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20例MCA M1段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脑血管旋转造影数据建立数值模型,应用血流动力系列软件计算手术前、后及计算机模拟狭窄部位完全修复后狭窄局部、狭窄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和管腔内总压力。术后复查DSA判断血管狭窄程度,以残余狭窄率<30%(定义为"亚满意")为手术成功。结果2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MCA狭窄率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9.9±13.2)%、(86.6±10.0)%,t=15.31,P<0.05]。20例患者术后MCA狭窄部位和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均较术前降低[狭窄部:(25.1±4.6)Pa、(49.0±13.2)Pa,穿支根部:(1.1±0.2)Pa、(3.5±0.4)Pa,均P<0.05],而狭窄近端和远端正常血管的壁剪切力均较术前增高[近端:(7.2±3.8)Pa、(3.6±2.6)Pa,远端:(12.6±5.8)Pa、(4.9±2.6)Pa,均P<0.05]。术后狭窄部位和近端正常血管壁面的总压力均较术前降低[狭窄部位:(276.5±86.3)Pa、(992.6±15.7)Pa,狭窄近端:(605.4±27.8)Pa、(992.6±15.7)Pa,均P<0.05],而穿支根部和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总压力均较术前增高[穿支根部:(58.2±5.6)Pa、(2.7±0.3)Pa,狭窄远端:(101.0±43.4)Pa、(10.3±4.3)Pa,均P<0.05]。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狭窄部位管腔恢复至同两端血管完全一致时,狭窄部位、狭窄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总压力与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CA 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后狭窄局部、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血流动力参数均较术前发生明显改变,且达到较理想的血流动力状态。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缩窄,病理性 血流动力学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先于舒芬太尼给药是否能够减轻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的波动。方法60例ASA Ⅱ~Ⅲ级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B组使用布托啡诺0.4 mg处理,C组使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处理。对比两组在开始诱导到插管结束后共15 min内的血压(MAP)和心率变化,记录需要药物干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数和诱导期呛咳的案例。心率血压均以动脉穿刺后5 min平均值作为基础血压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经过布托啡诺的预处理:(1)B组患者诱导期血压下降幅度低于C组(P<0.05),诱导后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P<0.05);(2)B组患者诱导期心率下降程度低于C组(P<0.05),诱导后期两组之间差别不明显,但是插管诱发的心率变异较C组明显(P<0.05);(3)B组诱导期严重低血压的发生率小于C组(3.3%和56.7%,χ2=20.23,P<0.0001);(4)诱导期,B组呛咳反应低于C组(6.7%和43.4%,χ2=12.27,P=0.0005)。结论通过布托啡诺处理,能够减少老年患者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减轻了诱导期呛咳的发生率。

  • 标签: 麻醉,全身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VT)机械通气对油酸(OA)诱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右心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ARDS模型组(n=20)、小VT组(n=10)和大VT组(n=10)。经大鼠颈总静脉注入OA 0.15 mL/kg制备ARDS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ARDS模型组制模后2 h取10只大鼠测定氧合指数(PaO2/FiO2);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值(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以确定模型制备是否成功。小VT组和大VT组于制模后2 h分别给予大鼠VT为6 mL/kg或20 mL/kg的机械通气4 h;对照组和ARDS模型组保持自主呼吸。机械通气4 h后,测定大鼠心率(HR)、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 max)和血压(BP),同时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FiO2〕。结果制模后1 h,ARDS模型组大鼠即出现呼吸窘迫症状。制模后2 h,大体观察可见肺脏外观有明显点片状出血;对照组无上述改变。ARDS模型组大鼠PaO2/Fi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mmHg(1 mmHg=0.133 kPa):294.3±5.9比459.0±4.4,P<0.01〕,肺W/D比值和肺损伤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肺W/D比值:8.24±0.25比4.48±0.13,肺损伤评分(分):0.60±0.03比0.12±0.02,均P<0.01〕,提示ARDS模型制备成功。ARDS模型组大鼠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恶化。机械通气4 h后,小VT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ARDS模型组和大VT组〔pH值:7.36±0.02比7.24±0.02、7.13±0.01,PaO2(mmHg):92.4±2.1比61.8±2.3、76.6±2.2,PaCO2 (mmHg):49.6±1.7比61.8±1.8、33.6±1.3,PaO2/FiO2(mmHg):440.0±10.2比274.3±21.4、364.7±10.5,均P<0.05〕;小VT组HR、BP和dp/dt max明显高于ARDS模型组和大VT组〔HR(次/min):346.9±5.4比302.3±10.1、265.5±12.2,BP(mmHg):125.4±2.2比110.0±2.5、89.2±2.8,dp/dt max(mmHg/s):1 393.3±30.3比1 236.4±20.5、896.1±19.5,均P<0.05〕,而RVSP则明显低于ARDS模型组和大VT组(mmHg:31.3±0.4比34.0±1.0、38.8±0.9,P<0.05)。结论小VT机械通气可改善ARDS大鼠右心室的血流动力参数,保护右心功能。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右心室收缩压 血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呼吸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呼吸动力以及血小板等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患者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peak及Raw水平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干预后PLT、Fb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AT水平差异不显著。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同时患者的呼吸动力指标以及血小板等的参数得到相应的改善,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急性肺栓塞 溶栓治疗 呼吸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20例MCA M1段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脑血管旋转造影数据建立数值模型,应用血流动力系列软件计算手术前、后及计算机模拟狭窄部位完全修复后狭窄局部、狭窄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和管腔内总压力。术后复查DSA判断血管狭窄程度,以残余狭窄率<30%(定义为"亚满意")为手术成功。结果2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MCA狭窄率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9.9±13.2)%、(86.6±10.0)%,t=15.31,P<0.05]。20例患者术后MCA狭窄部位和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均较术前降低[狭窄部:(25.1±4.6)Pa、(49.0±13.2)Pa,穿支根部:(1.1±0.2)Pa、(3.5±0.4)Pa,均P<0.05],而狭窄近端和远端正常血管的壁剪切力均较术前增高[近端:(7.2±3.8)Pa、(3.6±2.6)Pa,远端:(12.6±5.8)Pa、(4.9±2.6)Pa,均P<0.05]。术后狭窄部位和近端正常血管壁面的总压力均较术前降低[狭窄部位:(276.5±86.3)Pa、(992.6±15.7)Pa,狭窄近端:(605.4±27.8)Pa、(992.6±15.7)Pa,均P<0.05],而穿支根部和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总压力均较术前增高[穿支根部:(58.2±5.6)Pa、(2.7±0.3)Pa,狭窄远端:(101.0±43.4)Pa、(10.3±4.3)Pa,均P<0.05]。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狭窄部位管腔恢复至同两端血管完全一致时,狭窄部位、狭窄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总压力与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CA 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后狭窄局部、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血流动力参数均较术前发生明显改变,且达到较理想的血流动力状态。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缩窄,病理性 血流动力学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尿流动力检查的精细化护理对男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筛选收治男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病例数54例,采用双盲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精细化护理),各27例,比较尿动力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护理前比较患者尿流率、膀胱压力提升,残尿量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排尿障碍患者接受基于尿流动力检查的精细化护理可改善尿动力、预防并发症,护理价值高。

  • 标签: 排尿功能障碍 尿流动力学检查 精细化护理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手术患者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6月~2021年3月纳入100例老年手术患者开展研究。采用抛硬币方式进行分组,正面的50例患者选用常规麻醉方式(A组),反面的50例患者在A组基础上开展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变化,并对其术后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B组患者T2、T3、T4节点的MAP及HR波动幅度均低于A组;B组患者术后注意与集中、计算与定向以及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评分显著高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手术患者采取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其血流定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囊括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1002例,根据辅助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实验组基于此接受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就患者血流动力及术后认知功能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MAP、CVP指标均降低,其指标波动较小,且术后1d、3d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影响较小,能保障其神经功能,减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 标签: 老年人群 右美托咪定 血流动力学 术后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慢性闭塞后血流动力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本院脑病科及康复科收治的单侧MCA M1段慢性闭塞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54.3±11.5)岁;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2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53.1±10.8)岁。患者均行CDFI及MRI[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序列]检查,分析入组患者CDFI所测闭塞侧颈内动脉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阻力指数及血流量差异,并将闭塞组前后循环脑血流量、全脑血流量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闭塞组患者闭塞侧颈内动脉血流量、舒张末期流速、血管内径分别为(201.15±52.43)ml/min、(16.87±4.46)cm/s、(0.50±0.08)cm,均低于对侧颈内动脉的(260.36±41.22)ml/min、(20.86±4.81)cm/s、(0.55±0.0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闭塞组患者闭塞侧颈内动脉与对侧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闭塞组患者全脑血流量、前循环脑血流量分别为(672.82±83.29)ml/min、(460.37±80.17)ml/min,均低于健康对照组(729.29±62.58)ml/min、(567.68±61.36)ml/min,后循环脑血流量为(216.57±35.72)ml/min,高于健康对照组(164.73±25.65)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FI技术通过脑血流量动力数值测量和分析,能够精准评估单侧MCA M1段慢性闭塞后脑灌注状态及侧支循环建立。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脑血流量 侧支循环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孕期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胎儿双顶径、头围和脑血流动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41例HLHS胎儿(HLHS组)的双顶径、头围、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脐动脉搏动指数(UA-PI)、MCA-PI/UA-PI(CPR),并与同期82例孕周匹配的正常胎儿(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LHS组头围、MCA-PI和CPR的Z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HLHS组头围与MCA-PI和CPR呈弱正相关(r=0.385、0.416,均P<0.05)。结论中孕期HLHS胎儿头围和脑血流动力有一定的改变,且头围与MCA-PI和CPR呈弱正相关,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头围 大脑中动脉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胸、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于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行择期外科胸、腹手术的81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27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分别于术前静脉注射剂量为0.005、0.010、0.015 mg/kg的盐酸戊乙奎醚,三组患者手术麻醉方式及诱导剂均相同。记录患者术中气道分泌物情况,记录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10 min(T1)、用药后30 min(T2)和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口干程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72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术中气道分泌物的量依次为(8.27±3.47)、(7.34±2.91)、(5.63±3.24)m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气道分泌物的量依次降低,且高、中剂量组气道分泌物少于低剂量组(P<0.05)。三组患者T2时的心率和MAP均低于T0时(P均<0.05),T1、T2及T3时SpO2与T0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用药后各时点口干程度VAS评分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明显上升,其中高剂量组在各时点VAS评分均为最高,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36 h MMS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72 h,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MMSE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对老年胸、腹手术患者术前应用中、低剂量盐酸戊乙奎醚能有效抑制气道腺体分泌,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盐酸戊乙奎醚 老年患者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冲封管前持续泵入0.9%氯化钠溶液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后血流动力的稳定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外ICU5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冲封管;观察组冲封管前先用2 ml0.9%氯化钠溶液按原始泵入速度继续泵入,再按照常规方法冲封管。比较2种方法对患者冲封管后血流动力的影响。结果冲封管后30 s、1 min、2 min、3 min、5 min观察组收缩压分别为(105.4 ± 17.4)、(106.3 ± 21.3)、(102.1 ± 14.5)、(100.6 ± 16.9)、(101.0 ± 14.3)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1.1 ± 8.6)、(82.4 ± 9.9)、(78.6 ± 7.3)、(76.9 ± 6.7)、(75.7 ± 6.5)mmHg,低于对照组的(150.6 ± 26.7)、(151.8 ± 30.1)、(139.7 ± 29.8)、(125.3 ± 25.3)、(114.4 ± 21.6)mmHg和(107.4 ± 11.6)、(106.1 ± 11.5)、(98.1 ± 11.1)、(88.9 ± 9.6)、(79.5 ± 8.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432~31.133,P<0.01)。冲封管后30 s、1 min、2 min、3 min观察组舒张压为(69.0 ± 10.5)、(70.5 ± 10.7)、(66.9 ± 8.3)、(65.1 ± 6.2)mmHg,低于对照组的(85.9 ± 11.6)、(83.3 ± 8.7)、(77.3 ± 7.4)、(70.7 ± 7.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199~18.464,P<0.01)。结论冲封管前,先抽取2 ml 0.9%氯化钠溶液按原始泵入速度继续泵入,再用常规方法冲封管,可降低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患者血流动力异常波动的风险。

  • 标签: 低血容量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血流动力学 冲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Z字形"屈氏位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为患者手术体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低足高截石位,试验组采用改良"Z字形"屈氏位。分别记录2组患者气腹前10 min(T0)、气腹即刻(T1)、气腹后5 min(T2)、气腹后10 min(T3)、气腹后30 min(T4)、气腹后60 min(T5)、恢复水平体位后1 min(T6)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体循环阻力和心排出量,并于术后24 h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肩部和下肢疼痛程度。结果T0~T6时,2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和心排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6的每个时间点试验组的中心静脉压分别为(9.86 ± 1.95)、(10.94 ± 1.53)、(11.33 ± 2.24)、(11.14 ± 1.54)、(7.75 ± 1.59)cmH2O(1 cmH2O=0.098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8.83 ± 2.82)、(16.81 ± 2.93)、(16.27 ± 3.56)、(15.76 ± 2.33)、(8.92 ± 1.68)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57~15.736,均P<0.05)。试验组肩部疼痛和下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48 ± 1.10)、(2.35 ± 0.66)分,低于对照组的(4.16 ± 1.32)、(2.99 ± 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04、3.228,P<0.05)。结论改良"Z字形"屈氏位能有效减少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的波动幅度,降低术后下肢和肩部疼痛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手术安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子宫内膜癌 屈氏体位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冲封管前持续泵入0.9%氯化钠溶液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后血流动力的稳定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外ICU5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冲封管;观察组冲封管前先用2 ml0.9%氯化钠溶液按原始泵入速度继续泵入,再按照常规方法冲封管。比较2种方法对患者冲封管后血流动力的影响。结果冲封管后30 s、1 min、2 min、3 min、5 min观察组收缩压分别为(105.4 ± 17.4)、(106.3 ± 21.3)、(102.1 ± 14.5)、(100.6 ± 16.9)、(101.0 ± 14.3)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1.1 ± 8.6)、(82.4 ± 9.9)、(78.6 ± 7.3)、(76.9 ± 6.7)、(75.7 ± 6.5)mmHg,低于对照组的(150.6 ± 26.7)、(151.8 ± 30.1)、(139.7 ± 29.8)、(125.3 ± 25.3)、(114.4 ± 21.6)mmHg和(107.4 ± 11.6)、(106.1 ± 11.5)、(98.1 ± 11.1)、(88.9 ± 9.6)、(79.5 ± 8.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432~31.133,P<0.01)。冲封管后30 s、1 min、2 min、3 min观察组舒张压为(69.0 ± 10.5)、(70.5 ± 10.7)、(66.9 ± 8.3)、(65.1 ± 6.2)mmHg,低于对照组的(85.9 ± 11.6)、(83.3 ± 8.7)、(77.3 ± 7.4)、(70.7 ± 7.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199~18.464,P<0.01)。结论冲封管前,先抽取2 ml 0.9%氯化钠溶液按原始泵入速度继续泵入,再用常规方法冲封管,可降低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患者血流动力异常波动的风险。

  • 标签: 低血容量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血流动力学 冲封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食管动力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180例伴食管外症状的GERD住院患者,分为咽喉症状组(65例)、气道症状组(58例)和混合症状组(57例)。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胃镜下表现,以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 h食管pH联合多通道阻抗监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40、40~60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12.8%(23/180)、53.3%(96/180)和33.9%(61/18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0,P=0.017)。有18.9%(34/180)的患者不伴典型的反流症状。咽喉症状组、气道症状组和混合症状组胃镜下食管胃黏膜异位或巴雷特食管发生率[分别为21.5%(14/65)、5.2%(3/58)、8.8%(5/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8,P=0.014)。咽喉症状组、气道症状组和混合症状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和远端收缩积分[分别为(8.57±0.76)、(8.87±0.79)、(10.51±0.97) mmHg(1 mmHg=0.133 kPa),(44.75±2.86)、(42.81±4.06)、(39.14±3.20) mmHg,(506.13±64.30)、(432.59±78.10)、(682.99±82.28) mmHg·s·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咽喉症状组、混合症状组和气道症状组的DeMeester评分分别为(14.33±2.09)、(21.94±5.30)、(30.47±5.85)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6,P=0.043)。多通道阻抗监测结果显示,患者反流物以酸反流和弱酸反流为主,分别占55.5%(76/137)和34.3%(47/137),87.6%(120/137)的患者以立位时段反流为主,12.4%(17/137)的患者以平卧位时段反流为主。结论伴食管外症状GERD的发病与年龄有关。食管胃黏膜异位或巴雷特食管更多见于以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气道症状为主的GERD存在更多的酸暴露和病理性酸反流,立位弱酸反流在伴食管外症状GERD的反流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症状 反流性咳嗽 反流性哮喘 喉咽反流 食管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水囊压迫结合欣母沛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68例产后出血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2月-2020年5月,随机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水囊压迫治疗,观察组结合水囊压迫与欣母沛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h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DBP和SBP水平比对照组低,而HR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产后出血 水囊压迫 欣母沛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支架术后血流动力改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住院65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急性闭塞支架治疗的患者,其中男 38例,女27 例。根据MCA支架术后第 1 天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将65例患者分为高流速(PSV较术前狭窄远端或闭塞处增加100%以上)组和血流速度异常(PSV较术前狭窄远端或闭塞处增加100%以下)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烟酒史进行比较。采用 TCD 监测并记录术后第 1 天、第3天、第5天、第 7 天、术后 1个月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结果 (1) 高流速组和血流速度异常组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 MCA支架术后,高流速组23例中有3例(发生率13.0%)发生脑出血,9例(发生率39.1%)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脑高灌注现象[3];血流异常组42例均没有出现脑出血,有1例(发生率2.4%)仅出现头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其中高流速度23例中,MCA的PSV升高2倍12例均无脑出血,其中2例(发生率16.7%)仅出现头痛;升高3倍7例中有1例(发生率级14.3%)出现脑出血,3例(发生率42.9%)仅出现头痛;升高4倍4例中有2例(发生率50.0%)出现脑出血,3例(发生率75.0%)仅出现头痛。MCA支架术后PSV升高的倍数越高,出现脑出血和头痛的机率越高。但两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 P>0.05)。(3) MCA支架术后,高流速组和血流速度异常两组不同时间PSV比较,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和第3天PSV最快,术后第5天、7 天、术后1个月 PSV 均明显下降,1个月左右接近MCA的正常血流速度。其中高流速组中有4例患者MCA的PSV在术后1个月复诊时未见明显下降,均大于180cm/s,对此4例患者3个月后复诊TCD显示MCA的PSV仍未见恢复,但患者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TCD 可以作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支架术后MCA血流速度监测、随访,避免术后出现脑高灌注现象和高灌注综合征。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支架 血流动力学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治疗高龄重症急性左心衰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及对其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将38例高龄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各19例,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干预前后血流动力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低血压、肺部感染、酸碱失衡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机械通气 高龄重症急性左心衰 并发症护理效果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Z字形"屈氏位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为患者手术体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低足高截石位,试验组采用改良"Z字形"屈氏位。分别记录2组患者气腹前10 min(T0)、气腹即刻(T1)、气腹后5 min(T2)、气腹后10 min(T3)、气腹后30 min(T4)、气腹后60 min(T5)、恢复水平体位后1 min(T6)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体循环阻力和心排出量,并于术后24 h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肩部和下肢疼痛程度。结果T0~T6时,2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和心排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6的每个时间点试验组的中心静脉压分别为(9.86 ± 1.95)、(10.94 ± 1.53)、(11.33 ± 2.24)、(11.14 ± 1.54)、(7.75 ± 1.59)cmH2O(1 cmH2O=0.098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8.83 ± 2.82)、(16.81 ± 2.93)、(16.27 ± 3.56)、(15.76 ± 2.33)、(8.92 ± 1.68)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057~15.736,均P<0.05)。试验组肩部疼痛和下肢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48 ± 1.10)、(2.35 ± 0.66)分,低于对照组的(4.16 ± 1.32)、(2.99 ± 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04、3.228,P<0.05)。结论改良"Z字形"屈氏位能有效减少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的波动幅度,降低术后下肢和肩部疼痛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手术安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子宫内膜癌 屈氏体位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照组选择并部分符合瑞芬太尼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镇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变化情况。结果:在T2、T3、T4时段,实验组的MAP、HR均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的MAP、HR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T2、T3、T4时段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不会明显影响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能让其血流动力保持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腰椎间盘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