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王世民教授是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方剂学老师,曾任山西中医学院院长,首批山西省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医专家,现为第三届国医大师。王老临床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男科疾病,并善于应用食疗药膳,提倡方剂辨证。小柴胡龙骨牡蛎汤是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味龙骨牡蛎而成,王老常用此治疗郁证等内科杂病属肝郁气滞者,临床疗效颇佳。

  • 标签: 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疏通少阳 重镇安神 王世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确定双泽清颗粒罐组逆流提取的产业化生产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大黄酚的转移率和浸膏得率的加权得分为综合评价指标,考察每罐每次提取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温度及混合药材粉碎粒度对提取工艺的综合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并通过中试放大,考察工艺的稳定性,并与原工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最佳工艺为混合药材粉碎成中粉粒度、3罐逆流提取,每罐每次加入12倍量水、提取溶剂保持在70℃提取,每次提取40min。结论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应用于本品的提取工艺中具有显著性优势,优选的工艺参数稳定可行。

  • 标签: 双泽清脂颗粒 罐组式逆流提取 正交试验 技术改造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随访分析3M树脂修复80例间隙过大的正中前牙,比较不同充填方式以及是否涂布表面封闭的临床效果,为有效预防微渗漏提供一些临床数据。方法:将40名患者的间隙过大的80颗正中前牙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人40颗牙,再把A、B两组随机平分为A1、A2组和B1、B2组,每组10人20颗牙,A、B两组均使用3M自酸蚀粘结及3M树脂,分别按传统分层及分割增量两种方式充填,A1、B1两组充填抛光后涂抹封闭,A2、B2组充填抛光后不涂封闭。于术后6个月、2年复查,观察四组的充填效果。结论:A1、B1、B2组的充填效果令人满意。提示分割增量充填有助于降低聚合收缩对粘结产生的不利影响:A1、B1组显示表面封闭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和穿透性,能明显减少微渗漏的发生。

  • 标签: 复合树脂 聚合收缩 分割增量充填 表面封闭剂 微渗漏
  • 简介:目的:评价针刺复合静脉麻醉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接受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手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麻醉的方法,观察2组镇痛镇静效果、静脉麻醉药的用量、术中打鼾和呼吸抑制发生率以及麻醉前、术毕、术后第1天血清皮质醇(Cor)含量的变化。结果:2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在观察组不用异丙酚的情况下,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的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打鼾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Cor含量的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麻醉前和术毕血清Cor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早上血清Cor含量较麻醉前和术毕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复合静脉麻醉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手术镇痛镇静效果良好,能够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降低术中打鼾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并可以降低术后应激反应。

  • 标签: 针刺复合麻醉 微波消融术 镇痛 镇静 血清皮质醇 甲状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①SF组(舒芬太尼015mg);②B组(布托啡诺15mg);③SF+B组(舒芬太尼01mg+布托啡诺6mg)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分别接受上述药物分别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20ml,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h、4h、12h、24h、48h各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48h内三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SF组和SF+B组两组的平均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B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SF组和SF+B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SF+B组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布托啡诺联合应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布托啡诺 腹部手术
  • 简介:随着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发展,社会竞争、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等诸多压力,以及物理、感染、创伤、手术等因素导致急性肠道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 标签: 急性肠道功能衰竭 中医药疗法
  • 简介:在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理论中占主要地位的“衰竭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自由基,,学说都与机体线粒体功能有密切的关系;线粒体具有摄取、释放、调节胞浆Ca^2+浓度的作用,从而影响ATP合成、ATP酶的功能、肌肉收缩机能;力竭运动自由基增多和质过氧化加强通过黄嘌呤氧化酶途径、线粒体呼吸链途径和自由基防御系统受损途径,作用于线粒体从而引起疲劳;对运动性疲劳与线粒体功能作一综述。

  • 标签: 运动性疲劳 线粒体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