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CM7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MCM7的表达。结果MCM7的表达从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到浸润鳞癌呈渐进性的增高,各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具显著性(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MCM7的表达从良性到癌呈渐进性增高,有助于区分宫颈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恶性肿瘤组织,在宫颈癌变的过程中具有早期的诊断意义,有助于临床评估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MCM7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视野青光眼晚期显微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小视野青光眼晚期患者中选取45例,运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行显微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统计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5例小视野青光眼晚期患者有23例患者(51.11%)的视力明显改善,17例患者(37.78%)的视力维持不变,5例患者(11.11%)的视力下降。结论显微小梁切除术治疗小视野青光眼晚期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患者的视功能。

  • 标签: 小视野青光眼晚期 显微小梁切除术 安全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在微小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式的分析,研究颅内动脉瘤患者和类型和大小,采用64排128层进行检查。结果66例患者中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有14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2例,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9例,基底动脉动脉瘤31例。动脉瘤体的大小为3.9~32.7mm,平均为18.3±0.7mm,肿瘤的类型与大小于术中检查的结果一致,准确率高达100%。结论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很高,可以清楚的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64排128层CT 颅内动脉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采取细针穿刺活检(FNA)与BRAF V600E基因检测联合诊断价值。方法:45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为样本,就诊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结节直径均<1cm,术前均开展PHILIPS EPIQ5彩超2017 ACR版TI-RADS分级检查、FNA检查与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比分析诊断特异度、准确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FNAB与BRAF V600E诊断准确率更高,对比任一单一诊断结果,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并总结微小动脉瘤(直径≤3mm)的诊断和微创治疗经验,及3D-DSA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利用3D-DSA脑血管造影确诊的21例微小动脉瘤患者,分析诊断及治疗过程,总结微小动脉瘤的诊断及微创治疗经验,以及3D-DSA的应用体会。结果前交通动脉11瘤,后交通动脉瘤7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3例,21例中介入治疗8例,均完全闭塞,夹闭10例,3例保守治疗,门诊随访,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于微小动脉瘤,3D-DSA结合影像工作站重建,较传统2DDSA能明显增加其检出率及检出精确性,对手术评估及计划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2DDSA结合3DDSA重建,可以认为是检出微小动脉瘤的“金标准”。

  • 标签: 颅内 微小动脉瘤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手术夹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与临床效果,探索其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建立逆转录用以检测APL患者的PML/RAR。结果RT-PCR方法敏感而可重复。治疗前APL患者的RT-PCR阳性率为90.63%(29/32),而维甲酸或化疗诱导完全缓解后MRD阳性率为43.75%(14/32)。MRD阳性可以作为缓解后预测APL患者复发的指标,且有助于减少复发。结论RT-PCR是检测APL患者的MRD和作为预测复发的指标。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Growth-promotingFactor,pHGF)对大鼠微小病变肾病(MCD)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rgrinLinkedKinase,ILK)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HGF干预组各24只,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pHGF干预模型组于造模2周后腹腔注射pHGF30mg/kg,电镜观察大鼠肾小球足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观察各组大鼠在4周内肾小球足细胞中ILK表达情况。结果①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7天和14天足细胞广泛足突融合;pHGF干预模型组足细胞的足突变形、融合较模型组有所减轻;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小球ILK蛋白的表达7天减少,14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pHGF干预模型组大鼠肾小球ILK蛋白的表达第21天出现减少,第28天达到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ILK表达增加及分布异常,与足细胞病变密切相关,可能是判断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及导致蛋白尿原因的一个早期重要指标。②pHGF能抑制微小病变肾病大鼠肾小球ILK蛋白的表达,对MCD在肾脏结构及功能上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

  • 标签: 阿霉素肾病 整合素连接激酶 促肝细胞生长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AF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基因组中微卫星DNA(STR)的关系。方法肝癌组是肝癌住院患者,共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在37岁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62.17岁。对照组是100位无肝癌的健康个体,年龄、性别、种族与肝癌组相匹配。以静脉血采血。STR采用PCR和五色荧光自动检测技术进行检测,AFP含量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结果肝癌组中AF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携带D2S1338-26基因位点的肝癌患者AFP含量明显低于未携带该基因位点者。结论D2S1338-26基因位点可能在抑制AFP产生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 标签: 肝癌 AFP ST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中 PD-L1 的表达水平及其预后意义。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随机选择 98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聚合酶连反应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并根据 PCR 检测结果为标准,对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 PD-L1 染色。结果: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与年龄、肿瘤大小、PD-L1 表达阳性有关(P < 0.05)。PD-L1 表达水平与阳性评分,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其表达水平与阳性评分,是患者预后预测指标之一,患者可通过转移灶活检,获取 PD-L1 表达水平及模式。

  • 标签: 高度微卫星不稳定 胃癌 PD-L1 表达水平 预后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DNA改变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方法检测bcl-2/IgH基因重排;选取14号染色体上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检测37例B细胞淋巴瘤中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结果37例B细胞淋巴瘤中,bcl-2/IgH基因重排频率为24.3%(9/37);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为48.6%(18/37),杂合性缺失发生率为40.5%(15/37),其中D14S65位点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频率较高,分别为29.7%(11/37)和27%(10/37).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D14S65位点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有关(P<0.05),与杂合性缺失无关(P>0.05);但D14S45位点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无关(P>0.05).结论D14S65是B细胞淋巴瘤中敏感的检测位点,bcl-2/IgH基因重排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共同导致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

  • 标签: 淋巴瘤 B细胞 基因 BCL-2 微卫星不稳定性 杂合子丢失 基因重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微小型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FTS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微小型甲状腺癌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FTS,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总并发症率均低于参照组,组内比对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研究组高于参照组,数据存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FTS 微小型 甲状腺癌 围手术期
  • 简介:一只卑微的工蚁.孔武有力可举数十倍于自身的重量,却只能活几个星期。一只美丽的蝴蝶,历经破蛹而出的痛苦.却可能朝生暮死……相比起健康而言.生命中一切其他的都只不过是0.而健康.才是唯一使一切奋斗、一切执著、一切谋划变得有意义的那个1.

  • 标签: 生命 人物 记忆 卫星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