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形成适合大型医疗机构的系统性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模式。方法利用良好的医院信息系统(HIS)运行环境和临床药学工作基础展开实践。结果形成了ADR监测的3级工作团队、2项工作规章、6项操作规程、1套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1本刊物、1份通报,实现了ADR数据采集、评价、分析、信息预警和流转的电子化,完成了多项结合实际的药品安全性评价应用研究。结论通过规章流程建设、信息平台开发、数据利用、应急处置和宣教培训的多方位工作探索与实践,优化了医疗机构药品ADR监测模式,成为药品风险控制的坚实前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 电子报告 数据利用 工作流程 药品安全
  • 简介:目的改进提升医院ADR监测体系在安全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培训和改变奖励方式,提高上报人的积极性;通过明确分工和职责,发挥临床药师在ADR监测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开发使用ADR监测平台,简化上报流程和时间等方法。结果在ADR监测体系改进后,我院ADR报告数量和质量、新的严重ADR报告比率以及ADR预警和干预措施有效性都得到大幅提升。结论我院ADR监测体系改进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以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 标签: ADR监测体系 改进 评价
  • 简介:WHO西太地区分部曾于1991年在本地区建立了多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中国上海地区监测网和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曾参加这一地区间的合作计划.因重新调整和改进,西太地区于2001年曾暂停这一监测计划的实施.2005年6月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控研讨会在菲律宾召开,与会代表就西太地区重新开始监测数据的收集,南亚地区也着手进行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达成了共识.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监测 亚太地区
  • 简介:目的:分析氨茶碱治疗的肿瘤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以期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各种因素对肿瘤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5-20μg·mL-1作为氨茶碱血药浓度治疗窗,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结果:57.4%的病例氨茶碱血药浓度在5-20μg·mL-1,其中28例临床显示有效,有效率为71.8%;发生中毒反应3例,发生率7.7%。血药浓度〈5μg·mL-1的19例中,有效的有6例,占31.6%。〉20μg·mL-1的10例中有效3例,其余7例出现多种中毒表现。合并使用西咪替丁、环丙沙星用药,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合并使用多潘立酮、硝苯地平或特布他林,则氨茶碱血药浓度降低。结论:氨茶碱血药浓度受诸多因素影响,肿瘤患者合并用药时应及时监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以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氨茶碱 血药浓度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合理用药
  • 简介: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我县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和性生活传播,为了了解我县注射吸毒人员艾滋病危险行为现状,为更好制定我县艾滋病防治政策和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近三年来对我县194名注射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监测、安全注射的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

  • 标签: 艾滋病危险行为 安全注射 吸毒人员 监测分析 西充县 艾滋病疫情
  • 简介:本组女性病例269例,年龄在18-45岁,平素月经周期正常,停经时间在34-56天,均行B超检查,使用超声仪为菲力蒲SD-800,探头频率为3.5MHz,在膀胱适度充盈下行常规妇科超声检查,药流前观察子宫内有无孕囊及孕囊大小,有无宫外孕:药流后观察宫内情况。

  • 标签: B超检查 临床价值 动态监测 药物流产 膀胱适度充盈 孕囊大小
  • 简介:目的:总结我院近3年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共1692例抗癫痫药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和苯妥英钠(phenytoin,PHT)的监测频率(例/人)分别为2.46、1.74、1.30和1.41。VPA、CBZ、PB和PHT谷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比例分别是57.23%、69.02%、22.50%和11.46%,(P〈0.05),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毒率分别是8.04%、7.09%、17.50%和16.67%,VPA和CBZ(P=0.584),PB和PHT(P=0.872)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VPA和PB(P=0.001),VPA和PHT(P=0.004)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BZ和PB(P=0.001),VPA和PHT(P=0.003)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VPA和CBZ监测频率高于PB和PHT,中毒率低于PB和PHT。

  • 标签: 血药浓度监测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
  • 简介:6临床实践中的药物警戒常用药物的安全监测应该是临床实践的一部分.临床医生被告知药物警戒原则的程度及实践活动中的遵守程度,对医疗卫生有巨大影响.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有关药物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国家药物警戒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这种交流的协调、药物安全方面的临床经验与研究相结合及医疗政策的结合,都有助于加强对病人的有效医护.国家的监测计划是为明确那些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药物导致的疾病.

  • 标签: 安全监测 药品安全 药物警戒
  • 简介:一、药物滥用监测情况逐项分析1.药物滥用总体情况2016年,全国31个省(区、市)1794家单位上报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276980份,较2015年增长10.7%。

  • 标签: 药物滥用监测 年度报告 解读 监测情况 调查表
  • 简介:自创刊以来,《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影响因子逐步上升。根据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2011年的影响因子为0.866,在45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名列第2位;综合评价总分41.4,在45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0位,在199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663位。

  • 标签: 影响因子 中国 杂志 监测 应用 药物
  • 简介:目的通过对苦碟子注射液开展前瞻性、非干预性的医院集中监测,探索药品重点监测的实践。方法采取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对苦碟子注射液进行主动监测,监测时间为2012年6月-2014年3月,监测范围为吉林省辖区内7家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患者,对观察样本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观察2986例有效病例,观察对像中,男女比例接近1:1;用药患者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占78.57%;药物主要应用于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用药适应证、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基本符合说明书指导要求;本次研究中不良反应有皮疹、呼吸困难、肿胀,均为一般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即可痊愈。结论苦碟子注射液重点监测采取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易于组织实施,该方法用于住院患者用药的重点监测可以节省成本,并提高效率。

  • 标签: 苦碟子注射液 临床应用 重点监测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介绍中国台湾地区的药品不良品监测,为中国大陆地区的药物安全性监测提供借鉴。方法结合相关资料和作者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学习体会,介绍中国台湾地区药品不良品的概念、风险等级、作业流程及监测所取得的成效。结果从2004-2013年,中国台湾地区药品不良品通报数量持续增长,平均每年通报500多件,其主要缺陷为药品包装和外观异常。结论目前,药品不良品监测已成为中国台湾地区药物安全性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民众用药安全和药品品质提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药品不良品 监测 中国台湾地区
  • 简介:摘 要:生产环境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尤其是药厂的洁净区,因为药厂洁净区是保证生产优质药品的重要场所。本文主要讲述药厂洁净区环境的监测,以及运用风险评估理论,处理好药厂洁净区环境的关键点,以便提高和确保药品的质量生产。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新型的产业,其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快速发展的药械产业也随之带来了较多不良反应的隐患,药械不良反应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弥补药械上市前研发的局限性,也降低了药械不良反应的重复性,提高了合理用药用械水平,同时也为监管、遴选、调整临床用药用械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不良反应 现状及对策 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