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采血中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护理因素。方法 筛选2022年05月至2023年05月60例静脉采血患者,按照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常规组30例(常规静脉采血)和试验组30例(常规静脉采血+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采血相关指标、检验结果。结果 本试验中,较常规组,试验组疼痛出现时间较缓慢,疼痛持续时间较短,采血用时较短,差异性较大(P〈0.05);试验组溶血/凝血/量不准/标本不符发生率较低,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 标本采集、核对、送检等护理操作的执行对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存在影响较大,通过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提升临床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静脉采血 护理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危险因素,总结其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筛选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45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记录其留置针留置时间,分析对留置时间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拟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入组450例患者中,留置时间<3d的患者有98例(21.78%),提示留置时间较短(注:≥3d提示留置时间正常)。单因素分析,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与否,与7项因素密切相关(P<0.05);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独立因素有5项。结论 较多因素均会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产生影响,实际工作中,临床应从强化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留置管理以及做好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等多方面着手,从而进一步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危险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的各种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35例静脉输液中出现的渗漏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外渗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和焦虑情绪,减少不适感的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结果:由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同情况以及外渗程度的差异,导致皮肤损伤程度也不同。采取积极的护理方法进行抑制,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水平,进行过程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外渗情况。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本研究总结并分析了静脉输液发生外渗的原因,并选择了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这些方法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输液渗漏 处理方法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导管缺失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23.2.-2024.2.收治的25例异常胎儿进行研究,分析超声图像以及妊娠结局,依据Achiron的分类方式,确定超声分型,包括I型脐静永-体静脉分流、Ⅱ型静脉导管-体静脉分流、Ⅲ型门静脉-体静脉分流,结合病史确定妊娠结局。结果:25例胎儿当中包括12例I型;Ⅱ型7例;Ⅲ型6例,分析妊娠结局,25例胎儿当中有6例失访,11例引产,均合并严重的胎儿畸形,剩余活产。结论:产前超声诊断静脉导管缺失的胎儿存在严重畸形,妊娠结局差。

  • 标签: 静脉导管缺失 产前超声诊断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本文对2020年9月17日内我院的1例右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护理进行总结,其内容围绕伤口处理、护理干预等;治疗及干预措施后,患者创面周围皮肤红肿明显减轻,伤口完成上皮化,伤口愈合,拆除缝线并出院。

  • 标签: 下肢静脉性溃疡 伤口处理 护理干预 创面皮肤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定护理实践中存在的挑战及相应策略。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2月至10月间在我院接受静脉化疗的妇科肿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100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估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SAS评分、SDS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了综合护理干预在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方面的有效性。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在接受静脉化疗过程中面临显著的心理挑战。综合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综合护理干预是妇科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中的有效策略。

  • 标签: 妇科肿瘤 静脉化疗 综合护理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静脉输液在医疗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给患儿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本文旨在系统性地分析儿童静脉输液引发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理水平和儿童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对儿童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进行了梳理,包括局部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过敏反应等,深入探讨了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护理前的评估、正确选择输液通路、注意输液速度和质量、定期更换输液位置、加强观察与监测等。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措施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

  • 标签: 儿童 静脉输液 并发症 护理干预 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骨科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在实验组中使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骨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学中,手术对患者的身体会产生一定的伤害和不适感,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麻醉来减轻疼痛并保证安全,其中,静脉麻醉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之一。近年来,由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出现,它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静脉麻醉药物,本文将介绍该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是一类新型静脉麻醉药物,其主要成分是瑞芬太尼和异丙酚两种物质。这种药物具有快速起效、镇痛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静脉麻醉药物,并且该药物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作为一种新的静脉麻醉药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丙酚 静脉麻醉 临床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87例,根据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为不良反应组18例和无不良反应组6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各类小儿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别为皮肤反应(11.49%),消化系统反应(6.90%)、心血管系统反应(4.60%)、呼吸系统反应(2.30%)、神经系统反应(1.15%)及其他反应(3.45%)。单因素分析示,患儿年龄、是否存在过敏史、是否一次穿刺成功、是否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速度、是否使用刺激性药物是小儿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患儿年龄不足7岁、存在过敏史、输液速度过快是引起小儿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患儿年龄不足7岁、存在过敏史、输液速度过快等危险因素引起,临床应加强静脉输液护理,尽可能保证患儿输液安全。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重度烧伤病人下肢 DVT的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把来本院进行治疗的高原重症烧伤患者6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而易见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而易见高于对照组,小组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值<0.05。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减少重度烧伤病人 DVT的发生,增加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方式。

  • 标签: 高原重症烧伤 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对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认知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于2023年1-2024年2月调查收治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98例恶性肿瘤患者。问卷内容包括患者深静脉血栓的认知及后接受健康宣教状况等。结果  患者对DVT认知普遍缺乏,认知总分为(17.83±3.26)分,正确率为50.21%。结论 患者对DVT的认知程度低,医护人员应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恶性肿瘤 认知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细节化护理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急诊静脉输液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标准细节化护理。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标准细节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 标签: 标准细节化护理 急诊静脉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