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概念进行了必要的理论界定,分别从数量与结构两种视角构建了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的判别方法与划分标准。对中国1950—2050年间已经历或将经历的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进行了考察与分析。明确指出,无论从数量还是从结构视角考察,21世纪初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高峰是人们臆构出来的,实际上它根本就不存在。最后就与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 标签: 出生高峰 出生低谷 测度
  • 简介:儒家礼法合一论的真义是对“善法”的追求,对“恶法”的否定,因为善法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精神,反映了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而恶法则是反人道的。墨家强调“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其真实的意思是不道德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与儒家的礼法合一论有相似之处,法家主张“法虽不善犹善于无法”,从而否定了法律的道德基础和价值根据,今天,我们在立法中贯彻道德的法律化取向需要谨慎从事:一是注意把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合乎社会潮流的道德予以法律化,不能把落伍于时代的道德法律化,二是切忌把过高的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必须认识到,应该法律化的道德只是“底线道德”,而高层次的道德是不宜法律化的,否则就是强人所难。

  • 标签: 中国思想家 道德 法律 "礼法合一" 善法 恶法
  • 简介:“慎”德有两个维度:慎微与慎独。慎微之德重“微”,慎独之德重“隐”,不愧屋漏是慎独要达到的很高标准,其建立以良心为心理基地,其意义在于人的自我制约。

  • 标签: 慎微 慎独 传统德性分析 中国
  • 简介:中国人的“自私”行为和“公德”缺乏,不是一个筒单的道德现象,它的“不道德”获得了一种“道德信念”的强烈支持。回溯历史可以发现,这个道德信念的制度背景和基础都带有明显的“公”的性质:中国农业产权的显著特征是“公”;中国社会分配的调节制度是“公”;中国文化的基本观念是“公”。在这个“公”与“私”的悖论之后,其逻辑转换的关键点是个体权利的极端缺乏。作为历史长期演化的产物,“私心”虽然不应该受到过多的道德道责,但却十分不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扩大个体对生产资料的支配权;收入的调节问题则应该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社会化保障制度来解决。在此基础上,弱化“分配正义”,发展出承认个体交易选择的“交换正义”,牢固地确定个体的私有权利。

  • 标签: 中国人“自私”行为 公德 道德信念 社会分配 调节制度 文化
  • 简介:4月25—26日在中国台中举行,由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主办。会议涵盖儒家、道家与佛教等研究领域的相关议题,其中儒家方面包括先秦伦理学、政治理论、新儒家等主题,旨在对中国哲学的“心”与“自然”或“本性”提供完整的检视。

  • 标签: 中国哲学 “自然”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儒家 东海大学 政治理论
  • 简介:5月25—26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协办。共有海内外儒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近30人与会。有学者认为,在目前充满急剧变化的时代,儒学要勇于面对新的问题,诸如民主和科学、儒学的宗教性、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中国哲学表述方式的特殊性等,特别是中国哲学言说的特殊性尤其值得关注。

  • 标签: 儒学研究 中国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全球视野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
  • 简介:当代中国和谐价值观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思想,追求人的自身的和谐;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追求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只是一种理想目标追求,追求的只是一种片面和谐、局部和谐、静态和谐,那么,当代中国的和谐价值观则走向了现实价值追求,追求全面和谐、整体和谐、动态和谐.

  • 标签: 和谐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 价值追求 现实追求
  • 简介:在现代中国思想中,“哲学”及植根于它的整个学科体系以一种几乎无远不届的力量影响着中国人对自己传统的体会与解释。如想避免对传统思想作出素朴与简单的解释,那么在理解传统之前,反思据以理解的整个框架与境阈,应当是比较审慎稳妥的做法。在不可避免地把“中国思想”问题化之前,也应尝试着将“哲学”问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哲学思潮不断的历史流变中,找到那个通常据以判决中国思想的哲学观,并将之变成追问的对象。牟宗三直接依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重新解释中国古典思想的努力不可谓成功。所谓哲学之第一开端是在存在一本体问题的引导下建立先于生、同于生的体系。

  • 标签: 哲学思潮 中国思想 可能性 传统思想 中国古典思想 学科体系
  • 简介:4月12~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同主办,论坛主题为“现代化:文化传承与伦理重建”。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以及韩国等国家的著名学者,如当代著名新儒家代表成中英教授、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以及英国科学院双院士玛丽安·霍布森(MarianHobson)教授、巴黎第一大学哲学系主任贾弗洛教授、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伊夫·扎卡(YvesZarka)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伟力教授等出席会议。

  • 标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学术论坛 现代化 上海交通大学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7月5~6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来自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政治哲学研究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推动政治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展开了深入研讨,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哲学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平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当代中国 学术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香港中文大学 西方政治哲学
  • 简介: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群己之辩"只是近代的产物.由于试图在"天理"的框架内安放个人或个性,前近代思想家至多只是赋予"己"以有限的独立性.以龚自珍为发端的价值观变革以"天"与"人"的分离为前提,从张扬以往被压抑的个人和个性开始;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关系重组导致了新的群体意识的产生.围绕着社会、政治伦理展开的价值观争论,曾经出现过种种不同的观点.尽管有过个性解放的高潮,但近代思想家大多更倾向于群己平衡、甚至群己和谐的理想.只是并没有发现有效地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在"群己之辩"方面的价值观变革并未终结.

  • 标签: 近代思想 天理 政治伦理 有限 个人 理想
  • 简介: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日益推进,国内商业界对加入WTO的议论也日益增多.如何看待WTO对中国商业企业的冲击就是人们议论纷纷的话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加入WTO后,人们面临的观念转变、中国现阶段买方市场状况与面临的冲击,中国商业企业应支付的成本代价与应获得的成本收益等方面的剖析,提出了确立市场经济观念与全新的竞争观念,研究WTO规则,准确应对;借鉴国外经验,给予本国零售业适度保护;进行股份制改进,拓宽企业融资发展渠道;开展连锁经营与特许经营,走规模化之路;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商业自动化程度;将中国商业企业与中国工业企业结合起来,让中国商业企业做大、做特、做优,从而增强其竞争能力与竞争力度.

  • 标签: WTO 中国 商业企业 关税 市场准入 经营规模
  • 简介:12月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办,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承办。来自海内外200余位哲学、佛学、宗教学、中医及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嘉宾汇聚一堂,共同解读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畅叙在新形势下的中国文化建设,同时为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学家、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先生庆贺80华诞。开幕由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四龙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张彦教授首先致欢迎辞,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所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法师,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分别致辞。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学术研讨会 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建设 国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
  • 简介:先秦本体论哲学原本是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合一的,也是有无混一、体用不二的。但是秦汉以降,中国的本体论哲学有两个思维发展的歧出,一是“元气论”的宇宙生成论;二是玄学“本体论”。这两个思维发展的歧出分别延续了最高本体双重规定的“器”的层面和“道”的层面,“有”的层面和“无”的层面,“用”的层面和“体”的层面。发展到宋代的理学,这两个歧出终于都得到修正,呈现出向先秦本体论哲学圆融特质的回归。在这一逻辑进程中,郑玄对《易纬》“太易”范畴的解读在很多方面都是重要的一环。

  • 标签: 太易 本体论 圆融 体用不二 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