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在阴茎手术治疗及二期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对阴茎患者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的同时,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以确定其性质。结果46例阴茎患者中,高分化鳞癌25例,中分化鳞癌18例,低分化鳞癌3例。其中42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20例活检阳性,二期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另22例阴性,其中淋巴结炎症及反应增生者16例,密切观察随访。结论对阴茎患者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同时作双侧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对确定其有无转移及进一步对活检阳性者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阴茎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合并膀胱前列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和膀胱疾病处理及前列腺摘除术共10例.结果1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并发症,效果良好.随访3个月~3年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该法不仅具有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处理合并症简单,适合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合并膀胱前列腺疾病.

  • 标签: 腹腔镜 移行细胞癌 肾输尿管切除 合并症 上尿路 膀胱疾病
  • 简介:目的比较卡介苗(BCG)与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灌注治疗对膀胱复发的预防作用及治疗毒性。方法收集关于BCG与HCPT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的比较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CI)作为评价比较疗效及毒性差异的指标。统计软件为RevMan5。结果共入选16个临床研究,包括705例接受BCG和905例接受HCPT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BCG组1年内复发率高于HCPT组(P=0.009),但2年内复发率和长期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0.99)。BCG组膀胱刺激症状、血尿和发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CPT组(P均〈0.00001)。结论HCPT膀胱灌注预防膀胱1年内复发率低于BCG,2年内复发率和长期复发率无差异,但治疗毒性明显低于BCG。

  • 标签: 膀胱肿瘤 卡介苗 喜树碱
  • 简介: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27例病理确诊为肾嫌色细胞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男60例,女67例,男女比例为1∶1.17。年龄24-87岁,平均(51.65±12.26)岁。pT1期肿瘤患者占73.2%(93/127),T2期19.7%(25/127),pT3期4.7%(6/127),pT4期2.4%(3/127)。肿瘤最大径为1-13.3cm,中位肿瘤最大径5.38cm。总体随访率达94.5%,127例的随访时间为6.4-67.7月,平均(26.6±1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115/127)、88%(44/50)、76.2%(16/21)。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后复发(P〈0.001)、p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生存期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患者并不能从术后使用白介素-2中获益(P=0.18),根治肾切除术(P=0.563)和远处转移(P=0.119)可能是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OR=36.69,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肾嫌色细胞是预后较好的肾癌亚型之一,临床上肿瘤分期以T1-T2期多见(118/127),这可能和良好的预后有关。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肾嫌色细胞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肾肿瘤 肾嫌色细胞癌 生存分析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最近,两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被用来治疗肾细胞。很多患者由于对第一种药物缺少持续的效果,而连续服用第二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了解这种序贯疗法的有效和安全,作者分析了90例接受序贯治疗的肾细胞患者对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是否存在交叉耐药,这些患者来自法国4个不同的地区。所有的患者首先服用索拉非尼,或者首先服用舒尼替尼。在2003年至2006年之间,90例患者中有68例首先服用索拉非尼,

  • 标签: 索拉非尼 肾细胞癌 序贯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序贯疗法 交叉耐药
  • 简介:目的观察凋亡素联合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及多西紫杉醇的体外抗膀胱效果,评价该蛋白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原核表达载体pBV220/Apoptin中的Apoptin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后,转染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株EJ,利用RT-PCR观察基因表达情况,MTT法和流式细胞仪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Apoptin并转染膀胱癌细胞株EJ,并于转染后不同时段观察到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与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凋亡素与吉西他滨或多西紫杉醇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膀胱效应,凋亡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膀胱肿瘤 凋亡素 吉西他滨 多西紫杉醇 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后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电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的经验。方法经后腹腔镜施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20例,肾盂肿瘤12例。肿瘤位于右侧17例,左侧15例。2例输尿管肿瘤合并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镜距输尿管口约0.5cm环形切透膀胱全层,对输尿管末端电灼彻底封闭输尿管开口。输尿管末端电切结束退出电切镜后留置尿管。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入路,行根治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下腹部行5~9cm切口,取出肾标本,然后行下端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结果31例手术顺利,1例术前有经皮肾镜术史,术中发生十二指肠瘘,手术中转开放修补十二指肠,术后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6.5h,平均3.5h。出血量25~1500ml,平均163ml。术后随访2~36个月。29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膀胱、盆腔转移,目前带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年发生膀胱肿瘤,电切后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死于心脏疾病。结论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术后恢复快。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可完整切除输尿管。

  • 标签: 肾肿瘤 输尿管肿瘤 腹腔镜 膀胱镜
  • 简介:肾乳头状细胞是肾癌的一个亚型,与非乳头状肾癌相比,其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1]。临床中,肾乳头状细胞较少见,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对武汉市普仁医院泌尿外科近两年来收治的2例肾乳头状细胞误诊为肾囊肿的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头状肾癌 临床分析 肾囊肿 细胞癌 误诊 生长缓慢
  • 简介:在美国,不同地区地下水中都有一种很常见的微量元素-砷。目前已确定砷为致膀胱物质,但砷暴露对膀胱患者预后的影响还有待阐明。目前,人们关于砷对人体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认为砷可以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砷暴露 膀胱癌 提示作用 预后 美国 人口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的起源、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无明显症状及阳性体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入院。术后标本大体观:左肾上中极见一肿物,大小9cm×8cm×8cm,切面灰白,质软呈实,肾盂、肾盏结构破坏。镜下观:肿瘤细胞为小圆形或梭形,小梁状、巢状或片状排列,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CD10(-)、CD117(+)、CD56(+)、CD99(+)、CgA(-)、CK(部分+)、CK7(-)、CK8(+)、Ki-67(≥25%)、Syn(+)、Vim(+)。结论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临床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根治手术为主,预后较差。

  • 标签: 肾脏 神经内分泌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未分类肾细胞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1例肾结石合并未分类肾细胞患者,通过经皮肾镜镜检明确诊断,并行肾根治切除,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行腹腔镜下右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具有肉瘤样形态的未分类肾细胞,术后16d发现全身广泛转移,术后19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肾结石合并未分类肾细胞极为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上应行肾根治切除,预后差。

  • 标签: 未分类肾细胞癌 肾结石 诊断
  • 简介: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分析3、7、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异常与尿路上皮细胞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估其用于尿路上皮细胞诊断的可行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泌尿外科经膀胱镜活检确诊为尿路上皮细胞的患者116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FISH检测,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统计分析3、7和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的畸变率与尿路上皮肿瘤分级的相关。结果①尿路上皮细胞患者中,FISH和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细胞的灵敏度分别为81.0%和37.9%;对照组中,FISH和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细胞的特异度分别为90.2%和93.4%。②各染色体及区带呈较高的畸变发生率,3、7、17号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分别为94.3%、95.6%和88.5%;9号染色体p21位点畸变阳性率为63.2%。③FISH的灵敏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升高而增高。结论FISH技术能明显改进尿路上皮细胞的诊断,对于尿路上皮细胞的诊断及复发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尿路上皮细胞癌 诊断
  • 简介:为了探讨膀胱患者等待时间(即从经尿道切除术或活检术到根治术之间的时间间隔)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作者利用人口数据资料对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2535例接受了根治切除术的膀胱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通过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等待时间与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并应用三次样条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患者能获得最优治疗的最大等待时间。

  • 标签: 癌患者 总死亡率 膀胱 COX比例风险模型 术后生存率 经尿道切除术
  • 简介:化学致癌物诱导的啮齿类动物的膀胱模型,与临床上膀胱的发生比较类似,因此其已成为评价膀胱新疗法的重要模型。该模型最大的弊端是对活体动物以及尸检时难以评估负荷瘤的生长状况。本文作者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简便、准确的方法。对60只雌性Wistar大鼠的饮水中添加0.05%N-丁基-N-(4-羟基丁基)亚硝胺(BBN),饲养35周,并定期超声检查麻醉大鼠膀胱中有无肿瘤发生。处死大鼠,称量肿瘤重量,数字化测量肿瘤大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在饮用含BBN饮水第5周时就出现尿路上皮点灶状过度增生,15周时出现重度异常增生,20周后形成移行细胞。数字化测量系统可辨别直径1mm的小肿瘤。

  • 标签: 化学致癌物 超声检查 膀胱癌 形态学特点 WISTAR大鼠 啮齿类动物
  • 简介:肾盂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上尿路肿瘤,以尿路上皮最常见。其组织分型多样,需与肾细胞、肾脏感染性病变以及肾梗死等疾病相鉴别。转移方式亦有多种,包括直接侵犯肾实质或周围组织、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上皮种植,但在极其少见的情况下,可直接侵入静脉或下腔静脉。我院近期收治肾盂伴右肾静脉瘤栓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患者,女,50岁,"右侧腰部胀痛1月余.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瘤栓 肾盂癌 肾静脉 肾细胞癌 转移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淋巴结外侵犯(extranodalextension,ENE)对阴茎患者生存的影响,并对可能影响ENE的患者生存预后的因子进行分析。方法回顾31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且病理证实ENE的阴茎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未行辅助治疗,术后均给予辅助放疗。应用显徽标尺测量淋巴结包膜至肿瘤外侵的最大距离,如果肿瘤破坏淋巴结包膜≥1/3,则认为该患者ENE距离不可测量。研究终点为总体生存期,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计算,并用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比较,进一步对有意义的因子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ENE的发生率为51.8%。ENE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期为18个月(95%CI14.4~21.6个月),5年生存率为23%。ENE淋巴结数目≥3、ENE不可测量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仅ENE不可测量(HR:4.24)对总体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茎伴有腹股沟ENE时5年生存率较差,ENE距离是影响此类患者总体生存期的重要因子,当ENE距离不可测量时,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7.5个月。

  • 标签: 阴茎肿瘤 淋巴结外侵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究阴茎部分切除患者性功能下降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阴茎部分切除的阴茎鳞状细胞患者共46例,通过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调查问卷(IIEF-15)、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评估患者性功能、焦虑和抑郁情况,进一步分析性功能的下降与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勃起功能、性高潮、性欲、性生活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较术前均显著下降,焦虑及抑郁的程度较术前显著上升,而且患者术后性功能的下降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性功能的下降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加重呈显著相关。

  • 标签: 阴茎癌 阴茎部分切除 焦虑 抑郁
  • 简介: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并不少见,且恶性程度高。现将我院收治1例肾移植术后肾盂伴腰大肌与胸椎转移者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移植术 肾盂癌
  • 简介:目的利用数据库分析氯离子通道蛋白家族CLCN5在肾透明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CLCN5在肾透明细胞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GEPIA数据库中选择TCGA数据验证CLCN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的表达情况。用MethHC[JP3]数据库分析CLCN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中[JP]的甲基化水平。用GEPIA分析CLCN5基因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CLCN5相关的蛋白。结果与正常肾脏组织相比,肾透明细胞组织低表达CLCN5,且CLCN5表达水平越低者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升高,低表达者生存期缩短。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是导致CLCN5转录水平降低的可能原因。结论CLCN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生存期相关。目前采用数据库挖掘分析数据可为临床上肾透明细胞的生物治疗提供参考,为CLCN5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CLCN5 数据库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组织中黏附因子(VSIG1)的相关表达及意义。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根治膀胱切除术且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膀胱患者50例纳入研究,采用Westernblot检测了20对膀胱尿路上皮冻存组织及旁组织标本中VSIG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50对膀胱旁组织蜡块标本VSIG1的表达,并分析VSIG1基因与膀胱尿路上皮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的相关。结果VSIG1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中呈低表达,但在旁组织中有较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提示旁组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比率明显高于膀胱尿路上皮组织;且不同肿瘤浸润深度及临床UICC分期患者VSIG1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及性别的患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IG1基因表达下降可能在膀胱尿路上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其对膀胱尿路上皮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黏附因子 VSI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