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剂量布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麻醉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57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分别给予小剂量布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对照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78%和8.3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人行手术采用小剂量布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布比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罗哌卡因 腰硬外麻醉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夫定(Telbivudine,LdT)替换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抗乙肝病毒治疗144周以上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共收集71例慢乙肝患者,LdT组为31例既往ADV治疗后改用LdT治疗144周以上的患者;恩替卡韦(entecavir,ETV)组为40例既往ADV治疗后改用ETV治疗144周以上的患者,比较两组基线及治疗期间第24,48,72,96,120以及144周病毒学应答率、DNA水平降幅及观察期间波动情况、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谷丙转氨酶(ALT)波动情况。结果LDT组及ETV组病毒学不可检测、DNA水平降幅无明显差异,观察期间两组DNA水平较为平稳,未见较大波动;治疗前期LDT组HBeAg阴转率显著优于ETV组,24周时两组间阴转率趋于一致;LDT组有1病例于24周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期间两组ALT均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且维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结论在慢乙肝患者长疗程抗病毒治疗中,较ADV单药治疗,换用LDT序贯治疗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案,且LDT抗病毒疗效相较ETV并无较大差异。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替比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氟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对中重度术后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使用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在手术以后需要进行镇痛的200例中重度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安慰剂进行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氟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进行镇痛治疗。对比两组给药以后的疼痛缓解程度以及给药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给药以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用药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对于中重度术后疼痛患者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 中重度术后 疼痛患者 止痛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替诺福韦酯和替夫定在临床中对妊娠慢性乙肝治疗和及母婴阻断所具有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慢性乙肝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抽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予以对照组患者替夫定治疗,予以研究组替诺福韦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变化、转阴情况及母婴阻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均有明显变化,但研究组患者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转阴率明显较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转阴率和母婴阻断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治疗中予以妊娠慢性乙肝患者替诺福韦酯治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有效提升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降低婴儿患病风险,具有较高临床治疗应用价值。

  • 标签: 替诺福韦酯 替比夫定 妊娠慢性乙肝 母婴阻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28名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平均一组75人,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考虑全面,从各方面来照顾患者,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对诊疗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为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想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合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吡柔星、丝裂霉素、吉西他滨三个药物膀胱灌注化疗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行膀胱灌注化疗,35例行丝裂霉素灌注,40例行吡柔星灌注,32例行吉西他滨灌注。分析三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丝裂霉素组11例复发(31.4%),吡柔星组10例复发(25%),吉西他滨组5例复发(15.6%),三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丝裂霉素组10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4例出现血尿,2例患者出现皮疹。吡柔星组患者13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5例出现血尿,无患者出现皮疹等过敏现象;吉西他滨组6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2例出现血尿,1例患者出现皮疹。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吡柔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吡柔比星 丝裂霉素 吉西他滨 膀胱灌注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