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韩国电视剧以刻画女性形象为重。韩剧的叙事在某种程度上突出了女性的价值观,表达了女性的意识。各式各样的家庭剧以传统的角色(母亲、妻子)再现女性,但男性话语仍然作为一个背景,或隐或显地笼罩其上。而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他者”与“第二性”的地位,也是韩剧“灰姑娘”叙事模武的深层心理根源。

  • 标签: 韩剧 女性形象 儒家文化 女性主义
  • 简介:美国当代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经常在作品中通过渲染虚无主义气氛以唤起人们对当代伦理价值的深刻反思。本文试图从麦卡锡小说《路》中的父子关系这一层面来探析作品对人性和伦理的关注与表征。论文阐述了父子俩在末世危途中的冲突、磨合以及最终对传统父子关系的超越,同时探讨了作者对后启示录荒原中父子伦理关系的成功建构。

  • 标签: 科马克·麦卡锡 《路》 父子 伦理关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人对自然和未来的生命的伦理责任就在于,约纳斯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和现代的各种伦理学截然不同的技术时代的责任伦理学,这种技术悲观主义和自然生命神圣论就是约纳斯的责任伦理的基本精神

  • 标签: 伦理学汉斯·约纳斯 后现代伦理学
  • 简介:安妮·卡梅隆(AnneCameron)是加拿大白人女作家,以重述东北沿岸原住民神话著称。一九八八年,在蒙特利尔的某书展上,一群原住民作家与她会面,请她放弃原住民题材。卡梅隆同意了。一九九一年,哲学家琳达·阿尔柯芙(LindaAlcoff)著文赞赏原住民作家与卡梅隆之间的"协议"("TheProblemofSpeakingforOthers")。在阿尔柯芙看来,卡梅隆为原住民"代言"虽然其心可嘉,但此举如果放到更大的政治环境中考虑,却难脱"压制原住民自己

  • 标签: 伦理困境 困境使命 当代小说伦理
  • 简介: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歌唱文本中描写的三类歌曲民谣、世俗小调和圣歌以及三位主人公苔丝、亚历克·德伯和克莱尔分别对它们的歌唱为出发点,结合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对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展开系统研究。本文重点分析苔丝如何受到母亲民谣的教诲从而建构婚恋伦理认知,如何受到亚历克世俗小调的引诱触犯伦理禁忌,又如何在失贞后转向从克莱尔的圣歌中寻求庇佑和救赎,由此发现影响苔丝悲剧命运的三个重要的歌唱阶段及其所产生的伦理教诲价值。

  • 标签: 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歌唱文本 伦理价值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摘要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可能即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主动犯罪预测机制。因此,介绍了《少数派报告》与《疑犯追踪》两部作品,并对大数据时代的伦理与道德从结果主义和绝对主义的视角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思考。

  • 标签:
  • 简介: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版权思想,在翻译伦理学的行为准则下进行了审视,从而管窥中西文化在交流对话中的交锋,并以此思索了翻译中,如何实现翻译伦理学行为准则的理想。

  • 标签: 翻译伦理学 中国翻译版权思想 跨文化交流
  • 简介:一、不道德叙述文珍从开始创作到如今的《柒》,都是着力于书写当下的爱情、婚姻,尤其侧重叙述分手、离婚边缘处人心的纠结与茫然。她瞄准现代、后现代语境下的婚恋生活,书写失却传统力量约束后的婚姻困境。

  • 标签: 现代婚姻 婚恋伦理 小说 论文 德性 危机
  • 简介:与清教传统有着复杂关系的美国作家霍桑,其代表作《红字》向来为国内众多读者及评论者解读为对清教伦理及其所源出的基督教伦理的控诉和鞭挞。笔者对《红字》进行重新解读,认为无论是从主题、人物刻画、叙事声音还是对清教社会的揭露都不能将该作品视为对基督教伦理的抨击,相反,作品中多处折射的恰恰是圣经所体现的基督教伦理核心:人的普遍罪性以及对这罪性的悲悯与救赎。

  • 标签: 《红字》 基督教伦理 清教 救赎
  • 简介:一、两种写作路向近读谢有顺的《此时的事物》一书,看到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回想整个20世纪以来的文学,由于过度崇尚想象与虚构,以致现在的作家,几乎都热衷于成为纸上的虚构者,而不再使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写作,也忘记了自己身上还有鼻子和舌头。于是,作家的想象越来越怪异、荒诞,但作家的感官对世界的接触和感知却被全面窒息。写作者普遍戴着文化的面具,关心的多是宏阔、伟大、远方的事物,而身边那些具体、细小、卑微、密实的事物呢,不仅进入不了作家的视野,甚至没人再对它们感兴趣。

  • 标签: 史铁生 生存论 我与地坛 谢有顺 知识论 小说写作
  • 简介:身体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诋毁、排斥和压制的历史,而这一进程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而达到顶峰。D.H.劳伦斯感受到了这一对身体的压制,因此,以文字的方式反抗压制、帮助身体突围成为他终生的事业。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这种努力以最为彻底的方式得以表达。劳伦斯描绘了一片葱茏的小树林,它构成了一个前现代的伦理共同体,傲视外部丑恶的工业文明。在这一自足的空间中,人们遵循着迥异于主流价值体系的伦理价值观,身体和欲望自由地呼吸,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人也因此而获得新生。在伦理上,这一空间以隐喻的方式与外部世界形成了根本性对抗。这不仅是劳伦斯对压抑身体的工业文明及其所代表的工具理性进行的最激烈批判,更为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实质上也是劳伦斯对新的伦理共同体的虔诚召唤和建构。

  • 标签: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身体 工业文明 伦理共同体
  • 简介:摘要:伦理是人类一直以来追求的,不可缺少的善,但不同的人对伦理的认识、理解和解释不尽相同。从中西伦理学发展史上来看,人类在伦理观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利己主义伦理观和利他主义伦理观之间的区分上,对共享主义伦理观的探求则一直相当薄弱,本文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对共享伦理的合理性进行探究,因为人类一直倡导和坚持的主要伦理观念正是共享主义伦理观。

  • 标签: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共享伦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    (四)经济公正与政治公正的矛盾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规范、制度和原则构成的契约组织,)  由经济人的争论还衍生了制度经济学关于人们接受经济伦理规范的个人主义或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基础的争论,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中的伦理规则的研究和方法论基础的研究

  • 标签: 伦理思想矛盾 冲突特点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围绕东西方的权利关系及同性恋间的爱与恨这一伦理主线,美国华裔作家黄哲伦在其代表作《蝴蝶君》中一方面表达了对东方人对西方人的爱慕,另一方面又塑造出一个挣扎于东西方权利关系的压迫与同性恋不被理解的主人公宋丽伶。宋丽伶其东方人的身份及京剧旦角的职业性质从本质上决定了对伽里玛的爱,然而回到当时文革特殊的伦理环境,东方长期受西方的支配与统治,宋丽伶对伽里玛代表的西方有着根深蒂固的种族与性别之恨。

  • 标签: 《蝴蝶君》,文学伦理学,东西方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8
  • 简介:    (四)经济公正与政治公正的矛盾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规范、制度和原则构成的契约组织,)  由经济人的争论还衍生了制度经济学关于人们接受经济伦理规范的个人主义或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基础的争论,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中的伦理规则的研究和方法论基础的研究

  • 标签: 伦理思想矛盾 冲突特点 特点分析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7
  • 简介:“家”是横亘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要津,全民抗战的召集令,既要激发“家”情怀,又要破解“家”观念对个人的羁绊。老舍的话剧主要以流亡重庆的“下江人”为表现对象,根据不同家族的战时境遇,提供了相应的“家国同构”策略。父子冲突与家国冲突的转换,青年本位伦理的确立,家国伦理裂隙的缝合,以及布景的隐喻功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老舍的抗战伦理构想。老舍对“家国同构”战时伦理的建构,既符合战时需要,也带有现代意识,更考虑了中国国情,不失为中国式的、现代性的抗战伦理构想。

  • 标签: 抗战文学 老舍 重庆 家国同构 家族伦理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针对道德沦丧和世风日下的社会语境,借鉴吸收伦理学思想,融合以往的文学研究方法而形成的文学批评方法。自2004年聂珍钊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来,国内的外国文学批评现在已是方兴未艾。本文主要从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学界对这一理论的实践与应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特点与方法,以及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总体情况做出评述。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理论建构与发展 存在问题
  • 简介:古罗马著名诗人卡图卢斯作品中的性元素一直广受争议,近几十年来,随着西方学界研究的深入,其复杂性逐渐呈现出来。卡图卢斯诗歌中的性语汇、性描写既反映了古罗马社会以支配者/被支配者关系为基础的性伦理和背后的意识形态,也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并对其提出了挑战。

  • 标签: 古罗马诗歌 卡图卢斯 诗学 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