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金安O荧光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用于结核病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20例为检查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样本,分别应用金安O荧光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进行细菌检验。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金安O荧光染色法阳性率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差异显著(P<0.05)。结论:金安O荧光染色法在诊断结核病相比于抗酸染色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联合应用将提高准确率。

  • 标签: 金安O荧光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结核病 细菌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吸机管路不同更换频率,呼吸机管路细菌及下呼吸道细菌的研究分析,为ICU感染控制及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抽样调查研究方法,入选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3 d的患者,根据患者更换呼吸机管路频率分为3 d组、7 d组和10 d组,比较各组患者呼吸机管路细菌及下呼吸道细菌相关性。结果呼吸机管路中检出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检出率最高的是鲍曼不动杆菌(47.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6.7%)和铜绿假单胞菌(12.1%);下呼吸道细菌检出与呼吸机管路细菌检出具有一致性,检出最高为鲍曼不动杆菌(59.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9.1%)和铜绿假单胞菌(12.8%)。3 d组呼吸机延长管、呼气段、吸气段、呼气段积液杯、吸气段积液杯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6.7%、36.7%、33.3%、33.3%、20.0%;7 d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73.0%、67.6%、62.2%、62.2%、54.1%;10 d组5个管路部位的细菌检出率均为90.3%。3 d、7 d和10 d组的下呼吸道细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0.0%、48.6%、64.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管路使用时间越长,管路细菌污染程度越严重,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越高。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管路 呼吸道感染 细菌学
  • 简介:为总结2003年全国参比实验室工作,讨论修改“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实验室质量保证手册(修改)”,为即将在全国范围施行的新的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评估(EQA)系统进行培训和前期准备,国家CDC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于2004年4月22-27日在安徽省举办了“全国参比室质控工作研讨会暨结核病细菌培训班”。

  • 标签: 细菌学 结核病防治 质控 痰涂片镜检 纪要 EQA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要点以及致病菌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以及细菌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机械通气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33.8%、77.6%以及80.4%。肺部感染主要的致病菌为G-菌其中有上升趋势的是真菌的比例导致真菌感染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的长期以及联合应用。结论导致重症监护病屠肺部感染发生的依法因素就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机械通气。必须要促进气道湿化、吸及等医院感染的管理以及护理操作的质控等的加强。对重症监护病屠肺部感染进行预防的主要措施就是对病程规津的注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13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拉氧头孢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接收的急性尿路感染患者88例,结合不同的治疗模式,将患者随即划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4例。其中,研究组应用拉氧头孢进行治疗,而参照组则应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细菌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第4d以及停药之后1d、7d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细菌疗效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拉氧头孢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安全效果更佳、治疗效果更好,属于良好的临床治疗方案。

  • 标签: 拉氧头孢 治疗 急性尿路感染 细菌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不同消毒暖箱的细菌动态监测,对强化消毒方案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应用暖箱物表采样的方法,选取NICU的60个使用中的新生儿暖箱物表作为监测对象,按强化消毒法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根据动态监测的暖箱物表细菌分布特征,评价不同消毒方案的效果。结果第3,4天进行强化消毒都能使检出致病菌的暖箱数显著下降,平均检出率从对照组的6.55%下降到了2.28%,并且能使暖箱表面细菌首次出现时间平均推迟2天,强化消毒法对于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非发酵菌属几乎无抑制作用。结论在NICU暖箱的消毒第3,4天采用强化消毒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提高暖箱表面消毒效果和有效地阻断医院感染的物表传播途径,但对非发酵菌属的消毒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新生儿暖箱,强化消毒法,细菌学监测,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合理选择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到2021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不同划分为五组,A、B、C、D、E五组患者分别应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以及帕珠沙星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后浓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五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在90%以上,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药物血浆和肺组织浓度方面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帕珠沙星浓度相对较高,P<0.05;五组患者均存在一定不良反应案例但数据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有着较高的治疗优势,临床中左氧氟沙星的用药优势最为明显,临床用药安全且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布氏菌病患者进行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作用及检出率进行分析及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布氏菌病患者70例,对患者分别采用血清检验以及细菌性检验的方式,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检出率。结果 血清检验的结果中,阳性患者为51例,检出率为72.85%;细菌性检验的结果中,阳性患者46例,检出率为65.71%;对比两组检验方法的检出率能够发现,两者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在对布氏菌病患者的检验过程中,血清检验和细菌检验两种方式都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检出率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均能够达到诊断病情的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式。

  • 标签: 布氏菌病患者 血清学检验 细菌学检验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布氏菌病患者进行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价值及检出率。方法:我院2020.02-2021.02接诊布氏菌病患者取样53例,病情诊断中均行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和医疗差错率,据此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血清检验阳性检出率79.25%(42/53)与细菌检验75.47%(40/53)相比无统计意义,血清检验0.00%(0/53)操作失误,1.89%(1/53)标本污染,1.89%(1/53)信息匹配错误,合计3.77%(2/53)医疗差错率,与细菌检验5.66%(3/53)相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布氏菌病患者病情诊断中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检出率相近,皆可为病情诊断、治疗方案拟定提供有利依据,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检验方式。

  • 标签: 检出率分析 细菌学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市近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特点,并进行病原检测与分析,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选取我市近4年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018年—2021年我市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38起,涉及到的食物中毒人数共636例,未发生因细菌性食物中毒而死亡的事件。其中副溶血性弧菌15起,金黄色葡萄球菌11起,志贺氏菌8起,沙门氏菌4起。结论:在对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防控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特点,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民众饮食安全,促进我国食品安全事业发展。

  • 标签: 细菌性 食物中毒 检测 临床分析
  • 简介:植物病害诊断是通过病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等步骤实现的。在过去的10年里用于细菌鉴定的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简化和促进了病菌的检测和鉴定,但是DNA分子检测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培养检验和表型检验方法。文中介绍了未显示病害症状的植物或植物产品中已知细菌的免疫检测和基因组DNA检测方法,以及细菌病害诊断鉴定的新方法。

  • 标签: 病原细菌 免疫检测 DNA分子检测 基因组探针 多相分析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构成。方法:收集脑外伤患者83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分析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肺部的病原构成。结果:并发肺部感染组患者病死率87.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96.8%,显著高于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P〈0.01);机械通气和APACHEⅢ评分是重症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铜绿假单胞菌(25.8%)、克雷伯菌属(19.4%)和金葡菌(16.1%)是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最常见病原体,其中非发酵菌是出现多重耐药的最常见病原体。结论:脑外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会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高APACHEⅢ评分和机械通气是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和金葡菌是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最常见病原体。

  • 标签: 脑外伤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学 APACHEⅢ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眼科手术室显微镜物镜污染状况,探讨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分别采用表面涂抹采样法,对使用中和使用后备用的手术室显微镜物镜进行细菌监测,各采样21份,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实施整改措施。结果整改前随机采样42份,合格36份,合格率85.71%。采取整改措施后采样42份,合格42份,合格率为100%。结论加强使用中以及备用手术室显微镜物镜的消毒与管理,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对预防手术感染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 眼科显微镜 物镜 细菌监测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构成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选取我院ICU的218例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12个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后找出危险囚素,回顾性分析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敏感抗生素类型。结果在21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肺部感染135例,感染率为61.93%。结论该研究提示了ICU内医院感染的高发病率,明确ICU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