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引言2006年6月至8月间,由山东省考古所、青州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山东省青州市政府的领导下,顺利地完成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勘探及陪葬坑的发掘工作。探明该汉墓为“甲”字型土坑竖穴墓,墓室正方形,边长35米,墓道长40米。从发掘现场看,墓室西北角的陪葬坑,南北长7-3米、东西宽5.1米,深4米,在陪葬坑底部有木板铺垫,底层南部清理发现有兵器箱,内部装有弩、镞、铁矛头、青铜鳟等铁器和铜器。经专家对墓葬形制、

  • 标签: 山东省 青州市 西汉墓 青铜 保护 发掘工作
  • 简介:1988年10月,海兴县民工在大口河盐场开发工程中发现一艘西汉早期的载钱沉船。据发现的民工介绍:1987年秋天,沉船发现在大口河西岸漳卫新河北岸3公里处,用绳穿着的古钱,用麻袋盛装,排列整齐地放在船舱里,船木已腐朽,船上还发现有陶瓷罐等。1988年春天调查时,古钱大部散失,发现者还存有20多公斤,从存有这部分看,都是“半两”钱。钱径在2-2.5厘米之间;穿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有的薄如纸。尤其钱文“半两”两字的写法多种多样,很难找出铸字形状完全相同的。由上可见,这些钱币出自许多不同的钱范和铸场。从整理的300多枚来辨析:这些钱币大部分是文景时的四铢半两钱。没有吕后时铸行的八铢半两和武帝时铸行的五铢钱,说明铸币时间是在文景期间。此船载钱币的发现,对研究渤海西岸的历史变迁与西汉前期的货币制度和贸易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西汉早期 五铢钱 钱范 海兴县 四铢 钱文
  • 简介:豫南地区共有5处遗址的商周西汉墓出土了前代遗玉,主要包括罗山县天湖晚商墓地3座墓、光山县宝相寺春秋黄君孟夫妇墓、桐柏县月河春秋养子墓M1、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M7,以及南阳市麒麟岗西汉墓M8等,共计出土约45件遗玉。这些遗玉的年代分属龙山期至夏代、晚商和西周时期。遗玉的存在状态一是原器保存基本完整,二是已加工待用,三是已改成新器。遗玉的来源途径一是当地龙山至夏代土著人历代流传而来,二是有些墓主人因特殊国情境遇而对遗玉着力收藏而来,三是商周王朝朝聘赏赐及诸侯交往而来。

  • 标签: 前代遗玉 豫南地区 商周墓葬 西汉墓葬
  • 简介:西汉水流域经历了复杂的古今变迁,留存有厚重的文化积淀。西汉水文化中的方言古词、乡村土语变化较慢,古代成分保留较好,具有“语言活化石”的特性,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其抽样考证,可以揭示这种“语言活化石”可能存在的文化意义。

  • 标签: 西汉水流域 方言古词 “语言活化石” 考证
  • 简介:该文以咸阳西汉帝王陵墓旅游资源为主,调查其开发现状,评价其开发水平,分析其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设性建议。

  • 标签: 西汉帝王陵 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 简介:西汉刺史制度是当时中央政府解决其与地方矛盾的产物,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监督地方政府、惩治吏治、镇压地方叛乱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它的缺陷。分析其利弊,对中国当今监察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西汉 刺史制度 利弊
  • 简介:元平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由霸王道杂用、高尚君权向纯任德教、不知所守转变;由杂霸王道术、维护皇权独尊,向任用俗儒、崇尚复古转化.受此影响,乐府采诗活动延续,对保存民间歌谣有重要作用;而郊庙表演受郊议庙议影响,郊庙歌诗创作亦显消沉;乐府活动由宣帝时期偏向维护皇权独尊和政治稳定,向偏重服务统治者的娱乐享受转化,推助了整个社会的乐舞享乐风气.此期民歌民谣多批判社会政治问题,反映了汉帝国大厦将倾之际国民痛苦无依的心理状态;此期的杂言与五言歌谣在句式运用、意象使用和抒情表达模式上为后世诗歌积累了经验,在中国诗史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西汉 社会转型 元平时期 乐府 演进
  • 简介:西汉诸侯王墓的墓道、墓圹周围时常见有柱洞,其性质与功用较为特殊.墓道周围的柱洞,有的应是为送葬人员搭建临时建筑的遗迹;有的应与墓道建筑有关.墓圹周围的柱洞,应是为防止墓葬被破坏而建的修陵防护设施遗迹,可看作预作寿陵的证据.总之,要根据柱洞位置、分布特点、层位关系作具体分析.今后的发掘工作也应更加关注此类现象.

  • 标签: 西汉 诸侯王墓 柱洞 临时建筑 预作寿陵
  • 简介:西汉时期的铜灯无论在造型审美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不仅能够体现两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达到的成熟程度,更能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化精神和时代特征。本文以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西汉铜羊尊灯为例,通过对铜羊尊灯的造型美感、实用功能和文化内涵的阐述分析,探寻羊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重要意义,同时对现代灯具设计提出几点设计思考。

  • 标签: 铜羊尊灯 灯具 羊文化 西汉
  • 简介:西汉时期,诸侯王墓葬针对墓葬封护采取了较多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保护墓葬及其他相关目的。因墓葬时代和形制、具体设施和需要等的不同,封护的方法和使用的材料等均存在诸多差异,体现出时代、地域及诸侯国之间差别的同时又较多地反映出当时的科学技术、丧葬思想和等级差别,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汉代诸侯王墓葬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演变等相关内容。

  • 标签: 西汉 诸侯王 墓葬 封护
  • 简介:本文取作为音乐机构的西汉乐府为研究对象,通过乐府的创立时间、乐府的采诗制度、乐府的工作任务、乐府的平行机构、哀帝的罢免乐府等相关问题的探究,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西汉乐府,进而为书写西汉音乐史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作为音乐机构的西汉乐府探究只是乐府的起点研究,更多富有挑战性的乐府诗的音乐层面探究正等待有志古史建构的有识之士为之奋斗。

  • 标签: 音乐机构 西汉乐府 创立时间 采诗制度 工作任务
  • 简介:位于灵宝附近的函谷关是先秦时期的天险。西汉时期,函谷关东迁至新安县。这次迁移的原因,是因为军队构成的变化,导致函谷关天险地位的动摇、军事价值降低。汉武帝时期,扩大中央集权,加强关中的政治地位的需要,造成函谷关向东迁移。函谷关东迁之后,其军事价值进一步降低。

  • 标签: 函谷关 军队结构 军事价值
  • 简介:西汉初期,匈奴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王朝在与匈奴打交道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早期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的“征讨政策”、汉武帝后期的“绥抚政策”虽终武帝之世,匈奴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但为以后最终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也对促进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西汉王朝 匈奴 民族政策
  • 简介:西汉州部是否设治、治所何处的问题长期困扰学界,本文重新梳理史料特别是参考汉简再作考辨,并分析《汉书·地理志》为何不载州治。对于汉代扬州州治也作了全面探析,还踵继严耕望先生的开拓性工作,进一步考订补充了两汉扬州刺史及州牧表。

  • 标签: 汉代 扬州 治所 秣陵 甄邯
  • 简介:昭宣时期文人大致可分为皇室成员、文职官吏和未宦文人三种类型。通过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的汉代烽燧简牍考察,这三类文人中,皇室成员在政治与经济生活都上享有一般文人无法企及的经济特权;文职官吏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在一般情况下,跟其官职大小成正比,可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个阶层;未宦文人政治上处编户齐民之列,经济收入少,生活条件普遍比较艰苦。政治与经济地位的不同,促使昭宣时期文人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均有不同,这对他们的文学创作必然会造成影响。

  • 标签: 西汉 昭宣时期 文人 政治 经济
  • 简介:<正>今人研究孔子一般仅以一部《论语》为依据,殊不知今本《论语》对孔子思想的记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孔子研究的进展.因而,如若不以正确态度对待今本《论语》以外的史料,孔子研究就很难取得大的突破.笔者认为,先秦时期存在多种《论语》,至少它们中的一部分西汉时期仍在流传,而现存西汉以前文献中保留着大量原始《论语》佚文,它们都是研究孔子相当可靠的史料.一、先秦时期多种《论语》的存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论语》命名于汉代.《论衡·正说篇》云:“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

  • 标签: 《论语》 《鲁论》 《齐论》 先秦时期 孔安国 孔子研究
  • 简介:当前中央巡视制度监察效果显著,对端正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央巡视制度既是当前时代需要的产物,又借鉴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西汉刺史制度与当前中央巡视制度在创立的背景、活动方式、巡视对象、内在机制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 标签: 巡视制度 刺史制度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2016年10月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宫遗址附近古墓葬出土了带有铭文的错银铜壶通高324毫米,口径110毫米,底径170毫米,最大腹径249毫米,重7.19千克。底部錾刻篆书两行十五字“武安侯家容四斗重廾八斤八两第三”此铜壶展现了高超的错金银工艺以及图案设计水平,为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 标签: 错银壶 武安侯 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