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吸烟大鼠血浆尼古丁、可替宁含量测定,探讨香烟在体内内暴露水平。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160只,随机分为2、4、6、8、12周低、中、高染毒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呼吸道静式染毒,每日染毒一次,染毒周期为2、4、6、8、12周。观察大鼠一般毒性效应,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吸烟大鼠血浆中尼古丁、可替宁含量。结果香烟烟雾暴露组大鼠在第3周后逐渐开始出现间歇咳嗽,腹式呼吸加剧,鼻噪音等症状,暴露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染毒剂量越高,染毒周期越长,大鼠体重减少越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鼠血浆尼古丁保留时间为7.5~8.5min,随暴露时间延长,暴露剂量增加,大鼠血浆中尼古丁含量较空白对照组(155±56.65)ng/mL有所增加;大鼠血浆可替宁保留时间为11.5~12.5min;随暴露时间延长,暴露剂量增加,大鼠血浆中可替宁含量较空白对照组(340±41.97)ng/mL有所增加,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不同暴露周期间可替宁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暴露时间与暴露剂量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香烟烟雾暴露可造成大鼠机体不同程度损伤,大鼠血浆可替宁浓度能够有效反映香烟烟雾内暴露情况,且呈现较好剂量-反应关系。

  • 标签: 香烟烟雾暴露 动物模型 尼古丁 可替宁
  • 简介:目的探讨Uncv无毛小鼠无毛性状与无毛基因(hairlessgene,hr)相关性。方法参照Gen-Bank上公布小鼠hr序列,设计5对引物,用RT-PCR方法对本单位培育Uncv无毛小鼠hr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与分析。结果获得了Uncv无毛小鼠及野生型hr全部编码区序列(3546bp)。Uncv无毛小鼠hr基因与野生型小鼠hr基因长度及序列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与GenBank上发表国外小鼠hr基因序列(Z32675)相比,同源性为99.7%,共10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2个碱基突变导致了相应氨基酸突变;和昆明小鼠hr(AY547391)相比,同源性为99.6%,共12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3个碱基突变导致了相应氨基酸突变;但这些突变是由种属差异造成。结论Uncv无毛小鼠无毛性状产生与hr基因无关。

  • 标签: Uncv小鼠 无毛基因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4组,其中,变应性鼻炎组经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LPS刺激组经鼻腔滴入LPS(10μg/100μL);变应性鼻炎+LPS刺激组为大鼠激发成变应性鼻炎后再以LPS滴入鼻腔.观察各组症状变化,如喷嚏,流涕等.行常规HE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鼻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行高倍镜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①变应性鼻炎+LPS刺激组过敏症状评分高于其余各组(P<0.01);正常对照组及LPS刺激组症状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变应性鼻炎+LPS刺激组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变应性鼻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及LPS刺激组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PS刺激可以加重变应性鼻炎症状及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

  • 标签: 脂多糖 变应性鼻炎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Müller细胞在大鼠视网膜绿光损伤模型中激活反应。方法72只出生后8周(约230~280g)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9组。一组作为正常对照,另8组暗适应24h后置于波长为(530±10)nmLED灯光箱中照射3h,并分别于暗恢复3、6、12h及1、2、3、7、15d取眼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一定位处视网膜组织形态、检测(TUNEL)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光损伤后光感受器内外节变短,外核层变薄,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凋亡出现在外核层,暗恢复3h出现,3d时达到高峰,7d时消失;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表达量于暗恢复12h开始升高,随暗恢复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总表达量未见明显改变,但可见蛋白一过性重分布,表达部位由内核层移至外核层。pSTAT3蛋白表达量于损伤后12h出现一过性升高。结论绿光损伤视网膜激活Müller细胞,pSTAT3可能参与了此激活过程。

  • 标签: 视网膜 光损伤 MÜLLER细胞 磷酸化信号转导激活子-3
  • 简介:目的建立CAR杆菌PCR监测方法,筛查国内部分实验动物样本中CAR杆菌携带状况。方法利用CAR杆菌特有16SrRNA基因序列片段267bp设计引物,通过从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获取CAR标准株DNA,建立实验动物CAR杆菌16SrRNA基因PCR监测方法。结果利用建立CAR杆菌16SrRNA基因PCR监测方法对国内455份实验动物样本进行筛查,未检出CAR杆菌感染。结论建立了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实验动物CAR杆菌PCR监测方法,未见动物携带CAR杆菌。

  • 标签: 实验动物 CAR杆菌 16SrRNA PCR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南极磷虾油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预防和治疗给药辅助降血脂作用效果。方法喂养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预防组于造模前给予磷虾油14d及造模期间继续给予磷虾油12d。治疗组则于造模期间给予高脂肪胆固醇饲料和磷虾油12d。造模结束后采血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病理学检查观察各组肝组织病变。分析比较磷虾油对于高血脂大鼠辅助降血脂预防和治疗功效。结果南极磷虾油预防给药组大鼠血清TC和LDL-C显著降低(P0.05)。虾油治疗给药未见大鼠血清TC、TG、HDL-C、LDL-C明显下降(P〉0.05),辅助降血脂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南极磷虾油辅助降血脂作用预防性给药效果明显,具有显著降低血脂TC作用。

  • 标签: 南极磷虾油 辅助降血脂 高血脂症 SD大鼠
  • 简介:目的(1)建立RT-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2)建立DNA-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前病毒DNA.(3)检验DNA-PCR和RNA-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SIV前病毒DNA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PCR和RNA-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PCR结果为7/9阳性,DNA-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42d,RNA-PCR和DNA-PCR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高.尤其是DNA-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细胞,所以在感染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 标签: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 RT-PCR 巢式PCR 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 病毒分离
  • 简介:目的探讨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最佳作用条件.方法将MⅡ期小鼠卵母细胞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将小鼠卵母细胞分别放入2、4、6、8、10mmol/ml不同浓度氯化锶激活液中,作用6h,观察激活率及囊胚发育率.第二组,将小鼠卵母细胞放入10mmol/ml氯化锶激活液中,分别作用3、6、9h,观察激活率及囊胚发育率.结果第一组,激活率分别为86.49%、82.61%、88.00%、86.67%、81.18%.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体内培养72h回收囊胚,囊胚发育率分别为0、31.42%、43.33%、62.50%、50.00%.6~10mmol/mlSrCl2激活液激活后囊胚发育率高于0~4mmol/ml(P<0.05).第二组,激活率分别为82.86%、89.61%、91.40%.72h囊胚发育率分别为26.53%、50.00%、53.22%.激活6、9h囊胚发育率高于激活3h囊胚发育率(P<0.01).结论结果表明,6~10mmol/mlSrCl2为卵母细胞孤雌活化最佳作用浓度,6~9h激活时间为最佳作用时间;表明SrCl2浓度和作用时间对小鼠卵母细胞活化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孤雌激活 氯化锶 卵母细胞 小鼠 孤雌活化
  • 简介:本文按国际上远交群小鼠遗传监测和控制要求,对Sibp:KM小鼠进行育种繁殖,遗传背景和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的研究。统计分析该小鼠繁殖性能。绘制了生长曲线,测定24个生化标志基因位点,其中14个位点是多态型,平均杂合率为0.209。该小鼠下颌骨形态分析部分判别函数值(占44%)超过均值±2SD。呈弥散分布,谈小鼠H-2组织相容合体,具有10种I类私有抗原,17种表现型,此外还测定该小鼠形态数据,部分血液学数据和整体分析,为Sibp:KM小鼠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数据。

  • 标签: Sibp:KM小鼠 生长 繁殖 生物学特性 遗传背景
  • 简介:目的以大鼠胆源性胰腺炎模型为对象,比较国外相关评分标准,探讨这一实验模型合理,准确病理学评定方法。方法48只SD大鼠分善宁(16只),对照(21只)和假手术(11只)不同处理组,胰胆管内注射牛磺胆酸诱发大鼠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参照Schmidt等普通病理学评分标准并加以改进,结合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等,评定不同标准病理组织学评分准确性。结果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大鼠解剖时见大量红色腹腔渗液,最多者达体重6%;光镜下见胰腺组织明显出血,腺细胞坏死;小叶破坏,结构紊乱,小叶间隔大量红细胞;肝脏,心脏,肺和肾脏也出现组织充血,出血等,不同处理组4项组织学评分标准显示Schmidt方法不能显示组间出血严重程度,炎症,水肿,坏死3项过于繁冗。以高倍镜下间隔红细胞数平均值和分级评分比较,组间出血显示显著性差异。结论1)腹腔大量红色渗液,胰腺组织出血坏死,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和胰外多器官损伤等是这一模型特征;2)在简化Schmidt评分标准中水肿,坏死,炎症等3项和出血指标以及间隔红细胞数和分级统计基础上,作者提出新标准,以更为准确合理地评定大鼠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病理组织学特征。

  • 标签: 大鼠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病理特征 评定方法
  • 简介:目的探明小鼠两种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LHr)在卵巢位置分布,揭示促性腺激素(GTH)调节卵巢机制及与卵泡发育分化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ABC法对小鼠卵巢FSHr、LHr分别进行定位染色,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分析阳性切片。结果①FS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GC、TC、卵母细胞及间质细胞。随卵泡发育,FSHr、LHr阳性细胞数量呈增长趋势,卵泡早期与中期之间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显著,平均吸光度变化差异不显著。②L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卵泡TC、间质细胞、GC、卵母细胞,阳性物质着色以卵泡中、晚期较强,阳性细胞数量以卵泡中期与晚期之间差异显著。平均吸光度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卵泡颗粒细胞、膜细胞上受体是接受促性腺激素主要调节部位,受体数量与卵泡大小和发育程度有一定正相关。

  • 标签: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受体 卵泡 卵巢 小鼠
  • 简介:目的以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猴免疫缺陷病毒(SIV)SIV30蛋白作为抗原诊断试剂,建立免疫梳方法(IC)用于特异性检测实验猴血清中抗SIV抗体IgG。方法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SIVSIV30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并在感受态细胞BL21中表达,将该重组蛋白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免疫梳标准化检测程序,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最佳抗原包被量为0.02mg/mL;制备好IC均能够特异性检测到相应SIV阳性血清而不与其他病毒血清间发生交叉反应,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SIV30蛋白能够敏感地检测到1∶400倍稀释SIV阳性血清;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样品重复检测3次,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利用该检测方法在对10份可疑猴血清样品进行检测,IC与ELISA检测结果

  • 标签: 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30蛋白 免疫梳 快速检测方法 抗体
  • 简介:目的建立实验红鲫C1HD系生化遗传标记。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电泳法,分析实验红鲫C1HD系与普通红鲫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同工酶。结果实验红鲫C1HD系和普通红鲫血清蛋白电泳可分离出25条以上蛋白带,分为A、B、C等3个区段。在A、B区段,实验红鲫C1HD系分别具有SP-A1谱带和SP-B1、SP-B3-8谱带,但缺少SP-A2、SP-A3和SP-B2谱带。实验红鲫C1HD系具有8条SOD同工酶电泳谱带,比普通红鲫多出SOD-3、SOD-8两条特征带。两种红鲫均具备MDH-1、MDH-2和MDH-3电泳谱带,且带型一致;普通红鲫额外具备MDH-4和MDH-5两条电泳谱带。结论血清蛋白SP-A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SOD-8电泳谱带可以作为实验红鲫C1HD系生化遗传标记。

  • 标签: 红鲫 C1HD系 血清蛋白 同工酶 生化遗传标记
  • 简介:建立动物模型目的是在实验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病因、发病、病理变化以及疾病预防和治疗。目前尚无理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动物模型,AD实验动物模型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AD治疗药物筛选。随着AD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更完善AD动物模型也在陆续出现。近年来出现转基因动物模型属于AD病因模型,但也不能完整复制出AD所有特征。最大缺憾在于缺乏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s)和在某些转基因模型中(尤其是单转基因模型)无广泛神经元丢失。虽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tau蛋白,但从未发现成对螺旋纤丝(pairedhelicalfilaments,PHF)。

  • 标签: 转基因小鼠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swe基因/突变早老蛋白dE9基因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短波长单色光对豚鼠屈光发育和眼生物学参数影响。方法20只出生约2周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成两组(n=10),分别在蓝光(430nm)和白光(色温5000K)下进行饲养。蓝光组为实验组,白光组为对照组,实验周期为12周。两种光照光量子数均为每秒3×10-4μmol/cm2,测量光强度蓝光为0.527mW/cm2,白光为0.247mW/cm2。实验前后均进行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各部分长度测量。结果实验前两组测量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光照12周后,蓝光组屈光度增加(1.20±0.66)D,白光组减少(1.18±0.85)D,蓝光组与白光组相比平均形成约2.40D远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01);蓝光组眼轴和玻璃体腔分别增长(0.77±0.12)mm与(0.05±0.10)mm,白光组分别增长(0.95±0.18)mm与(0.21±0.13)mm。蓝光组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增长较白光组慢(P〈0.05)。但实验后两组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430nm短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延长较慢,产生远视。

  • 标签: 单色光 短波长 屈光 眼发育 豚鼠
  • 简介:目的研究正常山羊腰椎间盘软骨终板营养途径。方法选取健康24月龄山羊8只,每只山羊观察4个腰椎间盘,共32个腰椎间盘。麻醉后,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感兴趣区信号变化特点。分别测量增强前及增强后0min、5min、10min、30min、1h、1.5h、2h、2.5h、3h、3.5h感兴趣区信号强度值,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峰值出现时间。结果椎体磁共振信号强度在0min时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软骨终板区在30min时缓慢达到第一高峰后轻度下降,于2h上升达到第二高峰;髓核在5min内为负值,之后缓慢上升于2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论正常山羊腰椎椎间盘主要通过软骨终板途径进行营养代谢。

  • 标签: 磁共振成动态增强 髓核 软骨终板区 钆卞氧丙基四乙酸盐(钆贝葡胺) 山羊
  • 简介:目的通过度他雄胺对大鼠附睾精子和生育影响,探索调节雄性生育睾丸后作用靶点.方法使用度他雄胺20和40mg/(kg·d)大鼠灌胃给药,连续2周.给药结束后雄雌鼠按1∶2合笼,计算生殖指数;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分析精子活力和形态;采用SYBR-14和PI双重荧光染色计算精子存活率;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血清浓度;采用HE染色法对各组睾丸、附睾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度他雄胺低、高剂量组双氢睾酮浓度均显著下降,分别为0.54和0.28nmol/L(P<0.01),精子活力明显降低,分别为39.0%和28.7%(P<0.01),畸形率分别增加为10.3%和15.6%(P<0.05),最后受孕率分别降为62.5%和38.4%.而睾酮水平和交配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睾丸和附睾亦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度他雄胺通过抑制DHT生成,影响附睾精子成熟而导致大鼠不育,为今后男性避孕和不育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度他雄胺 附睾 精子成熟 生育力
  • 简介:目的(1)建立RT-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2)建立DNA-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前病毒DNA。(3)检验DNA.PCR和RNA-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SIC前病毒DNA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PCR和RNA-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PCR结果为7/9阳性,DNA-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42d,RNA-PCR和DNA-PCR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高。尤其是DNA-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细胞,所以在感染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 标签: 猴免疫缺陷病毒 PCR技术 RT-PCR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 RT-PCR法 病毒DNA
  • 简介:目的采用临床分离茄病镰刀菌感染树鼩角膜,建立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树鼩模型。方法茄病镰刀菌接种到沙保氏培养基,26℃培养箱培养7d,收集真菌混悬液,血细胞计数板调整孢子数量为1×10^10CFU/mL。清洁级树鼩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对照组(n=10)。实验组用胰岛素针头(29G)将真菌孢子混悬液50μL注入角膜基中央,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50μL。通过前段照相、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病理组织学变化、感染角膜组织培养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真菌浸润范围、角膜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水肿程度、菌丝数量均与时间呈正相关;炎性细胞浸润数量造模后第7天达到高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实验各时间点均可见菌丝平行于基质纤维生长;感染后角膜组织培养可见茄病镰刀菌生长;造模成功率为86%。结论采用基质注射茄病镰刀菌孢子方法首次成功建立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树鼩模型。

  • 标签: 树鼩 茄病镰刀菌 动物模型 真菌感染 角膜炎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TOLL样受体下游重要信号因子TRIF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病理机制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低蛋白高脂饮食+酒精饮料方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在完成制备模型实验后进行取材。部分实验鼠进行心脏生理盐水和多聚甲醛灌注后,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实验;另一部分实验鼠脱颈安乐死后,取新鲜肝组织进行电镜标本制备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而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和肝纤维化程度等特点明显;电镜结果也显示,肝纤维化组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现象,胞质可见明显溶解现象,在狄氏腔内,肝星状细胞细胞核溶解,血窦内皮细胞胞质、胞核皆溶解;免疫组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均显示内皮细胞、星形细胞等TRIF都有强烈高表达,并且以胞核表达为主,亦见胞质表达,而正常组呈现弱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RIF蛋白表达都明显升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与形态学表达特点相一致。结论TRIF在肝纤维化中表达显著增强,说明在肝纤维化过程中,TOLL样受体明显激活,并且通过下游信号转导途径,在机体内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通过该现象观察,我们初步证实了TOLL样受体固有免疫信号因子TRIF在纤维化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纤维化 固有免疫 TOLL-LIKE RECEPTORS TR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