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穿刺联合开颅对脑动脉破裂患者意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收治的50例脑动脉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正面为观察组,反面为对照组,两组个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脑动脉开颅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室穿刺联合开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及预后。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意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意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穿刺与开颅联合治疗脑动脉破裂,可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预后效果。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脑室穿刺术 开颅夹闭术 意识状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围期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动脉显微镜下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11 月时间段至我院治疗的 66 例 脑动脉 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接受 显微镜下手术 。以奇偶数分组方式将其 分为参照组(共 33 例,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组(共 33 例,实施围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康复情况 。 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恢复状态良好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护理组重度残疾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围期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动脉显微镜下手术患者中的临床优势明显,患者残疾程度较轻,恢复情况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 标签: 围术期护理模式 脑动脉瘤 显微镜下夹闭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对颅内巨大动脉急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例于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颅内巨大动脉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亚低温下颅内巨大动脉的护理配合。结果5例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手术完成后进行复查,结果显示5例患者全部取得了良好的动脉效果,随访发现患者康复良好。结论为了保证颅内巨大动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亚低温下颅内巨大动脉治疗前后必须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制定全面细致的应急方案。

  • 标签: 颅内巨大动脉瘤 亚低温 动脉瘤夹闭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颅与栓塞治疗对颅内破裂动脉患者rScO2(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情况。方法:纳入时间为2019年03月-2020年05月,纳入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颅内破裂动脉患者。研究分组通过抽签方式进行,红色签为Control组42例(治疗用开颅),蓝色签为Observation组42例(栓塞治疗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rScO2情况。结果:Control组患者术后2、3d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借此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并为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提供多重保障。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观察比较常规护理方法和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构建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极有利于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效实施人性化护理,将实现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整体优化,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落实诊疗计划,使医院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颅内动脉瘤 血管夹闭术 围手术期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借此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并为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提供多重保障。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观察比较常规护理方法和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构建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极有利于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效实施人性化护理,将实现患者颅内动脉血管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整体优化,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落实诊疗计划,使医院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颅内动脉瘤 血管夹闭术 围手术期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高治疗在颅内动脉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应用。方法对25例颅内动脉术后患者预防脑血管痉挛,实施三高治疗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未出现脑血管痉挛,效果满意;4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2例恢复良好,2例大面积脑梗塞引起昏迷;1例患者术后动脉再次破裂死亡。结论术后早期进行三高治疗是降低颅内动脉开颅术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三高治疗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复合手术条件下对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9例床突旁大型复杂动脉进行,采取中造影对动脉效果即时评估。共实施近端球囊临时阻断8例,其中联合负压抽吸辅助塑形2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症状性脑梗死,3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无患者视力下降。术后随访显示1例颈少量残留,其余动脉均完全闭塞,无载动脉狭窄。复合手术中,即时造影有利于充分评估动脉形态及效果,近端临时阻断联合负压抽吸技术能够降低动脉显露及塑形难度,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动脉瘤 复合手术 床突旁动脉瘤 近端阻断 抽吸减压 随访
  • 简介:目的分析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本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82例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择期显微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显微手术。详细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发现,观察组的GOS评分良好率84.44%(38/45),高于对照组的良好率64.86%(24/37);观察组的GOS评分较差率11.11%(5/45)、死亡率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GOS评分24.32%(9/37)、死亡率5.4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中有脑积水、感染、动脉再次破裂及脑血管痉挛的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9%(4/4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92%(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提高患者的GOS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积极采纳推广。

  • 标签: 脑动脉瘤 破裂出血 显微瘤颈夹闭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大脑中动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大脑大脑中动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配合失误。结论手术室护士必须做到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程序和手术步骤,熟练掌握脑外科显微器械、动脉器械的使用和传递方法,手术过程中主动、准确、迅速的传递器械,与手术者密切的配合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 标签: 大脑中动脉瘤 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开颅术后的并发症,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将我院 2016 年 6 月 -2017 年 6 月收治的 32 例接受开颅的颅内动脉患者进行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术后并发症,并对并发症进行合理的处理。 结 果:有 13 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有 2 例患者出现脑积水,有 3 例患者出现颅内水肿,有 11 例患者出现低钠血症 。结论:颅内动脉患者采用开颅术后容易出现脑血管痉挛、颅内水肿、脑积水等并发症,应该完善手术操作,降低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

  • 标签: 动脉瘤 并发症 开颅夹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 70例我院于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7月收治的颅内动脉患者,所有患者实施颅内动脉手术,手术过程中实施相关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患者手术前后 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治疗护理后,患者 VAS评分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 P< 0.05),且治疗的有效率高达 98.57%。结论:显微镜下颅内动脉手术配合相关手术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提高术后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显微镜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动脉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动脉治疗的颅内动脉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对照组术后给予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并比较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3.3%、头痛VAS评分为(2.01±0.48)分,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发生率为6.67%,上述指标和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预后优良率为90.0%,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在动脉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持续腰大池引流 动脉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动脉术后行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试验组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观察两组患者颅内感染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①全部50例患者颅内感染8例,其中术后1d感染3例,4例患者术后2d发生感染,1例患者为术后7d发生感染,给予停止引流及药物治疗后病情均得以有效控制;②试验组脑血管痉挛8例、脑积水2例,对照组脑血管痉挛11例,脑积水5例,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vs64??0%),且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7??23±5??8d)vs(31??67±4??2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能有效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动脉;持续腰大池引流;临床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9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动脉术后患者在ICU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颅内动脉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加强护理管理措施。结果:在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加强ICU护理管理在行颅内动脉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患者护理配合程度较高,护理满意度较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得到较好控制,患者生活质量有所保障。值得参考。

  • 标签: 颅内 动脉瘤夹闭术 ICU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颈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延期显微手术颈组先选择保守治疗,在7~20天后实施显微手术颈,早期显微手术颈组选择早期显微手术颈。分析格拉斯哥晕迷评分;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致残率。结果早期显微手术颈组生存质量水平、格拉斯哥晕迷评分、致残率均优于延期显微手术颈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颈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内破裂动脉中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所接收的94例颅内破裂动脉患者给予对照比较,将其按照抛硬币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分别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有关资料信息,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7例(14.89%)显著低于对照组21例(44.68%),实验组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在颅内破裂动脉中行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加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颅内破裂动脉瘤 夹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