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侵袭牙周炎是类在青年人中常见的牙周炎,发病早、进展快、牙周组织破坏严重,牙齿发生病理性移位,严重影响美观、口腔健康和功能.这类患者在牙周治疗基础上应及时进行正畸治疗,恢复正常的生理性牙位及咬合接触关系,消除咬合创伤.恰当的正畸治疗,不仅能改善美观,恢复牙齿正常功能,而且有利于控制侵袭牙周炎的病情,促进已破坏的牙周组织发生良好改建,提高临床疗效的稳定性和远期预后效果.正畸医生对侵袭牙周炎要充分认识,应与牙周专科医生密切合作,在牙周有效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正畸,遵循个性化合理设计、细丝轻力、严格控制菌斑、定期牙周维护、全程谨慎监控的原则.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多学科联合治疗 牙周病学 正畸学 美学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牙周炎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本实验于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比较医学科完成。4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组,正常饲养;B组,单纯牙周结扎;C组,单纯高脂饮食;D组,牙周结扎+高脂饮食。3个月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同时,取大鼠下颌第磨牙做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1)牙周结扎大鼠磨牙牙槽骨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吸收。(2)各组大鼠血清T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大鼠血清CHO、HDL-C和LDL-C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饮食大鼠,且D组大鼠血清CHO浓度高于C组(均P〈0.05);C、13组HDL-C和LDL-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脂喂养和磨牙牙周结扎可建立高脂血症大鼠实验牙周炎动物模型,牙周炎可高脂饮食大鼠血清CHO浓度升高。

  • 标签: 牙周炎 高脂血症 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先天缺牙可系遗传因素引起,也可在胚胎发育阶段因牙胚发育障碍造成。牙缺失可导致牙槽突生长发育不足,可影响面部美观,也可造成发音和咀嚼功能障碍。本文二例先天缺牙病例具有明显家族。病例:陈××,女,7岁,替牙,11部位两颗多生牙,已萌,呈圆锥形;11...

  • 标签: 家族性 数目异常 先天缺失 先天缺牙 牙齿 牙缺失
  • 简介:侵袭牙周炎(aggressiveperiodontitis,ASP)是类发生在健康年轻人、进展快速、有家族聚集的牙周炎。关于AgP的非手术治疗,目前主要以牙周机械清创为主,辅以其他治疗手段(如抗生素、激光、光动力疗法及微生态疗法等)。文章对近年文献所报道的关于A妒的辅助治疗做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牙周病 侵袭性牙周炎 抗生素 激光 光动力疗法 乳酸杆菌
  • 简介:萎缩舌炎是指舌黏膜的萎缩改变,可由多种全身性疾病引起。除舌乳头萎缩消失外,舌上皮全层以至舌肌都可萎缩变薄,全舌红绛,光滑如镜面,故又称光滑舌或镜面舌[1]。萎缩舌炎的病因是复杂的,慢性贫血、干燥综合征及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导致舌乳头的萎缩。因此,临床治

  • 标签: 萎缩性舌炎 病因 舌黏膜
  • 简介:目的研究下颌骨外形线与颅颌面结构的关系,为下颌骨重建提供指导.方法对80例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头颅定位正、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数据以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颌骨外形线变量(ArGo、GoPg、GoGo)与颅颌面结构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且性别差异显著(P<0.01),但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建立了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下颌骨外形线变量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下颌骨外形线与颅颌面三维结构间存在显著的定量相关关系.

  • 标签: 下颌骨 外形线 头影测量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前后向不调指数(APDI)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的位置关系,以利于骨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测试对象共100例,其中正常成人组20例,正常青少年组20例,骨安氏Ⅲ类错[牙合]成人组28例,早期骨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组24例,早期骨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失败组8例。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指标为,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及APDI值。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正常人群的APDI均值在85°以下,骨安氏Ⅲ类错[牙合]APDI均值在90°以上,青少年的各项测量值相对成人小,需行正颌外科的患者,APDI均值超过100°。APDI值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PDI均值超出正常标准值越多,上、下颌骨骨矢状向畸形就越严重。APDI值是评价骨安氏Ⅲ类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较为有效的指标。

  • 标签: 头影测量 前后向不调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大鼠咬肌线粒体渗透转换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情况的改变,以及二者的相关,进步研究偏侧咀嚼咬肌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渗透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用电镜观察咬肌线粒体以及细胞凋亡形态;用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组拔牙侧线粒体渗透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均大于实验组非拔牙侧和对照组(P〈0.05),其中4周组达到最高。除8周组,其他各实验组拔牙侧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实验组非拔牙侧(P〈0.05),且2周和6周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非拔牙侧MPTP开放程度与咬肌细胞凋亡指数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49245,P〈0.05)。结论:偏侧咀嚼过程中线粒体渗透转换孔开放的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引起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偏侧咀嚼咬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

  • 标签: 偏侧咀嚼 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 细胞凋亡 透射电镜
  • 简介:为了研究含L.reuteri乳酸菌的含片用作早期慢性牙周炎的辅助治疗措施的效果,检测患者的牙周袋内Lreuteri乳酸菌的定殖水平,将4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个病人都有至少两颗牙齿邻面位点牙周探诊深度(PD)5-7mm,每个象限的牙龈指数(G1)为2.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辅助治疗 随访调查 微生物学 临床效果 含片
  • 简介:在口腔临床修复中,常遇到伴有系统性疾病的高龄患者,这些患者,由于全口义齿使用多年,基托塑料老化,义齿磨耗严重,强烈要求更换义齿,但因为有身体疾患,配合能力较差,不能完全自理,没有能力多次就医,通常不能进行常规的修复

  • 标签: 全口义齿 旧义齿 复制义齿 软衬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牙齿的保护意识的增强,临床上要求对残根残冠的修复患者也越来越多,桩核冠的制作也就越来越常见.桩核冠修复是先完成桩核的制作,再在桩核上制作全冠修复体.目前,桩核的熔模制作,通常用细钢丝和嵌体蜡在口内完成,这种方法使患者张口和椅位占用时间长、医生操作不方便,有时蜡型容易变形,精密度达不到要求,效果不甚理想;而口外模型法制作桩核时.桩钉蜡型不易从根管内取出,且易折断,桩核常难达到临床上的固位要求.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38例患者采用了种改进的制作桩核熔模的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桩核 熔模 冠修复术 牙缺损
  • 简介:图5为患儿2007-10-07来今院接受正畸治疗,初戴矫治器时拍摄的图像、从图片中可清晰地看到该患儿已拔除右上乳侧切牙,为相邻扭转中切牙的矫正提供了必要的间隙。使用改良的2×4技术(即2×2):上颌采用附牵引钩的Nance托作为支抗装置,

  • 标签: 中切牙 二次治疗 扭转 替牙期 Nance 2×4技术
  • 简介:牙龈过度外露根据不同的诊断,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本病例报告证明了使用上唇复位的方法处理过度露龈是成功的。本方法是通过去除条形上颌前庭沟颊侧粘膜,将唇粘膜与膜龈结合线缝合,就可形成个较窄的前庭沟并且肌肉活动将受到限制,从而使微笑时上颌牙龈外露减少。本文回顾了上唇复位的基本技术并讨论这种新方法的适应证和非适应证。

  • 标签: 临床报道 外露 牙龈 复位 上唇 病例报告
  • 简介:1、病例选择:选择23例,均为第恒磨牙残冠或残根的病人,其中男10名,女13名,年龄在13~17岁。拔除残冠残根后开始正畸治疗。2、方法:①正轴带环的制作:取直径0.5mm不锈钢丝,在端3mm处弯成90°角,将端点焊在颊面管上。将不锈钢丝放置颊侧...

  • 标签: 第二恒磨牙 近中移动 第一恒磨牙 正畸治疗 不锈钢丝 残冠残根
  • 简介:戊二醛引起口腔粘膜病变的例报告杜立戊二醛(Glularal)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种新型、高效、低毒消毒灭菌剂。目前,2%戊二醛溶液在口腔临床上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浸泡器械,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目的。在临床上,我们发现例由于使用戌二醛浸泡器械操作不当引...

  • 标签: 戊二醛 口腔粘膜病变 药物不良反应 使用说明书 灭菌剂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和评价次氯酸钠与超声技术和(或)氢氧化钙联合应用对根管及管间峡区内有机碎屑的清理效果.为管间峡区清理技术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下颌第磨牙45颗,用ProTaper手用锉预备近颊和近舌两根管后,将45例近中根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完成根管清理:A组5.25%NaOCl超声冲洗1min,B组和C组均先用Ca(OH)2糊剂处理根管24h.再分别通过超声冲洗和常规冲洗技术清理根管.冲洗液均为0.5%NaOCl.标本脱钙包埋后.取距根尖1、1.5、2、2.5、3mm处的切片各1张作为观察片,行HE染色。用图像软件分析根管及管间峡区内有机碎屑的含量.计算根管和管间峡区清洁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根管清洁度(根尖1~2.5mm水平)和管间峡区清洁度(根尖1~3mm水平)均优于C组(P〈0.05),A、B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OH)2糊剂和0.5%NaOCl超声冲洗联合应用可获得较理想的根管及管间峡区清理效果.可替代5.25%NaOCl超声冲洗法成为种安全、有效的根管及管间峡区清理技术。

  • 标签: 下颌第一磨牙 管间峡区 有机碎屑 超声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