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必要性及重要性,尤其是在儿科静脉穿刺技术中的作用更为突出。随着现在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儿童心理、社会因素在儿科中的地位越来越被广大护理工作者所重视,儿童心理护理在整个治疗、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尤其在住院患儿整个住院治疗期间更为突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科室收治的1例黄疸新生儿予以外动脉同步换血(英文简称PAET)治疗,重点强化术前以及术中和相应术后实际护理。结果对1例黄疸病症新生儿予以全面术前以及术中和术后良好护理,患儿换血治疗顺利,皮胆红素11.3mg/dl已恢复正常。结论对存在黄疸病症患儿予以PAET治疗时实施全面有效护理能够促进治疗成功。

  • 标签: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疗法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104例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评分、护理依从性评分、渗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干预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中,主要有患者全身因素、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障碍、药物因素、情绪紧张、管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健康教育不全面等。护理之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评分、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渗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较多,主要有患者因素、药物因素、护士操作技术和健康教育不全面等,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症状消除,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护理依从性提高,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外周介入术 穿刺口渗血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探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过程中常见职业危害,针对利器损伤、细胞毒性药物危害、化学消毒剂、噪音及职业劳损、紫外线危害等静配中心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通过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执行细胞毒性药物安全操作规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防护工作,可减轻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损害,真正达到职业安全防护。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对于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设立PIVAS后收治的20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由PIVAS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并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均由病区护士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于病区治疗室自行完成药品调配。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护理人员的直接护理时间、静脉用药调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直接护理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用药调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不合理情况共计发生11例(0.55%),对照组为64例(5.33%),P<0.05。结论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显著缩短了静脉用药调配时间,延长了病区护士为患者进行直接护理的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减少了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优质护理 用药调配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在规范临床用药,提高用药质量,促进药物合理使用,保障病人用药安全,预防职业暴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院从层流台管理、配置间清洁消毒管理、设备维护管理、废弃物管理等方面加强有效管理,确保药物成品质量,保证输液安全,收到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配置间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穿刺术对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7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穿刺术治疗,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穿刺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很好的微创性,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腔穿刺置管术 自发性气胸 术中输液量 微创性 术后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脱出轻者患者丢失血液,重者会给患者造成生命危险,分析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脱出的原因,从各个环节入手,采取针对性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杜绝动静脉内瘘穿刺针脱出事故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穿刺 内瘘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理干预对于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极其效果。方法成立护理小组对小儿穿刺进行考察管理,其中主要考察我院儿科,分别分析其现状和影响因素,并对于实施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干预后我院儿科的患儿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小儿静脉穿利率和家属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护理管理 静脉穿刺 成功率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透析动静脉穿刺处渗血防治方法探讨。方法2015年我中心通过内瘘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患者30名,全年进行血液透析3692次,2016年针对以上患者分两组进行测试,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渗血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心理因素与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职的护士60名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护士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护士在心理状态较好情况下,穿刺成功率为95.8%;在处于心理较为恐惧的情况下,穿刺成功率为60.7%;在处于心理较为紧张的情况下,穿刺成功率为68.8%;在处于心理较为忧郁的情况下,静脉穿刺成功率为54.4%。结论护士的心理因素与静脉穿刺成功率呈正相关性,因此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是提升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护士 心理因素 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影响的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7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选择穿刺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35例。对照组穿刺应用区域穿刺法,观察组穿刺应用绳梯式穿刺法,进行两组治疗后穿刺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结果对照组35例患者中出现血管瘤14例、内漏狭窄或闭塞8例、血栓7例,具有82.9%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35例患者中出现血管瘤3例、内漏狭窄或闭塞2例、血栓1例,具有17.1%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29例出现穿刺疼痛,15例穿刺渗血,11例皮下血肿;观察组穿刺渗血8例,皮下血肿4例,穿刺疼痛20例。观察组穿刺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绳梯式穿刺法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使得穿刺效果得到改善,促进疗效显著提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绳梯式穿刺法 区域穿刺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穿刺方法在动静脉内瘘早期应用中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时间在2016年4月22日—2017年4月20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止血带压迫穿刺、不进行止血带压迫穿刺,对比2组穿刺结果、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压迫时间=2.24±0.14秒、渗血次数1次,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动脉穿刺次数=410次,成功次数为407次,其成功率为99.27%,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不进止血带压迫穿刺,利用手指按压可更加灵活的控制压迫内瘘血管的压力,缩短压迫的时间,可避免因为血管壁较薄而导致其在穿刺时出现的皮下血肿现象,可推广。

  • 标签: 穿刺方法 动静脉内瘘 早期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湿热敷法预防肘下盲穿式PICC后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肘下盲穿式PICC后,常规给予干热敷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我科行肘下盲穿式PICC后,给予湿热敷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86例患者中,静脉炎发生18例,发生率为20.9%,观察组的86例患者中,静脉炎发生7例,发生率为8.1%,观察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湿热敷法对肘下盲穿式PICC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有预防作用,此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尤其山区贫困地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湿热敷 预防 肘下盲穿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感受,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护理,以便提高患者对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满意度与舒适度。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患者,对其使用情况与感受进行分析。结果86例患者,共接受101次静脉留置套管针治疗,其中71例只接受1次治疗,占82.6%;15例再次接受注射,占17.4%;静脉留置时间3~7天。48例患者(55.8%)觉得比较舒适,无任何担心;3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心与焦虑情况,占44.2%。结论通过对患者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感受进行分析,需要提高患者对静脉留置套管针的使用满意度,并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水平,确保患者在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时感受到舒适与安全。

  • 标签: 静脉留置套管针 病人 感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中的院内感染预防方法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2014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中以全程质控感染预防管理作为观察组,2015年—2016年一年未实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中以全程质控感染预防管理前作为对照组。对全程质控感染预防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对全程质控感染预防管理前后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施全程质控感染预防管理前后之间各项操作均趋于规范,因配药时未严格执行规范操作、药液存放运输不符合要求、配置环境空气消毒不合格、配药人员手消毒不合格率均小于实施前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全程质控感染预防管理能够很好的提高工作质量,能够有效的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出现误差,从而有效的避免和降低院内感染。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再生医疗器械 全程质控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给药配置中心建立对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为2016年1月—7月配置中心建立前的静脉给药医生处方,随机抽取8486张。研究组为2016年8月—2017年2月配置中心建立后的静脉给药医生处方,随机抽取8450张。两组均选择神经外科、心胸外科两个科室。对比两组处方缺陷、药品质量管理缺陷发生情况,以及各科室配药时间。结果研究组处方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药品质量管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配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能缩短科室配药时间,实现把护士还给病人,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临床护理 护理缺陷 配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精细化管理在静脉配置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我院静脉配置中心静脉药物处方单40例,为对照组,主要选择常规管理方式,包括流程控,医嘱分析等内容。在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静脉配置中心药物处方单40份,为观察组,选择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比较分析两组中的医嘱、排药后差药或是退药问题、成品核对差错或是送药差错等情况的差错发生率,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差错发生为1起,占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错发生率为8起,占20%,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静脉配置中心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对静脉配置中心问题医嘱管理对策、排药后差错和成品核对问题、退药问题等问题进行分析,精细化处理这些问题,改善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减少差错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静脉配置中心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液中针对不同浅表静脉的不同穿刺角度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266例行浅表静脉穿刺输液患者资料,对不同的浅表静脉采用不同的角度穿刺的成功率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66例患者总体成功257例,失败9例,总体穿刺成功率96.6%。结论根据不同位置的浅表静脉采用不同的角度穿刺,减轻了患者因单一穿刺角度的失败而导致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不同的角度穿刺应对不同血管,提高对血管的应用率,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浅表静脉 静脉输液 穿刺角度 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