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是由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主办的公开发行的药学学术期刊。2004年6月创刊至今,杂志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2006年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10年初被波兰《哥白尼索引》(IC)列为来源期刊。

  • 标签: 学术期刊 中国 杂志 监测 应用 药物
  • 简介: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改进ADR监测工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07-2008年上报的125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67.20%;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达44.80%,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0.80%。结论应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以减少ADR发生。同时应加强ADR监测,完善报告分析系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报告分析 改进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重症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变化,探讨重症患者最优化的伏立康唑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伏立康唑并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重症患者,从性别、年龄、体重、APACHE2评分、剂量、总胆红素、白蛋白与浓度相关性,浓度分布情况、质子泵抑制剂对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及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监测150例次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其中仅76.00%(114/150)达目标范围1~5.5mg/L,〈1mg/L占13.33%(17/150),〉5.5mg/L占12.67%(19/150);高龄患者(年龄≥60岁)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与中青年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除年龄外(P=0.000),性别、体重、体重标准化剂量、APACHE2评分、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对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165),联用泮托拉唑患者血药浓度呈上升趋势(P=0.054),联用泮托拉唑与艾司奥美拉唑相比伏立康唑谷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6);伏立康唑达标者与未达标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809)。结论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个体差异大,因此临床有监测的必要,年龄、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影响较大,制定给药方案时需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重症患者 伏立康唑 血药谷浓度
  • 简介:目的对184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可行性对策。方法以人群监测为基础,按乡镇(地段)为基本监测单位,对2008年淄博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监测,分析主要疾病死因、分类死因、死前诊断级别、死前治疗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2008年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同比明显降低;前5位疾病死因顺位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意外中毒、白血病、颅内出血;前5位分类死因顺位为新生儿疾病、先天性异常、意外和中毒、肿瘤、神经系统疾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年龄呈反相关关系。结论应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加强新生儿保健管理;强化3岁以下儿童系统化管理和孕产妇系统化管理工作;④有针对性地开展三级预防工作;⑤大力加强完善农村妇幼卫生网络建设。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 监测 分析与对策
  • 简介:目的:比较酶免疫增强法(EMIT)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监测环孢菌素A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肾脏移植患者服药后的稳态谷浓度血样,分别用EMIT法和HPLC法进行测定,考察2种测定方法的相关程度。结果:以HPLC法测定结果(X)与EMIT法测定结果(Y)所做线性回归方程如下:Y=0.8168X+34.699(r=0.9550),EMIT法测定全血中环孢菌素A浓度较HPLC法为高:结论:EMIT法和HPLC法测定环孢菌素A血药浓度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CsA治疗药物监测中应予以关注并作相应调整。

  • 标签: 酶增强免疫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环孢菌素A 肾脏移植
  • 简介:通过收集分析本院不良反应报告表,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瞒报、漏报、虚报及报告质量等问题,为基层医院不良反应监测提供借鉴。建议国家加大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基层医院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以提高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数量和质量。

  • 标签: 基层医院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目前,临床治疗给药的重要依据是患者的血糖值。因此末梢血糖测定成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护理人员在末梢血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护理 血糖监测 采血 血糖仪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临床用药医嘱中潜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我院2009年5-11月共3980例住院患者的163696条用药医嘱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有11148条,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6.81%。绝对禁止黑灯医嘱179条,主要为药物配伍禁忌(占30.73%)、药物相互作用(占22.35%)、用药剂量不合理(占18.99%)等。结论:PASS系统能有效监测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应用PASS系统有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用药医嘱 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综述近年来以唾液实施抗癫痫药物治疗监测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总结以唾液实施抗癫痫药物治疗监测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结果: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多数抗癫痫药其唾液和血液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目前阻碍以唾液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的关键问题在于Cs/Cp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及离散性(Cs为唾药浓度,Cp为血药浓度),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很少有研究报道。结论:唾液具备获得上的无创伤性、方便性、价廉及能反映靶器官游离血药浓度等优点。深入量化研究对Cs/Cp值的影响因素,唾液有望尽早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 标签: 癫痫 药物监测 唾液 抗癫痫药物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心慌、胸闷、憋气加重2天”于1994年1月7日入院。入院前一月常因劳累、受凉后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加重,无心前区疼痛。近来,因受凉后咳嗽、低烧,阵发性心慌,夜间不能平卧,急症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20余年。入院查体:T36.8℃、P167次/分R23次/分BP16/10kPa,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双肺可闻及小水泡音。心率167次/分,律齐,未

  • 标签: 阵发性室上速 动态血压监测 急症入院 急性病容 小水泡音 心前区疼痛
  • 简介:目的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主动监测的模式和方法。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论证及德尔菲(Delphi)法,确定基层医疗机构主动监测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结果基层医疗机构主动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论该体系为选取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哨点医院开展ADR主动监测提供参考。

  • 标签: 指标体系 主动监测
  • 简介:目的构建门诊处方合理用药监测提示系统,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利用本院最新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临床用药须知》等药学专业工具将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最佳用药时间、严重不良反应及用药禁忌等用药信息汇总后,利用VisualC++开发成处方提示系统,嵌入His处方系统,进行处方监测和提示。结果试运行监测系统半年后,对监测系统运行前的953张处方与运行后的931张处方作对比。违规记录发生率平均下降6.63%,违规处方发生率平均下降7.48%。结论利用处方提示系统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行之有效,尚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合理用药 电子处方 提示系统 用药监测
  • 简介: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的监测,探讨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本项目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8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将两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动态而客观的监测,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动态 血压 监测 护理 预防
  • 简介:每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都会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各地区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布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近期,《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发布,从这些琐碎的数据中,能发现哪些问题呢?又有哪些用药安全提示呢?本刊特邀请专家对其予以解读。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监测报告 解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年度报告 监测网络
  • 简介:WHO不良反应术语集(WHOART)和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是目前在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用于分类和编码药品不良反应的常用术语集。通过介绍WHOART和MeADRA的术语定义、内容、结构、特点以及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应用;分析WHOART在我国使用的现状,探讨了WHOART和MedDRA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适用性及优缺点。

  • 标签: WHO不良反应术语集(WHOART) 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