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克服现有技术中,灌肠时灌肠液的温度不能实时准确测量的问题以及保留灌肠操作时能够控制灌肠液的流量及速度,保证灌肠效果。方法改革现有灌肠的医疗用具,自行设计一种带液体温度测定功能的灌肠袋。结果通过特别设计的测温装置,完全解决了精确实时测量灌肠袋中液体温度的问题以及保留灌肠操作的临床效果。结论带液体温度测定功能的灌肠袋由于通过金属传热,直接采集袋内液体的真实温度,其测量结果精准,并且电子温度计可反复使用,从而提高了本灌肠袋的性价比。当需要保留灌肠时,在管道上还可设置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装置,可将流量调节装置调节成小流量状态。当灌肠液为中药时,在所述金属管内设置有金属过滤网,使灌肠液均匀的进入患者体内,保证了临床效果。

  • 标签: 液体温度测定功能的灌肠袋 灌肠 装置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2014年~2015年90例患者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作A、B、C三组。本院选用的是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相应的配套试剂,分析标本保持时间和温度对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结果标本全血温室(26摄氏度)放置,离心后温室(26摄氏度)放置6hAPTT结果和0h的结果相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室检测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APTT标本时,离心或未离心的标本在为开盖的试管中,保存在4摄氏度或室温下,应当选择标本采集4h内进行检测。

  • 标签: 标本 温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标本保存时间的不同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检验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于我院门诊进行血清生化检测的92例正常人血清样本为研究对象,分为不放置立即检测组(A组)、保存1小时组(B组)、3小时组(c组)和6小时组(D组),比较4组标准检测结果。结果B组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GLU检测结果C组和D组分别与A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P<0.05);ALT、AST、K、Na检测结果C组和D组均高于A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的BUN、TBIL、DBIL较A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D组样本的BUN和TBIL明显升高(P<0.05)结论标准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影响,血清标本采集后,应尽早检测,避免检测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 标签: 时间 血清 生化检测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温度的膀胱冲洗液对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膀胱肿瘤切除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并发症护理、膀胱灌注护理及膀胱冲洗护理,研究组将冲洗液温度控制在25-30℃,对照组将冲洗液温度控制在31-37℃,记录两组患者冲洗液中尿液红细胞计数、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及膀胱痉挛的次数比较冲洗效果。结果术后1-5d研究组患者的尿液中血细胞计数、患者血压、心率变化范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膀胱痉挛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肿瘤切除后给予优质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护理中将膀胱冲洗液温度控制在25-30℃时可显著减少膀胱出血量、膀胱痉挛发生次数并能减轻对心脏的刺激作用,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护理方式。

  • 标签: 膀胱冲洗液 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痉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卧床需要氧疗患者使用呼吸湿化仪对痰液影响最佳温度。方法对12例实施呼吸湿化仪的长期卧床需要氧疗患者,分别将呼吸湿化仪的温度设定31℃、34℃和37℃。结果将呼吸湿化仪温度设定为34℃呼吸道分泌物湿化效果最满意。结论长期卧床需要氧疗患者运用呼吸湿化仪时,将温度设定34℃,效果最佳,能增加氧疗效果、稀释痰液,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长期卧床 呼吸湿化仪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BLK--JZ整体医用血液冷藏库温度监测数据,分析不同的血液载量、参数值修正前后,血液储存温度区间的变化范围及对自动监控报警系统的影响;对设备保存温度效果进行评估,确认智能控制系统保证设备在2—6℃设计温度区间正常运行。方法将BF-1型数字电子温度仪的探头、机械温感器固定在温度监测点,定时采集温度数据并记录,调整温度参数值,比对观察温度变化范围。结果同一层不同测试点温度值差0.2-1.4℃,上层下层温度相差1.5-2.8℃,其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LK--JZ整体医用血液冷藏库温度保证在设计温度2-6℃区间,符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为了确保温控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数据档案延续性,同时要增设手工温度监测点。冷库设备需要进一步完善库内空气循环装置,改进温度采集电路,挂接多个温度感应器,实现不同层面、不同区间多点测温。

  • 标签: 储血 参数 温度 血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