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紧扣药物应用与监测主旨,关注临床热点药物发展动态,我刊将临床评价栏目设为重点栏目。此栏目主要刊载药物的临床研究、疗效观察、安全评价、经济学评估、循证药学等内容。对于质量较高尤其是基金课题资助的稿件可以优先刊出,刊载周期为4—6个月。欢迎广大医、药、护及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 标签: 临床评价 栏目 热点药物 安全性评价 经济学评估 科研工作者
  • 简介:为了紧扣药物应用与监测主旨,关注临床热点药物发展动态,我刊将临床评价栏目设为重点栏目。此栏目主要刊载药物的临床研究、疗效观察、安全评价、经济学评估、循证药学等内容。对于质量较高尤其是基金课题资助的稿件可以优先刊出,刊载周期为4~6个月。欢迎广大医、药、护及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 标签: 临床评价 栏目 热点药物 安全性评价 经济学评估 科研工作者
  • 简介:为了紧扣药物应用与监测主旨,关注临床热点药物发展动态,我刊将临床评价栏目设为重点栏目.此栏目主要刊载药物的临床研究、疗效观察、安全评价、经济学评估、循证药学等内容.对于质量较高尤其是基金课题资助的稿件可以优先刊出,刊载周期为4~6个月.欢迎广大医、药、护及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 标签: 临床评价 栏目 热点药物 安全性评价 经济学评估 科研工作者
  • 简介:为了紧扣药物应用与监测主旨,关注临床热点药物发展动态,我刊将临床评价栏目设为重点栏目。此栏目主要刊载药物的临床研究、疗效观察、安全评价、经济学评估、循证药学等内容。对于质量较高尤其是基金课题资助的稿件可以优先刊出,刊载周期为4-6个月。欢迎广大医、药、护及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 标签: 临床评价 栏目 热点药物 安全性评价 经济学评估 科研工作者
  • 简介:为了紧扣药物应用与监测主旨,关注临床热点药物发展动态,我刊将临床评价栏目设为重点栏目。此栏目主要刊载药物的临床研究、疗效观察、安全评价、经济学评估、循证药学等内容。对于质量较高尤其是基金课题资助的稿件可以优先刊出,刊载周期为4~6个月。欢迎广大医、药、护及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 标签: 临床评价 栏目 热点药物 安全性评价 经济学评估 科研工作者
  • 简介:目的研究氟罗沙星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方法以18名健康志愿者为受试对象,采用同体交叉试验方法,分别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各200mg,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1.39±0.50)和(1.39±0.50)h,Cmax分别为(1.86±0.42)和(1.89±0.41)μg.mL-1,t1/2分别为(11.08±1.43)和(10.94±1.73)h,AUC0~48分别为(21.97±3.80)和(21.95±4.58)μg.h.mL-1,AUC0~∞分别为(23.42±3.93)和(23.39±4.74)μg.h.mL-1。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 标签: 氟罗沙星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本实验选择12名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交叉四组试验,对分别口服120mg采用固体分散技术生产的三种国产尼莫地平片与德国拜尔药厂生产的尼莫通片后的体内过程进行了研究。血浆药物浓度由本实验室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获得,采用非房室模型分析法用PCNONLIN程序(SCI,v4.2)获得个体生物利用度参数Tmax、Cmax和AUC0-∞。根据被测不同尼莫地平片剂间AUC0-∞之比得出相对生物利用度(f);将将AUC0-∞等参数对数转换进行方差分析,在方差分析基础上再行双单侧检验(twoonesidedtests)进行生物等效评价。生物等效判定标准是以试验制睡物利用度参数AUC平均值的90%可信限,应落在标准参比制剂的80%-125%置信区间之内。统计学意义在p=0.05显著水平上判定。结果表明,A,B,C和D四种片剂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6±0.2h、11±1.2h、0.5±0.1h和0.5±0.2h;峰浓度Cmax分别为108.8±59.5ng·ml^-1、56.1±30.7ng·ml^-1、73.2±34.9ng·ml^-1和94.7±41.1ng·ml^-1;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75.4±77.9ng·h·ml^-1、135.8±62.4ng·h·ml^-1、154.8±69.5ng·h·ml^-1和154.5±51.6ng·h·ml^-1。片剂B、C和D相对于片剂A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83.7%、93.1%和97.6%;90%置信区间结果显示,片剂B、C和D的AUC0-∞平均值分别为A的66.7-88.8%,77.2-102.7%和80.5-107.1%,片剂D与片剂A具生物等效

  • 标签: 尼莫地平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 简介:目的评价品管圈联合标杆管理提高老年患者口服药物依从的能力。方法269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品管圈组133例名和品管圈联合标杆管理组136例,召集科室24名护理人员组成4个品管圈,每组各6个,分析影响老年患者服药依从的原因,采取针对措施,12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服药依从均显著增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服药依从,但评价标杆管理的作用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服药依从性 品管圈 标杆管理 老年人
  • 简介:用冠状动脉Harris二期结扎并部分再灌注及吻合支缝扎法造成犬急性心肌梗塞,5-8天后,辅以心脏程控刺激技术(PES)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及复制快速室心律失常,研制成犬在体心脏心电生理-电药理学实验模型,并观察了普鲁卡因胺(PA)对该实验模型的电生理影响.结果表明,PA能显著延长QTc间期、RERP、NEBP及IERP,缩小IDR和VDR,抑制心室PES诱发的室速和室颤,并能有效地预防犬心肌梗塞后再次急性缺血所导致的自发性室颤,表明PA有抗缺血性快速室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电药理作用.结果同时表明,该心电生理-电药理学实验的犬模型具有根高的可靠、重复性及临床相关,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抗快速室心律失常药物的心电生理-电药理学方法.

  • 标签: 普鲁卡因胺 心律失常 心电生理学 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
  • 简介:本文用隔室模型分别来描述药物在体外和体内的过程,并建立了药物在体内,外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求算方程中的体内,外溶出速度参数Rin和Rout来评价药物的体内外相关,采用模型药物盐酸曲马多的体内外数据,根据建立的动力学方程,用自编程序计算出0,25,100rpm条件下的体外溶出参数Rout的值分别为9.03±2.03×10^-5mL·mg^-2/3·min^-1,1.63±0.90×10^-4mL·mg^-2/3·min^-1,1.80±0.65×10^-4mL·mg^-2/3·min^-1,体内溶出参数Rin的值为6.27±0.52×10^-5mL·mg^-2/3·min^-1。结果表明,在上述三个不同转数的情况下,体外溶出参数Rout比体内溶出参数Rin稍大。据此,可以通过整体外溶出条件进而更精确地模拟体内溶出情况。

  • 标签: 固体制剂 体内外相关性 溶出 模拟 盐酸曲马多 评价方法
  • 简介:目的:评价伏立康唑对患儿白血病伴侵袭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白血病伴有侵袭肺部真菌感染患儿30例,患儿经诊断为白血病伴有侵袭肺部真菌感染后给予伏立康唑治疗,临床症状较轻的患儿给予口服伏立康唑治疗,临床症状较重的患儿给予伏立康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3月不等;评价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0例患儿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5.33%,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具有良好的难受。结论:采用伏立康唑治疗儿童白血病侵袭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较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

  • 标签: 伏立康唑 儿童 白血病 侵袭性 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红斑狼疮(SLE)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择取本院收治的SLE患者68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缓解率显著升高,外周血B细胞水平显著下降,1年随访后复发率、SLEDAI、BILAG评分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SLE效果良好,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利妥昔单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 甲硝唑和 联氟哌酸联合在 慢性化脓中耳炎治疗中 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为后续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我 院 2018 年 1 月 年~12 月期间接收的 50 例 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经过2 个疗程的 临床治疗,参照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 42% 显著低于 研究组的 97. 45%,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x 2 =4.878, p =0.027 < 0.05 ) ,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 甲硝唑和 氟哌酸联合在 慢性化脓中耳炎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高,是比较经济适用的治疗方法,应该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

  • 标签: 甲硝唑 氟哌酸 化脓性中耳炎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万迅)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安全.方法采用前瞻方法进行多中心临床开放试验.结果在北京20家医院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者418例,可供评价不良反应者415例,男性234例,女性181例;平均年龄为(57.5±18.8)岁(14~95岁).全组平均用药(8.5±4.6)d,平均用药量为(10.8±5.7)g.本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42/415),其中耳肾不良反应发生率3.4%(14/415):包括轻度肾损害6例、头晕1例、耳鸣2例、听力下降5例(3例为高龄者).其他不良反应有皮疹、皮肤瘙痒、药物热、胃肠道反应和血清ALT轻度增高等,停药或加用抗过敏药后好转.1例化脓骨髓炎患者于静滴去甲万古霉素第4天出现头痛、眩晕、呼吸困难和低血压等症状,经停药和应用异丙嗪及强的松龙后症状很快缓解;推测可能为去甲万古霉素相关过敏反应或为本品剂量依赖H1介导的非免疫组织胺反应.因此,本品必须缓慢静脉滴注.结论去甲万古霉素是治疗重症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较为安全的国产糖肽类抗生素.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安全性
  • 简介:外用中成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充分发挥临床疗效规避风险,该类非处方药的安全性问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骨伤科常用非处方外用中成药安全性相关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该类药物的风险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遵循其常规使用原则及特殊使用原则是积极推行合理用药、发挥疗效减少用药风险的主要途径。

  • 标签: 骨伤科 非处方 中成药 评价 合理使用 风险管理
  • 简介:目的考察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为临床安全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氯丙嗪或地西泮)和辅酶Q10低、中、高剂量组(1.5、3.0和6.0g/kg,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75、150和300倍),每组12只,雌雄各半,40mL/kg单次ig给药。直接观察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转棒法观察小鼠运动协调能力;Anymaze动物行为学视频分析系统观察小鼠自发活动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比较,辅酶Q103个剂量组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自发活动、运动协调能力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 标签: 辅酶Q10 中枢神经系统 毒性 小鼠 安全性评价 运动协调能力
  • 简介:过程评价是新课程实践的基本要求,细胞培养技术是本校新开设的一门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课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评价组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项目教学中以任务引领的方式,以典型人物任务设计教学任务,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要求有效实施过程评价,是本课程一直尝试探索的教学模式。介绍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中实施过程考核方案的具体做法,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几点问题做出总结。

  • 标签: 理实一体 项目化教学 过程性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硫酸铝注射液静脉注射后的药动学和肌肉注射后的全身吸收,以及注射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兔耳静脉注射复方硫酸铝注射液1mg/kg(以无水硫酸铝计)和股四头肌注射80mg/kg(以无水硫酸铝计),耳静脉采血,采用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铝浓度,并常规测定血生化指标。结果:静脉注射复方硫酸铝注射液后,硫酸铝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t1-2β为(1.08±0.46)h,AUC0→21h为(1.52±0.92)mg·h·L^-1(n=5)。股四头肌注射复方硫酸铝注射液后,血铝浓度略有升高,但不明显,不能进行药动学参数分析。采用梯形法计算AUC,平均AUC0→24h为(2.93±1.82)mg·h·L^-1(n=5),复方硫酸铝注射液肌肉注射后铝的生物利用度约为2.41%。血清生化指标除偶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和肌肉注射组肌酐水平缓慢下降,其余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复方硫酸铝注射液静脉注射后血液中清除速率快,局部注射后全身吸收量很低,是一种安全的新制剂。

  • 标签: 复方硫酸铝注射液 药物动力学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拉米韦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6例流行性感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采用帕拉米韦治疗)和对照组(53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拉米韦治疗流感儿童能够提高其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帕拉米韦 儿童流行性感冒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2月)治疗的心脑血管病病人7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添加阿司匹林治疗,比较其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高(P <0.05);不良事件出现率和对照组相比较低(P <0.05);不良反应出现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显著,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有较高的安全,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阿司匹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