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仅仅关注产品转为关注包括客户在内的更多问题,重视客户忠诚度,即使对B2B企业来说,也能使销售额和利润双双得到高回报。许多企业会认为B2B客户行事理性,对价格也很敏感,“建立客户忠诚度”似乎毫无用武之地。真的如此吗?

  • 标签: 客户忠诚度 B2B 销售额 企业 回报 价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应用数据库营销的方法,协助销售部门在锁定圈子找对人上多下功夫,以增加销售漏斗中意向客户的数量。

  • 标签: 数据库营销 B2B 成功 销售部门
  • 简介:中国的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行业分布广、历史短、相对离散、动态交易等特点,如单独开展电子商务,往往受到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与大型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而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却使得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变得简便可行。然而,随着企业上网数量的增多,从上市公司到政府,都开始试水第三方企业网上平台,B2B行业网站下一步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B2B网站 电子商务 中小企业 服务平台 行业分布 大型企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免疫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精细免疫分型、淋巴细胞功能检测及基因突变特点,并以"BCL11B突变""免疫缺陷49型""BCL11B mutation""immunodeficiency 49"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19年1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3岁11月龄,因发现发育迟缓2年余入院。体格检查发现有特殊面容(眉毛稀疏且细、小下颌、眼距增宽、双眼球习惯性内聚),语言及运动发育落后,余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基本正常(IgG 12.90 g/L,IgA 1.02 g/L,IgM 1.15 g/L,IgE 532 000 U/L),精细免疫分型:T细胞所占比例(0.828)及绝对数(4.415×10-3/L)升高,B细胞所占比例(0.108)相对降低,但其绝对数(0.574×10-3/L)正常。T细胞受体剪切环含量(228)及T、B细胞的增殖功能均正常。基因检测示BCL11B基因杂合突变,第4外显子c.1887_c.1893delCGGCGGG(p.Gly629Glyfs*92)杂合移码突变。检索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0篇。英文文献2篇,共有14例因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患儿(信息完整的13例),共发现13个突变位点,包括7个移码突变、2个无义突变、2个错义突变及2个染色体重排,均为杂合突变。所有患儿均语言及运动发育落后,特殊面容,以眼距增宽、眉毛稀疏和小下颌多见,部分患儿有牙釉质缺损、屈光不正及过敏相关疾病,少数患儿合并免疫系统受损,仅1例患儿有多系统受损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结论BCL11B基因突变会导致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异常,其免疫功能受损程度轻重不一。本例患儿BCL11B基因突变为未报道的新突变。

  • 标签: 基因 神经系统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3例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X-linked adrenal hypoplasia congenita, XL-AHC)患者进行遗传病因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3例XL-AHC患者及家属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出致病基因,并进行Sanger测序和家系验证。结果3例先证者均在幼年诊断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青春期出现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而无青春期发育。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1携带NR0B1基因c.420delG(p.R141Gfs*123)半合子突变,其母为c.420delG杂合突变携带者,临床表型正常,其弟弟未携带该突变,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先证者2和先证者3均携带NR0B1基因c.212_213delAA(p.K71Rfs*41)半合子突变。检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未见c.420delG和c.212_213delAA突变报道,提示为新的致病突变。结论本研究在3例XL-AHC患者中发现2个新的NR0B1基因突变c.420delG及c.212_213delAA,对于发病早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男性,应警惕XL-AHC可能,及早进行NR0B1基因筛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NR0B1 DAX1 突变 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B反义链1(CDKN2B-AS1)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集的207例CD患者[男133例,女74例,年龄(31.6±10.8)岁]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45名健康对照者[男337名,女208名,年龄(31.7±9.3)岁]。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技术检测两组受试者CDKN2B-AS1(rs1063192、rs10757274、rs10757278、rs1333048、rs2383207)的基因型。在C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DKN2B-AS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差异及其对CD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采用Haploview 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LD)及单倍型分析。结果CD组中rs1063192的变异基因型(AG+GG)和变异等位基因(G)的频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2.4%比24.8%,P=0.036;18.8%比13.6%,P=0.011)。CD组中rs10757274的纯合子变异基因型(GG)和变异等位基因(G)的频率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9.8%比12.8%,P=0.017;45.2%比38.1%,P=0.012)。根据蒙特利尔CD表型分类法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发现,(狭窄型+穿透型)CD患者中rs10757278的纯合子变异基因型(GG)和变异等位基因(G)的频率均显著低于非狭窄非穿透型CD患者(13.7%比29.9%,P=0.015;37.7%比50.4%,P=0.022)。上述结果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D分析结果显示CDKN2B-AS1基因上rs10757274、rs2383207、rs10757278和rs1333048彼此紧密连锁。CD组中单倍型AGAC的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5%比4.5%,χ2=7.61,P=0.006),但单倍型GGAC的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0%比0.6%,χ2=14.25,P<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狭窄型+穿透型)CD患者中单倍型AGAC的频率高于非狭窄非穿透型CD患者(3.1%比0.4%,χ2=5.31,P=0.021)。结论CDKN2B-AS1基因上rs1063192、rs10757274、rs10757278、rs1333048和rs2383207发生变异可能不会独立影响CD发病风险。rs10757274、rs2383207、rs10757278和rs1333048彼此紧密连锁,虽然携带单倍型AGAC可能降低CD发病风险,但可能提高CD患者发生狭窄或穿透的风险。另外,携带单倍型GGAC可能增加CD发病风险。

  • 标签: 克罗恩病 多态性,单核苷酸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B反义链1 单倍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例Poirier-Bienvenu神经发育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CSNK2B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的2例Poirier-Bienvenu神经发育综合征患儿,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全外显子测序及拷贝数变异(CNV)测序分析,对候选的变异进行一代测序Sanger验证。结果2例患儿主要表现为癫痫,运动或智力发育落后;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儿1系CSNK2B基因c.291+4A>T杂合剪切突变,患儿2系CSNK2B拷贝数(CNV)缺失。患儿1未予特殊处理,随访8+月,癫痫发作及运动发育均好转;患儿2反复癫痫发作9+年,予左乙拉西坦及氯硝西泮抗癫痫治疗,现2年无癫痫发作,监测脑电图仍可见大量痫性放电,智力及语言发育稍落后。结论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CSNK2B致病变异与伴发育障碍的癫痫有关,丰富了CSNK2B基因变异谱。CSNK2B致病变异临床异质性较大,神经系统损伤严重程度差异大,预后不尽相同,且胼胝体发育不全可能是其临床表型之一。

  • 标签: 癫痫 Poirier-Bienvenu神经发育综合征 CSNK2B基因 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糖培养下内皮细胞c-Casitas B谱系淋巴瘤原癌基因蛋白(c-Cbl)表达与活性变化对其成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5.5 mmol/L正常浓度葡萄糖(NG)、15.2 mmol/L中等浓度葡萄糖(MG)和25.0 mmol/L高浓度葡萄糖(HG)的培养基处理24 h,采用锁核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间隔物(LNA Gapmers)下调c-Cbl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Cbl表达及磷酸化水平。侵袭小室(Transwell)、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增殖能力,成管实验判断细胞的成管能力,并通过t检验评估两组间差异。结果HG组细胞c-Cbl在Y731位点的相对磷酸化水高于NG组(3.27±0.18比1.00±0.19,t=15.140,P<0.01),HG组细胞迁移数低于NG组[(38.33±6.51)个比(180.67±16.17)个,t=-14.147,P<0.01],HG组CCK-8吸光度值低于NG组(0.45±0.05比1.25±0.05,t=-19.596,P<0.01),HG组细胞成管水平低于NG组[相对总长度(0.42±0.08)比(1.00±0.11);相对结节数(0.36±0.07)比(1.00±0.07);相对网眼结构(0.32±0.08)比(1.00±0.10);t=-7.119、-10.870、-9.114,P<0.01]。另外,高糖下调c-Cbl(HG+c-Cbl KD)组CCK-8吸光度值高于高糖对照(HG+NC)组(0.81±0.06比0.46±0.06,t=6.906,P<0.01)、其迁移细胞数也高于HG+NC组[(85.00±9.00)个比(43.67±9.30)个,t=5.534,P<0.01],并且HG+c-Cbl KD组细胞的成管能力高于HG+NC组[相对总长度(0.72±0.05)比(0.42±0.10);相对结节数(0.64±0.08)比(0.33±0.12);相对网眼结构(0.62±0.08)比(0.34±0.08);t=4.874、3.734、4.266,P<0.05]。结论高糖培养下c-Cbl磷酸化激活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成管能力。

  • 标签: 高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KMT2B基因变异致肌张力障碍28型(DYT28)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1例KMT2B基因变异致DYT28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基因变异谱,并随访。结果11例患儿中,男8例,女3例;起病年龄1个月~6岁。11例患儿均隐匿起病,表现为肌张力障碍症状,8例为全身型,3例为多灶型;7例以单/双侧下肢足尖行走起病,4例以构音障碍、饮水呛咳或干呕起病。随病情进展,11例均有咽喉肌受累,10例双下肢受累,8例双上肢受累。6例合并其他运动障碍症状。10例伴不同程度身材矮小、小头畸形、小下颌、骨骼畸形、智力障碍、内分泌异常和睡眠障碍。仅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异常。共发现KMT2B基因变异11个(移码变异8个、整码变异1个、错义变异2个),其中4个为未见报道的新变异。对全部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年龄1岁7个月~17岁9个月,1例未治疗,3例药物治疗运动症状轻度改善,1例药物治疗尿便障碍症状消失,6例药物治疗无效,其中5例行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肌张力障碍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例尿便障碍患儿术后尿便控制良好。患儿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量表运动评分改善率为55.8%~90.7%,功能评分改善率为14.8%~69.6%。结论KMT2B基因变异致DYT28是儿童早发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的常见类型,肌张力障碍症状由局灶型逐渐进展至全身型,以下肢和咽喉肌受累为著,需关注尿、便障碍症状。肌张力障碍症状轻微患儿药物治疗有效,症状严重者药物治疗疗效不佳,需予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可显著改善肌张力障碍症状。

  • 标签: 肌张力障碍28型 KMT2B基因 基因变异 脑深部电刺激
  • 简介:摘要对2018年9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例临床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8年合并特殊面容"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其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结果确诊为典型Say-Barber-Biesecker/Young-Simpson综合征(SBBYSS)。该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提示KAT6B基因(NM_012330.3)c.3147G>A(p.P1049P)杂合同义突变,该同义突变导致产生新的剪切位点(受体),从而使得16号外显子5′-端127个碱基丢失,形成新的截短蛋白。这是迄今为止我国首例明确基因诊断并进行产前诊断的典型SBBYSS家系,其突变扩宽了中国人群KAT6B基因突变导致SBBYSS的突变谱,并为家系后续产前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Say-Barber-Biesecker/Young-Simpson综合征 KAT6B基因 全面发育落后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的临床情况与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发生B族链球菌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27例。使用血清凝集法和MLST对菌株进行血清以及基因分型,并根据血清分型分为血清Ⅲ型组与其他型组;PCR检测菌株4种毒力基因(fbsA、ScpB、lmb和hylB);收集27例新生儿临床情况。结果27例新生儿中,分离出B族链球菌27株;血清Ⅲ型组中男10例,女5例,Ⅲ型15株(55.6%);其他型组中男8例,女4例,Ⅰa型1株(3.7%)、Ⅰb型3株(11.1%)、Ⅱ型5株(18.5%)和Ⅴ型3株(11.1%);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出生体质量、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Ⅲ型组发生早发型败血症10例,晚发型败血症5例、降钙素原>2.0 μg/ml的有15例、脑脊液葡萄糖<2.5 mmol/L的有10例、脑脊液蛋白>450 mg/L的有14例、平均住院天数为26 d,其他型组分别为12例、0例、8例、2例、6例、10 d;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LST分型显示:ST17为11株,占总数的40.74%(11/27),并且ST17均检出4种毒力基因。结论新生儿GBS脑膜炎感染以ST17为主,ST17同时携带fbsA、ScpB、lmb和hylB 4种毒力基因

  • 标签: B族链球菌 新生儿 血清分型 毒力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 简介:目的研究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DNA改变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方法检测bcl-2/IgH基因重排;选取14号染色体上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检测37例B细胞淋巴瘤中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结果37例B细胞淋巴瘤中,bcl-2/IgH基因重排频率为24.3%(9/37);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为48.6%(18/37),杂合性缺失发生率为40.5%(15/37),其中D14S65位点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频率较高,分别为29.7%(11/37)和27%(10/37).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D14S65位点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有关(P<0.05),与杂合性缺失无关(P>0.05);但D14S45位点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无关(P>0.05).结论D14S65是B细胞淋巴瘤中敏感的检测位点,bcl-2/IgH基因重排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共同导致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

  • 标签: 淋巴瘤 B细胞 基因 BCL-2 微卫星不稳定性 杂合子丢失 基因重排
  • 简介:近期,美国FDA发布有关阿巴卡韦(商品名:Ziagen)和含阿巴卡韦药物的安全信息,称携带HLA-B^*5701基因的患者使用阿巴卡韦时更易发生严重甚至致命的超敏反应。

  • 标签: 美国 FDA 阿巴卡韦 超敏反应 商品名 携带HLA-B^*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GFR4基因多肽性在弥慢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初治的5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FGFR4rs351855G/A基因的多肽性,探讨FGFR4基因多肽性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在患者中rs351855A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DLBCL预后评价指标中,rs351855AA在AnnArbor分期Ⅲ期以上、ECOG评分≥2及IPI评分的中高危患者中的表达率高。结论FGFR4rs351855G/A基因的多肽性可作为DLBCL的预后不良指标。

  • 标签: 弥慢大B细胞淋巴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60例正常人、60例高血压和26例冠心病的载脂蛋白B、E基因型.结果高血压组和冠心病组的ApoB的XbaI位点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组,其中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差异明显(P<0.05),ApoE的等位基因E4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0.005).结论ApoB的XbaI位点和ApoE的等位基因E4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重要遗传标记,推测该两种疾病的发生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基础.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载脂蛋白B基因 载脂蛋白E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Say-Barber-Biesecker-Young-Simpson综合征患儿的KAT6B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提取患儿及双亲外周血DNA,应用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法检测相关基因变异,并通过Sanger测序法验证可疑变异,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患儿KAT6B基因第13外显子存在c.2623C>T (p.Asp875Tyr)错义变异,该变异既往未见报道,且为新发(de novo)变异(PS2),在主要人群基因频率数据库中均不存在(PM2)。经PolyPhen-2、MutationTaster、PROVEAN等软件预测,均提示c.2623C>T (p.Asp875Tyr)变异为有害变异;同时经UCSF chimera及CASTp软件对编码蛋白3D结构进行建模及酶活性位点定位,发现该氨基酸的改变可影响编码蛋白原有的酶结合口袋空间大小,进而影响其与底物结合的能力,导致原有酶功能丧失(PP3)。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判定为可能致病变异(PS2+PM2+PP3)。结论KAT6B基因c.2623C>T(p.Asp875Tyr)变异可能为该患儿罹患Say-Barber-Biesecker-Young-Simpson综合征的原因。

  • 标签: KAT6B基因 Say-Barber-Biesecker-Young-Simpson综合征 新发变异 错义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