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一、会议概况1989年4月25日至28日,在中国厦门市鼓浪屿观海园旅游村举行了“战后海外华人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此次规模盛大的华人问题讨论会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北京)、福建华侨历史学会(福州)、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厦门)、新加坡南洋学会(新加坡共和国)共同主办,以复旦大学田汝康教授为首的十五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人士组成了大会组织委员会,田汝康教授任主任委员。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受组

  • 标签: 南洋研究所 华人社会 国际学术讨论会 新加坡共和国 田汝康 东南亚华人
  • 简介:金融危机伴随着一些新现象,已对东南亚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金融投资家等非国家行为体在东南亚的经济社会舞台上扮演更活跃的角色。其次,金融危机导致了经济的衰退,由此使东盟的凝聚力受到破坏。再次,东南亚国家的安全观被更新。最后,本地区的国际关系呈现变化趋势。

  • 标签: 金融危机 非国家行为体 东盟矛盾 新安全观 国际关系变化
  • 简介:气候变化的影响超越它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环境后果,对美国国家安全提出新挑战。美国官方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从形成到发展,大体经历了酝酿、萌芽和完善阶段。促成美国对该问题的战略认知与政策实践的原因复杂,涉及国际社会的政治议程、美国国内的科学议程以及国会的影响等因素。当前,美国的安全体系不仅正视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的威胁,而且已经开始制定战略性方针不断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该体系的战略规划和日常实践。在国际层面,美国已经开始谋求与其他国家就气候变化影响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问题达成共识甚至采取行动。本质上,这是美国在全球气候谈判博弈中增加筹码的一个重要抓手,希望以此来影响和主导全球减缓气候变化行动。预计未来美国应对气候变化安全后果的政策走势趋强,将对美国气候政策、对外关系乃至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将给中国特别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带来挑战。

  • 标签: 气候变化 国家安全 非传统安全 美国气候政策
  • 简介: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面对一系列严峻挑战,也使该地区的国际关系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化,东盟主导东南亚地区事务的能力受到了削弱。中美日等磊国的影响力增强了。尤其是美国,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得到了导东南亚地区事务的能力受到了削弱,中美日等大国的影响力增强了。尤其是美国,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得到了许多它平时得不到的东西。金融危机之手,东南亚地区形成了由美、日、中和东盟四足鼎立的政治经济格局。

  • 标签: 金融危机 东南亚 国际关系 地缘政治
  • 简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一直未摆脱经济困境,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回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改革本国高等教育理念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

  • 标签: 俄罗斯 高等教育 教育理念
  • 简介:<正>这是一本预测性的书,作者一开头便指出:我们正在迎接一个新世纪的到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十年。这十年将于2000年宣告终结,并迎来人类文明的另一个千年盛世。本书主要论述90年代世界发展的十大趋向。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是总部设在美国华

  • 标签: 亚太地区 人类文明 社会主义 福利国家制度 生活方式 年代
  • 简介:前言泰铢贬值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日渐形成深刻的经济危机,东盟各国均陷入经济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90年代前半期取得迅速发展的东盟汽车市场以史无前例的规模缩小了(参照表1和表2)。东盟的汽车产业(包括零件)是深受金融危机及其后严重经济萧条影响的代表性行业,在东盟地区占有70%比重的日本成品车厂家面临着极其

  • 标签: 亚洲经济危机 东盟 汽车产业 市场竞争 成品车 汽车零件
  • 简介:亚太地区是80年代以来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89年11月成立亚太经济合作委员会(APEC),标志着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出现新的强劲发展势头,这既是亚太地区内部政治、经济动力作用的结果,也是近年来世界经济重大变化的必然产物。

  • 标签: 亚太地区经济 世界经济 亚太经济 水平分工 生产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
  • 简介:60年代以前,美国势力在亚太地区,特别是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占绝对优势,而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和影响则无足轻重。美国凭借它的军事实力,在日本、南朝鲜、菲律宾、泰国、南越等地扶植亲美政权,建立大量军事基地,派驻军

  • 标签: 军事实力 西太平洋 军事力量 亲美 沿岸地区 东盟国家
  • 简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太平天国、捻军与清朝军队苦战不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又使咸丰皇帝避走热河。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政治格局起了变化,一批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握有实权的地方汉族官吏开始参与中央政治。清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实权派开始认识到天朝上国不是尽善尽美,夷狄之船坚炮利也非雕虫小技,他们秉承前一代地主阶级先进分子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师夷之长”的主张,要求了解外部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某些制度,进而推行新政,自强求富,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洋务派”。晚清政府华侨政策的变化与洋务运动息息相关,犹与洋务派代表人

  • 标签: 镇压太平天国 晚清政府 天朝上国 咸丰皇帝 华侨政策 李文忠公全集
  • 简介:一、序言国土面积与日本的淡路岛大约相同、拥有300万人口的城市国家新加坡是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分离、独立出来的年轻国家,也是华人人口占77.7%、马来人口占14.1%、印度人口占7.1%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小国从70年代初开始因迅速的经济增长受到全世界的注目,现在已经与韩国、台湾、香港一起被称为"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1999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2810美元(日本是38160美元),远远超过了旧殖民地宗主国意大利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标签: 新加坡 经济增长 女性劳动力 就业 家庭
  • 简介: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国关系处于历史性调整时期.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日益上升,并逐渐成为塑造东亚格局的重要一极.中国的崛起和日本实力的相对下降深刻地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和日本的关系演变,管窥冷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

  • 标签: 马来西亚—日本关系 东亚格局 演变
  • 简介:美国奥巴马政府自2009年以来,出于战略考虑,加大了对柬埔寨外交力度.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呈深化发展的趋势.本文试图在梳理美国在柬埔寨利益定位的基础上,分析奥巴马政府对柬政策调整的动因、手段、发展前景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 标签: 美国 柬埔寨 亚太再平衡 巧接触
  • 简介:50年代以后,菲华社会发生较大变化,对晋江籍社团的性质和职能也产生巨大影响.大体而言,菲华晋江籍社团的变化呈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尽管菲华的祖籍地情结一方面因社团本土化趋势而削弱,但其宗亲、同乡纽带却因为社团国际化趋势而加强.这种宗亲与同乡纽带被利用于跨国网络的建构,尤其是发展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祖籍地的关系.

  • 标签: 菲华晋江籍社团 祖籍地 变化 联系
  • 简介:引言据说,华人是所有民族中传统观念、宗亲观念和种族观念最强的人。许多华人奉为行为准则的谚语如”落叶归根”、“饮水思源”以及对违背传统者斥之为”数典忘祖”等可以作为这种感情态度的佐证。中国乃中央之国,她那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是其它所有国家无法与之伦比的。然而,历史似乎对华人开了个玩笑。与中国人对其渊源——国家、家庭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相反。一批接一批的中国移民在不同时间和由于不同的原因离乡背井到海外(包括菲律宾)寻找新住所。这种向海外的移民一直延续至今。今天,菲律宾已有80—90万华人,约占菲律宾总人口6000万的1.5%。

  • 标签: 华人社会 中国移民 二次大战 菲律宾人 居住国 当地华人
  • 简介:当前中美俄日欧五大战略力量之间的关系正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复杂的过渡时期,美国仍是影响中美俄、中美欧、中美日这三组三边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尽管美利用"9.11"事件在客观上增强了它对国际事务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力,但并不代表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被削弱.

  • 标签: 中美 国际政治 多极化 代表 冷战 大战略
  • 简介:<正>印度《星期日》周刊1986年52期就中国边防人员在自己领土上进行正常巡逻和其它活动一事共披露了一组文章九篇,意在配合印度的外交活动—企图证明目前为印度所侵占、原属我西藏门隅、洛隅、下察隅九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归属印度,并为加强扩军备战大造舆论。现将其中的一篇署名为“专家”的《谁有多么强大》一文透露的对我军实力的估计、印军实力和印度统治阶级在解决印中边界争端问题上态度变化的内幕整理如下:

  • 标签: 印度政府 统治阶级 中国领土 边界争端 外交活动 中国军队
  • 简介: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和新加坡南洋学会联合主办的"战后海外华人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25日至2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观海园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国内外专家与学者一百五十多人,其中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荷兰、西德等国家及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四十多人,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共有73篇。本刊征得该大会组织委员会的同意,也征得作者本人的同意,在本刊先行选刊了其中以中文撰写的有关东南亚地区的九篇论文,以飨读者。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历史学会 福建省厦门市 南洋研究所 东南亚地区 中国华侨
  • 简介: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宣布独立。独立后,印尼面临着巩固政治独立,改造殖民地经济结构,发展民族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等任务。经过印尼人民十年的努力奋斗,遭受战争巨大破坏的印尼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自1956年起,印尼开始实施'五年建设计划'(1956年至1960年)和'八年全面建设计划'(1961年至1968年)。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颠覆和破坏,印尼政局长期动荡不定,加上

  • 标签: 经济发展水平 印尼政府 政治独立 民族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