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欧必亭(tropisetron)防治吗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引起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研究,分为欧必亭组、氟哌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在术前5min静脉注射欧必亭5mg、氟哌啶2.5mg或生理盐水10ml。术后施行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EA),采用吗啡5mg+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250ml);在氟哌啶组混合液中再加入氟哌啶2.5mg。术后随访24h内的恶心例数及其严重程度;呕吐例数及次数;需要应用抗呕吐药物治疗的例数及控制恶心呕吐有效的例数。结果:欧必亭组的恶心例数比对照组显著性减少,严重程度也减轻(Z=-2.502,P=0.012)。氟哌啶和欧必亭组的总恶心呕吐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性减少(x^2分别为4.267和15.864,P值分别为0.039和小于0.001)。欧必亭组的恶心呕吐减少例数比氟哌啶组为显著性减少(x^2=4.356,P=0.037)。欧必亭组抗呕吐例数比对照组显著性减少,有效控制例数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术前单次剂量应用欧必亭,对防治妇科手术后吗啡PCEA引起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效果比氟哌啶者好。

  • 标签: 妇科手术 硬膜外腔术后镇痛 吗啡 恶心 呕吐 欧必亭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手术病人围术期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胸腔手术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血浆NPY浓度。结果:与术前比较,术中及术后24h血浆NPY明显升高,术后48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普胸手术病人的麻醉与手术应激可导致血浆NPY水平明显升高。

  • 标签: 胸腔手术 围手术期 血浆 神经肽Y 临床意义 手术应激
  • 简介:目前,腹腔镜气体内镜手术已在国内普遍开展,一般均选用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施术。但也有选用椎管内麻醉施术的报道。本文对妇科腹腔镜CO2气体手术选用了硬腰联合麻醉与全麻两种方法,分别观察比较了CO2气体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报道如下。

  • 标签: 联合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麻 呼吸循环 妇科腹腔镜手术 内镜手术 影响
  • 简介:腹腔镜下行肾上腺手术因体位,CO2气腹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使患者出现SpO2下降,PetCO2增高,血压升高或降低等变化,但多为缓慢,渐进性的,本例患者在麻醉手术中突然出现SpO2、PetCO2及血压的快速下降,来势凶猛,类似于肺栓塞临床表现,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手术 肺气体栓塞样 临床表现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超前镇痛及预防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n=20)。两组均采用两泊酚、舒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术前,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ml(40mg)。N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拔除气管导管前(停药10min,T2),拨管时(T3)、拔管后10min(T4)各时间点.两组的评价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及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和舒芬太尼用量。结果:N组:T2~T4各点MAP、HR较P组显著升高,部分时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RS评分显著低于N组,而RSS评分显著高于N组,舒芬太尼的用量少于N组。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可产生明显的超前镇痛作用,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的用照,并可预防苏醒期躁动发生。

  • 标签: 帕瑞昔布钠 舒芬太尼 超前镇痛 苏醒期躁动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结合控制降压(CH)对口腔颌面外科手衍病人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器官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口腔颌面外科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为封照组,B组为单纯组AHH组,C组为AHH+CH组。三组都在全身麻醉下手术,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尿量;稀释前插管后(H0)、稀释后(H1)、稀释后1h(H2)、术毕(H3)、衍后24h(H4)5个时同点,分别采集动脉血和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乳酸、静脉血氧饱和度(ST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以及血Na^+K^+Ca^2+,计算氧摄取率(ERQ);术中记绿输血量,输液量、失血量和尿量。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失血量减少(P〈0.05);B组、C组尿量增多(P〈0.01);与B组比较,C组失血量显著性减少(P〈0.05)。与稀释前比较,B组和C组AHH后CVP都升高,B组比C组更为显著(P〈0.01)。C组在CH后HR升高(P〈0.05)。三组同ERO2、K^+、Na^+、乳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施行AHH结合CH用于口腔颌面大手术病人,可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减少,氧代谢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血液稀释 高容量 低血压 控制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65岁以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下肢手术的安全性。方法:128例合并心肌缺血的老年病人,术前进行评估和治疗,改善心功能储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使用0.5ml%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2.5ml(布比卡因10-12.5mg),硬膜外腔使用1.5-2%利多卡因,麻醉平面控制在T0以下,观察蛛网膜下腔注药后5、10、20、30minBP、HR、SPO2的变化,麻醉效果和麻醉并发症。结果:全组病人镇痛良好,肌肉松驰,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围术期无死亡。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安全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病人下肢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用药,加强麻醉监测和管理是重要保证。

  • 标签: 老年病人 腰-硬联合麻醉 心肌供血不足
  • 简介:目的:按l:10等效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腹部手衍后病人施行切口镇痛,观察比较两者对呼吸与镇静的影响。方法:对30例择期腹部手衍后病人在麻醉恢复室中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n=15)与芬太尼组(F组,n=15),分别给以单剂量舒芬太尼10μg或芬太尼100μg静脉注射,观测用药前、用药后5min、10min、15min及20min各时点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镇静评分。结果:S组VT在给药后5min比给药前显著性减少(P<0.01),在给药后15min、20min却比给药前增大(P<0.01);F组VT在给药后5min、10min较给药前显著性减少(P<0.01),但在给药后各时点S组的VT均比同时点的F组VT大(P<0.01)。给药后各个时点的RR在S和F组均比给药前减少(P<0.01),而S组RR在给药后5、10min明显低于F组的RR(P<0.01)。S和F组的PETCO2在给药后5、10、15min均比给药前增高(P<0.0l或P<0.05),而F组的PETCO2在给药后20min也高于给药前(P<0.01),但S组的P盯C02在给药后各时点均低于F组(P<0.01)。S组的镇静评分在给药后各时点均高于给药前(P<0.01),而F组在给药后10、15min高于给药前(P<0.01),但S组的镇静评分在给药后5、10min明显高于F组(P<0.01)。结论:按1:10等效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注射用于腹部手术后病人切口镇痛,舒芬太尼的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而呼吸抑制比芬太尼者弱。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腹部手衍 术后 呼吸 镇静
  • 简介:目的:评价单纯应用压力梯度长袜(GCS)或与歇充分装置(IPC)联合应用预防大手术病人后下肢深静脉血性形成(DVT)的效果和安全性,并观察手术前后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胸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恶生肿瘤根治手术患者240例,分为对照组(C)和三个实验组,即单纯GCS+IPC全程组:按GCS组选好合适袜子,将合适型号压力腿套(型号与袜子一致)固定在袜子外面,连接IPC,手术切皮前即刻开始应用,持续应用至次日晨,然后每隔2h应用2h,一直应用到患者下床活动:GCS+IPC术后组:手术结束回病房或ICU即刻开始应用IPC,持续至次日晨,然后每隔2h应用2h,一直应用到患者下床活动。所有患者术后3-8天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均记录双下肢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栓发生的部分。15例GCS+IPC全程组患者和15例对照组患者分别手术前、切皮2h及24h外周采集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D-Dimer、D-D)、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PA-Ag)、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评价血栓栓塞发生的风险。结果:240例入选患者中,于术后3-8天超声检查DVT发生率在GCS+IPC全程组,GCS+IPC术后组和单纯GCS组分别为15%(P〈0.05),23.3%(P〈0.05)和30%(P〉0.05),而对照组为48.3%,1例GCS患者近端DVT,其余均为远端DVT。血凝指标:实验组D-D在切皮2h没有明显变化,24小时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切皮2h明显高于术前。切皮2小时实验组tPA-Ag明显低于对照组,而vWF明显高于对照组。PAI在手术后两组无明显变化。随着年龄、体重增大和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DVT的发生率增加。结论:GCS+IPC全程组及GCS+IPC术后组能有效降低大手术后DVT,预防效果以GCS+IPC全程组最。单纯应

  • 标签: DVT 大手术 恶性肿瘤 危险因素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高乌甲素或曲马多用于鼻内镜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择期鼻内镜鼻宝手术后患者60例。均予术后施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术,按所用镇痛药液的不同。随机分为高乌甲素组(L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和病人对镇痛总体印象评分及其副作用。结果:两组病人的VAS评分及镇痛总体印象评分无显着性差异;曲马多组的恶心、呕吐、头晕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乌甲素组(P<0.05)。结论:高乌甲素用于鼻内钟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曲马多者相近似.作用可靠.副作用较少.

  • 标签: 高乌甲素 曲马多 鼻内镜手术 自控镇痛 术后
  • 简介:目的:研究观察年龄对手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152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婴儿,小儿和成年人,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四组:I组为108例年龄≤1岁的婴儿;Ⅱ组为240例年龄14~58岁的成年人,在手术后到达麻醉恢复室即刻(0min)和5、10、15、20、30、40、50、60、120和180min时,记录患者呼吸空气状态下的SpO2,同时用改良的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从麻醉中的恢复情况。结果:在麻醉恢复室,低氧血症(SpO2=86%~90%)和严重低氧血症(SpO2≤85%)的发生率在I组分别为30.6%和16.7%,Ⅱ组分别为14.1%和3.3%,Ⅲ组分别为7.8%和0.6%,低氧血症最常发生在麻醉后的1h内,尤其是婴儿麻醉后的40min内以及年龄较大小儿和成年人麻醉后的15min内,用直现回归分析发现,到达麻醉恢复室初期的SpO2低水平与小儿的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但是,手术后早期的SpO2水平和低氧血症发生率仅与婴儿的恢复评分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即使在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健康患者,手术后早期也需要严密的呼吸监测,尤其是婴儿。结论:在手术后早期,年龄患者具有较低的SpO2水平和更高的低氧血症发生率。

  • 标签: 婴儿 小儿 成年人 择期整形外科手术 早期低氧血症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局部切口浸润对患者在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甲状腺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每组各20例.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直至手术结束.术中使用Bls监测麻醉深度,维持在50~60之间.切皮前10分钟分别用05%罗哌卡因10ml和09%生理盐水10ml进行切口局部皮下浸润,两组溶液均未加入肾上腺素。记录手术前、切口浸润即刻.切皮即刻及其后1分钟.2分钟、5分钟、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罗哌卡因组切皮后1分钟,2分钟、5分钟、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的MAP、HR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有效地预防了早状腺手术患者在全麻手术时切皮、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血压和心率的升高。

  • 标签: 罗哌卡因 全麻 甲状腺手术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