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纳入病例:112例,病症: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入组时间:2019年4月-2022年4月,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专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外周血管出现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血栓、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 针对心脏介入患者采用专科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穿刺部位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外周血管并发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17例心脏血管手术患者行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分析我科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7 月行单采自体储血的心脏血管手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采血过程中配合、术后病情监测。观察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平均置管时间、心包纵膈管的平均留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17例患者在采血前和采血后生命体征稳定,术后平均气管插管置管时间(16.24±4.15)h、心包纵膈管的平均留置时间(40.01±5.02)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1±1.7)天。 术后发生并发症中感染1例(5.88%),少尿1例(5.88%), 腹胀 2 例(11.76%),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通过充分做好患者采血前的评估、加强心理护理, 采血过程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的监护,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心脏大血管手术 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手术后针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因采用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按照患者意愿、病情、病情发展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随机抽取2021年1月到2022年7于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人数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风险主要为疼痛应激障碍、低血压;而观察组患者发生该情况较之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结论:在预防上应当注重从患者心理、术后包扎、麻醉药物摄入几个环节对患者进行重点护理,有利于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而同时应当准备静脉补液、多巴胺、阿托品三种药品,用以在围术期及时处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 标签: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心脏介入手术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在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性之外,还将社会因素纳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CVD)综合防控策略。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指导治疗决策。该指南内容主要包括:一级预防的总体建议、生活方式因素、CVD风险的生物学因素及其他因素、经济学成本和价值的考虑。我们从指南中摘取一些重要内容予以解读,同时对我国未来一级预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一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 指南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心脏大会一国际心血管麻醉会议暨第八届国际华人心血管麻醉论坛,将于2012年8月9—1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 标签: 心血管麻醉 国际 会议 论坛 华人 心脏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莹珠 张登文 王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0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0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麻醉科,广州 510080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860000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非心脏手术量日渐增加,且手术患者趋于老龄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围手术期更易发生各种类型的不良事件。其中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危害大,是引起非心脏手术后30 d内死亡的重要原因。影响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众多,文章从术前评估准备、术中管理和术后监测三个阶段,对可能诱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人 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系统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CT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从心脏CT中获得的信息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能够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和斑块特征信息,其识别、描述和量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可以对患者进行准确的风险分层并监测治疗效果。与此同时,CT功能成像新技术在心血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兴CT技术,如基于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心肌灌注成像、冠状动脉周围脂肪、CT心肌应变、基于碘对比剂延迟增强等可评估心肌缺血程度、心肌组织学特征及预后,为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的诊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心血管CT新技术在IH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脏病 缺血 血流储备分数 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高血压继发心脏血管疾病的临床作用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11至2016-11期间,在我院进行高血压继发心脏血管疾病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使用SIEMENS-ACUSON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后者采用常规十二通道心电图诊断。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LAD(左房内径)、LV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F(左室射血分数)、E/A(二尖瓣口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更优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高血压继发心脏血管疾病来说,超声心动图诊断效果更好,检出率更高,更好的、更详实的得到心功能的多项指标,并且对早期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及判断其预后有一定重要意义,所以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继发心脏血管疾病 血管疾病 超声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现在成为人类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最高疾病,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在世界上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心血管病的临床医疗救治的基本体系及治疗都较为规范,心脏的康复作为一级预防措施,同时,在二级预防措施和三级预防措施中也占据重要部分。

  • 标签: 心血管 护理 心脏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血管药物米力农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吸氧、抗感染、强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扩血管药物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70.7%的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扩血管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扩血管药物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麻醉医师是接触传染源的重要环节之一,心血管专业麻醉医师更是如此,他们的手部卫生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可能导致感染传播的原因和途径进行总结分析在控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麻醉 控制 污染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心脏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EGPA心脏受累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山西白求恩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住院的16例EGPA心脏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6例EGPA心脏受累,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8±14)岁,与17例无心脏受累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比较(41±1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P<0.01),提示年龄大小与心脏受累与否有关。EGPA心脏受累16例患者中有症状者4例(25%),1例为首发症状,其余12例表现为心电图、心脏超声或心脏MRI异常,其中10例(62%)心电图异常,13例(81%)心脏超声检查异常,1例患者行心脏MRI提示心内膜炎。16例EGPA心脏受累患者中,肺脏受累14例,鼻受累10例,神经系统受累9例,皮肤受累9例,胃肠受累6例,肾脏受累2例。16例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EO)均增高,中位值2.46(1.49,3.94)×109/L,且EO与心脏受累有相关性。对核周型ANCA抗体阳性率分析,16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阳性,与无心脏受累组(8例患者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6例患者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2例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0例用环磷酰胺。随访至今,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因脑出血死亡,3例失访,其余11例出院后均病情平稳。结论EGPA患者心脏受累发生率高,心脏各个结构均可以受累,多见于ANCA阴性患者,且心脏受累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 标签: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心脏受累 心电图 心脏超声 心脏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心脏和周围血管彩超检查对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32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是否存在右心功能不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心脏和周围彩超检查结果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并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1.4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和周围血管彩超检查提示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右房扩大、右室扩大、血栓或占位及三尖瓣反流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无上述相应表现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性分析,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及右室扩大均为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脏和周围血管彩超检查有利于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评估,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右心功能不全 预后 彩超表现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我院2011—2015年23例隆突成形合并心脏血管成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进行分析,主要阐述了23例患者的病情资料以及手术情况,介绍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护理。其中本组患者术后存在并发症12种主要有4例肺不张和肺炎病症,2例呼吸衰竭病例,其中最多的是6例心率失常症状。通过术后的精心护理,23例患者病情均有明显好转,无一例死亡。

  • 标签: 隆突成形 并发症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心脏血管畸形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评估。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180例孕妇作为研究的对象,针对孕妇的胎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胎儿心脏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结果心脏血管畸形胎儿18例(10.00%);在脐动脉、降主动脉、大脑中动脉指数上,健康胎儿与心脏血管畸形胎儿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心脏血管畸形具备无创、安全可靠、精准度高等优势;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胎儿 心脏血管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