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在消化疾病的经验,为以后临床上更有效治疗消化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近两年来本院门诊观察定期随诊病人33例的消化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归性分析。通过西医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将疾病进行明确判断,包括致病的机理、临床病理的特征、病情的演变规律和发病的原因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进行证论治。观察记录上述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症状如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轻重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分别为(3.71±1.11)分、(3.88±1.23)分、(4.21±1.32)分、(4.18±1.25)分、(3.57±1.29)分、(3.64±1.25)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分别为(2.47±0.29)分、(2.46±0.25)分、(2.39±0.27)分、(2.63±0.32)分、(2.55±0.11)分、(2.24±0.23)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明显轻于治疗前(P<0.05)。经治疗患者中治愈者18例(54.55%),好转者9例(27.27%),无效者6例(18.18%),临床总有效率为81.82%。结论通过本此实验可知西医先进现代检查技术结合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进行辩证论治突破实现了中西医在深层次相结合关键,中心指导思想为阴阳五行说及中医的整体观念,进一步证实现代中医临床消化疾病的确诊治疗模式需在中西医合理结合下进行审病、辨证、治病。能有效减轻患者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临床症状,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整体观 消化系病 经验 诊治
  • 简介:目的:分析初治急性髓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感染特点,并探讨抗感染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60例初治急性髓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能够明确感染部位42例(占70.00%),不能明确感染部位者18例(占30.00%),前三位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占45.24%)、血液(占14.29%)及肛周(占9.52%);病原菌检出3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8.33%,革兰阳性球菌占30.56%,真菌占11.11%.降阶梯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升阶梯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升阶梯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短于升阶梯治疗组(RP〈0.05).结论:急性髓白血病患者初次诱导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感染部位不明确患者占有较高比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升阶梯治疗可能延误抗感染时机,延长感染控制时间及增加感染相关病死率,亚胺培南为基础的降阶梯抗感染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 发热 感染 降阶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泌尿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 2018 年 1月至 2020 年 1月的 50例在我院进行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治疗的泌尿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为 25例。其中常规护理为参照组护理方法,综合护理干预为实验组护理方法,并对两组泌尿结石患者护理后一次碎石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后手术相关指标方面,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且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2.00%及一次碎石成功率为 88.00%,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64.00%及一次碎石成功率为 60.0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及一次碎石成功率优于参照组,二者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在对于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泌尿结石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有助于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积极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输尿管钬激光碎石 泌尿系结石
  • 简介:纳米递药系统的表面修饰作用会对载体的穿透能力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使用叶酸配体和细胞穿肽分别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在堆积法建立的肿瘤球模型上实时分析细胞靶向和细胞穿透作用对于纳米脂质载体的肿瘤穿透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穿透肽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不论是从穿透深度还是强度上,在穿透早期都具备更好的穿透肿瘤球能力。

  • 标签: 纳米脂质载体 肿瘤球 堆积法 叶酸 细胞穿膜肽
  • 简介:目的探索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为后续进行体内相关研究打好基础.方法:将知母皂苷B-Ⅱ与聚乳酸(PLLA)按照不同比例制成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LC-MS/MS检测方法对纤维理化性质表征、生物相容性、缓释性能等进行测试;采用CCK-8法检测载药纳米缓释药物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12%的知母皂苷B-Ⅱ浓度为最佳载药浓度;在制备载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的过程中,静电纺丝技术能保持两种组分各自的化学特征及物理性质;知母皂苷B-Ⅱ对纤维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两者相容性较好;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可有效释放知母皂苷B-Ⅱ,明显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活性,在48h、72h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通过缓释药物可有效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

  • 标签: 纳米纤维膜 药物缓释 抗肿瘤 知母皂苷B-Ⅱ
  • 简介:目的观察以532nm绿激光眼底光凝治疔为主,辅以营养神经中西药物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末在我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治疗,采用532nm绿激光眼底光凝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CSC204例(209眼)为激光组,仅采用药物治疗的CSC47例(48眼)为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眼底情况和视力变化。随访时间≥3月。结果激光组治疗后1月和3月时临床治愈分别为172眼(81.3%)和198眼(94.7%);对照组治疗1月和3月时临床治愈分别为12眼(25%)和30眼(62.5%)。激光组在治疗后1个月(x^2=63.01,P〈0.001)和3个月时(x^2=40.52,P〈0.001)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激光组治疗后1月和3月时平均视力分别为0.9±0.33和0.97±0.13,均较治疗前平均视力0.57±0.3有明显提高(u=10.7,P〈0.01和u=16.3,P〈0.01);对照组治疗1月和3月时平均视力分别为0.70±0.28和0.82±0.23,也均较治疗前平均视力0.55±0.32有明显提高(u=2,44,P〈0.05和u=4.75,P〈0.01).但治疗后1月和3月时激光组的平均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u=4.31,P〈0.01和u=4.36,P〈0.01)。激光组眼底光凝治疗后2剧时155眼黄斑区水肿消退(74.1%),治疗后4周时192眼黄斑区水肿消退(91.9%);7眼进行了补充光凝;随访3~18个月.眼底检查未提示复发。对照组在治疗后6~9月复发10例(20.8%)。结论眼底激光光凝术治疗CSC操作简便且疗效确切,少有复发,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波长为532nm的绿激光在屈光问质透过率高,易被视网膜色素上皮吸收。而被黄斑部叶黄素吸收少,在眼内和视网膜内散射更低,所以该波长激光也常被用来治疗视网膜裂孔,较其他波长的眼底激光治疗器更为高效、安全。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532nm绿激光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主动脉夹层覆支架植入术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2020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一共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比较术后住院时间差异,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植入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高山尖杉酯碱(HHT)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同时使用的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性、老龄及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转化的急性髓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CHG方案治疗AML初治7例,难治或复发3例,既往曾接受DA/HA方案化疗,MDS转化为AML2例,若第一疗程不缓解可重复使用两疗程,方案与第一疗程相同,如仍未缓解停用。结果12例患者中8例患者接受一个疗程,4例患者接受二个疗程治疗。完全缓解5例(41.7%)部分缓解4例(33.3%),有效率75.0%。大部分患者出现了可以耐受的轻微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结论小剂量Ara-C和HHT方案联合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AML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阿糖胞苷 高山尖杉酯碱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2例急性髓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与阿糖胞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90.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30%,且观察组的一年复发情况为1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8.7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髓白血病患者采用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能够使得患者得到更好的疗关键词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急性髓白血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理念在泌尿结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76例泌尿结石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给予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方法,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GSES自评量表评分指标予以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20例(52.64%),护理后患者GSES自我效能评分(2.46±0.24)分;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6例(15.78%),护理后患者GSES自我效能评分(3.82±0.11)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理念的渗透的确可对泌尿类结石术后患者的恢复产生积极影响,由此改善患者病症,加速康复,故而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予以推广。

  • 标签: 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理念 泌尿系结石 并发症
  • 简介: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6%-43.3%[1],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因此,对老年人尿路感染要加强尿液检测,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并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合理治疗剂量,是治疗老年尿路感染的关键所在.笔者查阅了本院2000年4月-2001年4月,45例老年病人泌尿感染住院病历,并对抗生素的使用作了分析.

  • 标签: 中的应用 例老年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以NE30D为控材料,考察其对盐酸氨溴索渗透作用的影响,探索制定盐酸氨溴索的缓释特征参数。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E30D制备成作为渗透阻滞材料,以三室渗透装置考察NE30D厚度、盐酸氨溴索溶液浓度、同一批号材料批内和批间多个样本对透过率的影响,并计算阻滞效率。结果同一批号材料批内和批间制备的不同样本,通过控制制备参数得到的NE30D对盐酸氨溴索的阻滞效率重现性非常好,5%浓度制备的的阻滞效率在4.0%~4.6%/h,10%浓度制备的的阻滞效率在9.0%~9.4%/h。结论5%和10%浓度制备的NE30D对盐酸氨溴索的阻滞效率影响非常大,表明盐酸氨溴索可以通过改变的厚度来实现适当的释放速度,也表明NE30D是比较理想的盐酸氨溴索的缓释控材料。提示NE30D对于盐酸氨溴索的控缓释特征参数可以采用高、低浓度制备的阻滞效率及其差值。

  • 标签: 膜控缓释 NE30D 盐酸氨溴索 标准化参数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特发性性肾病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的检测意义。方法120例肾病患者,将60例特发性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将60例继发性性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免疫球蛋白G(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结果对照组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为23.33%,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为0,观察组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为86.67%,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为80.67%;观察组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及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析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的检测意义对特发性性肾病诊治意义重大,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可以作为鉴别特发性性肾病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磷脂酶A2受体 临床意义 特发性膜性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应用式听诊器压迫修复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atrogenicfemoralarterypseudo-aneurysm,IFAP)的可行性方法。方法12例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直接压迫式听诊器并实时监听法修复股动脉破裂口。结果11例IFAP患者均压迫修复成功,未发现并发症,总成功率为91.7%(11/12)。本组压迫修复成功时间25—45min,平均为37min。结论早期采用直接压迫式听诊器并实时监听法修复冠脉介入术后IFAP,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省时、经济的可行性方法。

  • 标签: 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冠状动脉介入术 膜式听诊器
  • 简介:先天性脉络缺损,实际上是脉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缺损,常为先天性组织缺损的一部分,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检出率为23%~42%,其治疗难度较大,现就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5例就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谈一点体会。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13~42岁,平均29.8岁。全部患者合并虹膜缺损,11例伴有眼球震颤,10例为小眼球,7眼合并先天性白内

  • 标签: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视网膜脱离 网脱 临床分析 视网膜色素上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治疗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特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腹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治疗的患儿20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治疗,回顾治疗前后心电图QRS时限、LVEF以及BNP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心电图QRS时限、LVEF以及BNP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后早期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儿,糖皮质激素干预方式有效性较高,如果无效可以基于手术方式取出封堵器,但可能存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风险,如果存在合并心力衰竭,则可以采用左室起搏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结石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疼痛循证护理对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泌尿结石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疼痛循证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3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睡眠质量 泌尿系结石 并发症 疼痛循证护理 疼痛程度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