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术后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00例泌尿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即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腹手术组的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为 12.00%,腹腔镜手术组的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为 4.00%,开腹手术组优势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泌尿科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泌尿系统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与开腹手术治疗相比,腹腔镜手术术后泌尿系统损伤更为明显,应引发临床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患者的保护。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泌尿系统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8月期间选择 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进行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进行满意度调查,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要比对照组的高,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针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可以采取综合护理配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糖尿病肾病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 年 6月至今在本院登记入院治疗呼吸系统重症患者 74例,随机分为两组, 研究组(37例)和参照组( 37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参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然后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疾病并发症发生几率等结果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命质量,在临床上具备大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呼吸系统 重症患者 护理工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核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将我医院收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共计 32 例作为试验组,同样的 32 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两个组的患者都进行了脑 CT 与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诊断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的 CT 检查。因此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中,使用核磁共振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出常用的脑 CT 诊断法,它为患者后期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良好治疗手段和治疗措施。

  • 标签: 核磁共振中枢神经系统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性、定量及组合评分系统在乳腺病变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并诊治的70例乳腺疾病患者为例,均对患者进行定性、定量及组合评分系统诊断,观察诊断结果。结果:70例乳腺病变患者中检出良性患者22例,占比31.42%,恶性患者48例,占比68.57%。结论:乳腺病变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中实施定性、定量及组合评分系统更加利于疾病检出,值得使用。

  • 标签: 定性 定量 组合评分系统 乳腺病变 超声造影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在早期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82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基护理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与预防组,各4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早期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而言,患者在早期接受系统化较强的护理较为有效,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诊采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门诊进行采血的人员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门诊采血满意度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采血人员中,穿刺失败1例,穿刺后出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0%),护理非常满意31例,护理满意19例,护理不满意0例,护理总满意度为50(100.00%),满意度评分为92.03±3.31。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护理非常满意度及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诊采血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采血人员的护理满意度,降低采血人员不良反应发生率,实现门诊采血满意度评分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门诊中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 门诊采血 不良反应 护理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多模态解剖联合案例式问题导向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校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1]5、6班1[2]05名学生作为研究目标,其中5班列为传统班(52名学生),6班列为研究班(53名学生),其中传统班开展系统解剖学常规教学,研究班开展多模态解剖联合案例式问题导向法教学,就两班学生考核成绩优良率、教学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班学生考核成绩优良率高于传统班,且各方面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解剖学教学中采用多模态解剖联合案例式问题导向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成绩,改善教学满意度。

  • 标签: 系统解剖学教学 多模态解剖 案例式问题导向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手段。方法:选择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其中活动期患者25例,纳入活动组中,另外非活动期患者25例,纳入非活动组中,选择25例健康体检人群纳入对照组中,均开展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结果:对比对照组,活动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3项以及补体2项均明显更高,非活动组血清IgA、IgG均明显更高,P<0.05,而血清IgM以及补体2项对比得出P>0.05;对比对照组,活动组、非活动组的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S)、抗可溶性核抗原(ENA)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使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意义重要。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系统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的56例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数量分别为28例,其中对照组通过系统营养支持的方法,研究组应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系统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Hb、IgG、IgM、IgA、ALB 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Hb、IgG、IgM、IgA、ALB指标水平明显更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化内镜肿瘤切除术 中医特色护理 系统营养支持 指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多模态解剖联合案例式问题导向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校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1]5、6班1[2]05名学生作为研究目标,其中5班列为传统班(52名学生),6班列为研究班(53名学生),其中传统班开展系统解剖学常规教学,研究班开展多模态解剖联合案例式问题导向法教学,就两班学生考核成绩优良率、教学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班学生考核成绩优良率高于传统班,且各方面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解剖学教学中采用多模态解剖联合案例式问题导向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成绩,改善教学满意度。

  • 标签: 系统解剖学教学 多模态解剖 案例式问题导向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系统化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者80例,回顾临床资料。将实施系统化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更低,疼痛评分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绪,从而减轻疼痛,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系统化护理 心理状态 疼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信息化支撑下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模式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自 2017年 6月开始用信息化设置多重耐药菌预警信息,预防控制流程、手机 APP私人订制,实施持续改进等一系列在信息化支撑下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措施。结果 信息化多部门协作精准管理后,感染控制措施的各项执行率较精准管理前有明显好转 (P<0.05),多重耐药菌的发现率下降 (1.33%降至 1.11%)。 结论 通过信息支撑下多部门精准管理多重耐药菌,有效地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的依从性,较好的预防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交叉传播,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暴发。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信息化 精准管理 感染控制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 全程系统护理应用于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 效果。方法:将于我院诊治的 90 例 小儿喘憋性肺炎 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 45 例。两组患儿均实施 氧气 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 将全程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相关指标。 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系统护理应用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 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系统护理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小儿喘憋性肺炎 疗效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预见性护理对控制老年呼吸系统肺部疾病患者的院内感染展开研究。方法:选择医院在2019年-2020年之间收治的12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是预见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感染发生率。结果:通过研究工作的开展,最终得出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概率要低于对照组的感染发生概率,数据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呼吸系统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 ICU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任意抽选 60名于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10月接收的 ICU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看护资源划分模式分为考察组、对照组。对考察组 ICU病人,根据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对对照组 ICU病人采取平均划分。对二组病人的住院时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看护满意程度进行考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参考评分系统划分看护资源的考察组病人在所考察项目中表现更优。相关指标的组间比较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区别( P< 0.05)。结论 ICU护理评分系统可以对病人恢复产生积极效果。因而,其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资源划分模式。

  • 标签: ICU护理评分系统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