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Y)检查技术在小肠肿瘤性病变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良恶性肿瘤,所收集病例术前均先行螺旋CT常规平扫,其后行MDCT增强扫描和多种重建显示技术检查,检查前口服足量对比剂。结果17例小肠肿瘤均得到良好显示,其中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10例。结论MD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结合多种重建显示技术,对小肠良恶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恶性肿瘤分期方面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MDCT 小肠肿瘤 对比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57例肺结节疾病患者,将其X线与螺旋CT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螺旋CT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医技实践。结果57例肺结节患者经螺旋CT诊断,特异性达91.22%,假性率仅为3.50%。结论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诊断中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肺结节 螺旋CT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胆道梗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双源CT扫描,薄层数据进行胆道多平面重组,对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性梗阻病变32例,其中肝外胆管结石27例,单纯炎性狭窄5例,双源CT定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3.75%、100%;恶性梗阻病变18例,其中胰头癌9例,胆管癌5例,胆囊癌侵犯胆管2例,壶腹部癌2例,双源CT定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8.89%、100%,总体50例中定性准确率92%,定位准确率100%。结论双源CT胆道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梗阻扩张的胆道结构,提高对梗阻部位的定位、定性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胆道梗阻 多平面重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我院治疗的73例疑似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对比分析螺旋CT扫描技术的诊断结果及病理学的诊断结果。结果在所有疑似肺结节患者中,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出61例患者为阳性,阳性诊断率为83.56%;病理学诊断出62例为阳性,阳性诊断率为84.93%;螺旋CT扫描技术与病理学的诊断结果吻合度为98.39%,两者阳性诊断率无显著差异(x2=0.0516,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探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其准确度非常高,与病理学检测结果十分接近,可以在临床肺结节诊断时广泛使用。

  • 标签: 螺旋CT扫描技术 肺结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技术(VSD)用于治疗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接受负压吸附技术治疗的40例小腿开放骨折患者,随访调查不同时间内创伤面愈合情况,根据时间和治愈情况来评价负压吸附技术在手术中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治疗效果,并且统计上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在术后1周内治愈4例,第2周18例,第3周12例,大于3周6例,并且统计创面出血3例,手术中疼痛3例,细菌感染6例。结论治愈疗效、创面出血、术中疼痛和细菌感染情况与负压吸附技术手术操作不良有关,需要密切关注负压值和封闭无菌,并且加强术中的护理和术后康复护理。

  • 标签: 负压吸引技术 软组织缺损创面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方法,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将其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传统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随机选择注射部位,改进组采用改进皮下注射法轮换注射法。结果改进组注射疼痛及瘀斑明显少于传统组。结论采用轮换垂直皮下注射可以明显降低皮下出血及瘀斑的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 瘀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咳嗽患儿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结果,探讨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在儿童慢性咳嗽中的病因诊断、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对原因不明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反复或持续性咳嗽时间超过1个月的慢性咳嗽患儿180例进行无痛电子支气管镜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患儿电子支气管镜诊断依次气管内膜炎症80例,气道狭窄16例;气管支气管开口异常12例、气管支气管软化症11例;气管支气管异物10例、会厌软骨软化5例;声门下血管瘤及气管食管瘘各1例;余44例未见明显异常。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检查阳性30例,常规细胞分类计数异常70例。结论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术及肺泡灌洗液病原学、细胞分类计数检查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病原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对气道畸形及气管异物、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咳嗽 电子支气管镜 儿童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病因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了5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深度压疮的护理。方法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引流管路通畅,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观察创面局部变化,做好体位护理是关键。结果5例患者创面瘢痕愈合。结论在VSD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治疗深度压疮过程中,细致到位的护理,对于提高疗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压疮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4排螺旋诊断肺动脉栓塞39例,图像后处理采用MPR、CPR、MIP、VR。结果39例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均可清晰显示。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栓子的形态及栓塞范围,其安全、快速、无创及诊断准确在肺动脉栓塞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64排CT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麻技术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0年10月在局部麻醉下施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17例,对患者合并症、手术时间、术后早期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平均总住院费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1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麻醉效果满意。切口疼痛轻微,无切口感染或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原有合并症病情稳定。随访2~45个月无复发。结论局麻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经济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

  • 标签: 局部麻醉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对结核病患者进行抗酸杆菌检测,查找到结核分枝杆菌是当前国内外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近一年多,我院将液基细胞学薄层制片技术应用到对结核病抗酸杆菌的检测中,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本技术克服了普通荧光染色法检出率不高,敏感性不强之不足,显著提高了检出率,增强了敏感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简便易行、经济实惠,便于推广,不失为一种诊断结核病较为快捷、敏感的好方法。

  • 标签: 液基细胞 制版技术 抗酸杆菌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进行小切口有限开窗手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分析。方法与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疗效比较,根据JOA关于下腰痛的评分系统评价采用小切口小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疗效。结果与结论小切口组与传统手术组在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改善率、体征改善率和总体治疗改善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认为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小切口小开窗技术是一种简单、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疗效较好的手术术式,进一步提高小切口小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 标签: 小切口小开窗术 内固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早期综合康复技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病人均给予依达拉奉、红花注射液治疗,并防治脑水肿、稳定颅内压、对症支持等常规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同时加用综合康复技术。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改良Barthe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组间改良Barthel评分比较亦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他t=5.312,P<0.01)。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技术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超早期综合康复技术 急性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49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49例LC均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7分钟。失血30~135ml。67例置硅胶管引流,24~72小时后拔除。术后6~72小时,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4~9天,平均7天,21~42天愈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已无技术壁垒,对腹腔镜技术过关有经验的医生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安全输血中联合应用ELISA和PCR技术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医院患者和献血员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DNA含量检测。结果经ELISA法检测,346例医院患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62份,其中呈HBV-DNA阳性1份(1.5%);在300例初筛合格的献血员标本中,6份呈HBV-DNA阳性(2%),其中222份ELISA法全阴性的标本检出HBV-DNA阳性2份(0.9%)。结论本地区人群存在HBsAg阴性的HBV感染;在安全输血中联合应用ELISA和PCR技术检测HBV感染,对提高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聚合酶链反应 献血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学、经济实惠的手术缝合方式,以尽可能地减少术后盆腔粘连。方法我院妇产科于2004年-2010年间在传统连续缝合、褥式缝合的基础上改良连续褥式内缝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脏器的缝合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术中切口创面光滑,无缝线外露。术后48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来我院行再次手术,术中均未见粘连。结论改良式连续褥式内缝技术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相比临床常用的防粘连生物制剂价格更低廉,从而减轻了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式连续褥式内缝技术 盆腔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