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乐谱是一种对音乐记录的方式,它在记录、表达和传承作曲家创意及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强化读谱教学,对了解乐曲中的深层含义,帮助演奏者提升其情感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首先分析了记谱和读谱的作用,并以古筝为例,探讨了读谱对古筝艺术的意义及其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望为古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 标签: 古筝专业 教学 读谱法 应用
  • 简介:最近,我专程走访了安庆市黄梅戏剧院总导演爱祥同志。我与爱祥过去虽未谋面,但他的名字,他的舞台形象,早在五十年代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在舞台上,他与黄梅戏艺术家王少舫、潘璟琍等人的合作演出中创造的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西厢记》中的张生、《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杨乃武,《刘介梅》中的刘介梅……特别是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孝子冤》中创造的感人至深的张孝形象,至今令我记忆

  • 标签: 王少舫 舞台形象 潘璟 刘介梅 合作演出 《西厢记》
  • 简介:汉字不仅仅是音形义一体的语言文字符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意资源。关注汉字的运用,并对广告中的汉字创意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与研究,是文字学家和广告学家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国内依托汉字音义创作的优秀获奖广告作品为例,归纳总结出了现代广告中汉字常用的音义创意及其特点,希望借此推动汉字音义在广告应用方面的发展进程。

  • 标签: 汉字 现代广告 创意法
  • 简介:大型襄垣秧歌剧《显》上演之后,获得社会各界以及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而我也在闹闹嚷嚷中着实晕晕乎乎了一阵子。一切归于平静之后,像所有小有成就者一样,成功之后的失落远远胜过初时的那点喜悦——自己看来无比重要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其实算不了什么!那么,所有的艰辛、努力、劳神、费心之付出,究竟又所为何来?观众的质疑新事物总是会受到质疑的,《显》剧也一样。尽管这些质疑被赞扬声盖过,但仍能从犄

  • 标签: 襄垣 创作谈 心证 赞扬声 仙堂寺 山西省晋剧院
  • 简介:精神胜利是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它不仅仅是阿Q所独有的。它实质上是人类思维方式中的一种类型.源自于原始思维中对语言文字魔力的迷信。它相信人类精神的绝对优势.迷恋语言文字的快感.沉迷于话语虚幻的权威所带来的愉悦。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布朗奇的悲剧就是这种与阿Q精神相一致的精神胜利的悲剧.

  • 标签: 《欲望号街车》 精神胜利法 布朗 田纳西.威廉斯 人类精神 语言文字
  • 简介:川南苗族芦笙舞,因珙县在夜郎时期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苗族复杂的迁徙历史而继承了传统夜郎乐舞“歌舞乐一体”的美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成为传统夜郎乐舞的宝贵遗珍。本文通过追溯川南珙县苗族芦笙舞与传统夜郎乐舞的关系,并以渡苗族乡的芦笙舞为例,从当代“乐舞一体”“多元化融合”的视域下,对其文化艺术价值在民俗文化中的体现与意义进行讨论,且对其传播传承方式的实施给予设想和建议。

  • 标签: 夜郎乐舞 罗渡苗族芦笙舞 当代视域 多元化融合 传承传播
  • 简介:中国画是最具有民族特质的一种艺术体系,在整个世界画坛独树一帜.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和中国独特的艺术审美密切相关联.几千年来,中国绘画审美也经历了"真趣"到"理趣"到"天趣"的一个发展历程,在每一种审美心理的指导下,必须会产生历史上各代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这种审美心理对我们今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同样也是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中国画 审美心理 “六法” 绘画技巧 张彦远 审美情趣
  • 简介:“咽音”这一术语——是以意大利文(Vocefaringea)翻译过来的。这一术语对许多学习声乐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其实咽音练声早在50年代起就已在我国掀起,但真正了解咽音练声法人并不多。造成此原因的,除传授此练声的师资较缺乏外,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过去大部分学习声

  • 标签: 咽音练声法 歌唱家 男中音 声乐研究 学习声乐 歌唱发音
  • 简介:20世纪捷克著名作曲家莱奥斯·亚纳切克(LeosJanacek,1854—1928)一生涉足音乐创作、评论、教学等多种领域,他的音乐创作风格继承了19世纪斯美塔纳、德沃夏克以来的捷克民族乐派以及捷克民间音乐的历史传统,为20世纪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歌剧《耶奴》创作于1894—1903年,作品以独特清新的风格展现出捷克民族音乐的特征。

  • 标签: 亚纳切克 歌剧 成熟期 20世纪 1903年 音乐创作
  • 简介:摘要逆向考察是一种很优秀的史学方法,对于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很有启发。许多史学工作者在自觉不自觉之间就运用了逆向考察,本文从分析冯文慈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逆向考察》一文着手,阐述逆向考察在中国古代音乐研究中的重要性。

  • 标签: 逆向考察法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公元1—2世纪罗马时代埃及雍地区木乃伊肖像画的特点,以及这些画像所反映出的深刻的精神内涵:埃及人对死后灵魂不灭进行全新诠释,活的永恒代替了古代埃及固定不变的永恒。作者认为。这种变化具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反映出罗马时代埃及人要求“复活”的社会内容。复活!复活!走出坟墓!走出坟墓!而这正是罗马统治下埃及人要求摆脱奴役、恢复传统的要求。罗马统治下的埃及民众具有强烈的摆脱束缚的要求,就在自己的坟墓里放进了最为鲜活的肖像画,使之变成了最奇特的、最美丽复活之地——进入墓室不再意味着人去另一个世界生活,相反,他们只是带着深沉的惋惜之情,携带着自己巨大的生命能量,进入到了一个复兴的圣地:在那里,他要靠着自己美丽的生命力去完成那使自己复活,也使埃及传统复活的重要使命。

  • 标签: 法雍 木乃伊肖像画 复活
  • 简介:斯宾德创作的《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1979)《莉莉·玛莲》(1980)《洛拉》(1981)《维罗尼卡·福斯的欲望》(1982)被称为其“女性四部曲”。在四部曲中.斯宾德着力于将情节叙事和对历史与现实的理性批判精神结合在一起.把“作家电影”的个人化风格与好莱坞电影的“可视性”融为一体.使影片既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又具备深刻的哲理思想和艺术深度。

  • 标签: 女性主义 后期创作 性别意识 好莱坞电影 理性批判精神 历史与现实
  • 简介: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主办的“CISD第五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于2018年11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东苑戏楼举办。此次论坛邀请了来自意大利的全才导演斯特诺·波达,以“作为整体艺术作品的歌剧设计”为论坛主题,来分享他自己的专业经验与创作感悟。

  • 标签: 舞台设计 艺术作品 歌剧 舞台美术 论坛 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