药指征、药品剂量较大和用药疗程长等。结论骨科手术患者的泮托拉唑使用存在过度使用情况,应加强用药干预,以提高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合理性。

  • 标签: 骨科手术 应激性溃疡 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水草酸钙(COM)诱导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与用夹竹桃麻素(apocynin)干预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M组、apocynin组和apocynin+COM组。6h以后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过氧化氢(H2O2),RT-PCR检测细胞的MCP-1mRNA表达情况。结果HK-2细胞在COM诱导下可导致细胞上清液中H2O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CP-1mRNA表达明显增加。apocynin干预后H2O2的含量明显降低,COM诱导引起MCP-1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结论apocynin可能通过抑制细胞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OS)反应从而减少MCP-1的表达。

  • 标签: 一水草酸钙晶体 肾小管上皮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应用抗菌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对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1%)明显高于对照组(81.1%),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21,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1.9%)明显低于对照组(15.1%),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17.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复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抗菌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病房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合理使用情况。方法利用美康临床药师工作站随机抽取使用注射用PPIs的归档病例255份,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点评。结果我院注射用PPIs应用不合理率为41.96%,存在主要问题为应用指征不明确和使用天数过长。结论应利用合理用药软件,加大相关医嘱点评力度,促进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使用 医嘱点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与地高辛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CEI组与地高辛组,各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CEI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地高辛组,且ACEI组治疗后LVEDD及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地高辛更加显著,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地高辛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血栓弹力图分析探讨临床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率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92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病患作为本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的病患64例,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病患64例以及接受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病患64例,利用血栓弹力图分析比较三组病患的临床疗效。结果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病患间不同途径对血小板抑制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数据差异(P>0.05);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的血小板抑制疗效为98.44%,显著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和单独使用氯吡格雷组的病患(P<0.05)。结论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均有显著的血小板抑制作用,而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则抑制血小板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小板抑制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脑膜瘤患者术后口服卡马西平致四度骨髓抑制的个案护理要点,用以指导临床,加快患者的康复。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疾病的发展、用药情况、心理状态等,做好骨髓抑制的护理、预防感染、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结果经过系统的医疗与护理干预后,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结论做好四度骨髓抑制的护理,能够预防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膜瘤 卡马西平 骨髓抑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艾滋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药物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将采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司他夫定以及奈非那韦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将选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拉米夫啶(3TC)+齐多夫啶(AZT)+Lopinavir(LPV)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OD)的平均值(2.5346+0.1765),观察组在治疗前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2.3267+0.3214),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1.7342+0.1723),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为(0.9654+0.9342),对照组的艾滋病毒抗体光密度的平均值下降率明显的高于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艾滋病应用治疗中使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对治疗的效果有明显的作用,此外联合使用NNRTIs也可以对临床疗效有一个提高作用。

  • 标签: 核苷类 逆转录酶抑制剂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免疫抑制法测非心肌损伤患者CK-MB>CK的原因。方法用抗CK-M亚基抗体抑制血清中CK-M亚单位的活力,测定B亚基酶活力,即免疫抑制法。结果检测56例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本中,CK活力相对较低,CK-MB>CK,CK-MB升高。结论用酶免疫抑制法测定非心肌梗死患者CK-MB时,如果CK-MB>CK,可能是血清中CK-BB,CK-MM增高以及巨CK的存在,造成CK-MB的升高。

  • 标签: 免疫抑制法 CK CK-MB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肝癌细胞系HepG2和MHCC97H细胞。将本实验室保存的两种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经过五味子乙素(50μmol/L、100μmol/L)加药处理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利用CCK-8试剂盒在24h,48h,72h进行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浓度下,在24h、48h、72h,HepG2细胞被分别抑制了约19.62%,19.05%,11.33%,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100μmol/L浓度下24h、48h、72h抑制率分别为4.35%,11.67%,16.03%两组差异显著(P<0.05)。MHCC97H细胞的抑制率约为4.43%,9.66%,26.84%,仅72h数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P<0.05)在100μmol/L浓度下24h、48h、72h抑制率分别为24.38%,33.56%,52.36%,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过五味子乙素处理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结论五味子乙素抑制HepG2和MHCC97H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预防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进一步心肌缺血的治疗,替卡格雷、普拉格雷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联合用药用于治疗局部缺血的复发已经得到临床的认可。

  • 标签: 替卡格雷 ADP受体 P2Y12 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ysC)、血肌酐(SCr)对肾损害的相关性,评价该项目在肾功能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肾炎患者、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胱抑素C和酶法测定SCr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肾炎组患者和肾病组患者SCr、Cysc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炎组患者、肾病组患者和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SCr、Cy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ysC和SCr都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肾功能的损伤情况,但CysC优于SCr,CysC与SCr同时检测对各种肾炎患者和肾病患者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ysC SCr 肾损害 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