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降温速率制备方法对冰冻血小板凝血质量的影响,以选择最优降温速率。方法收集16例健康捐血者200ml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按照不同冷冻速率(A组1℃/min、B组10℃/min、C组20℃/min)冰冻血小板,储存1周后复温,测定血小板凝血质量,与对照组(新鲜血小板)及(D组)非程序降温组比较。结果A、B、C、D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小板计数、回收率及聚集率均明显高于A、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CD42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CD62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冻血小板凝血质量受降温速率影响比较大,10℃/min为最优降温速率。

  • 标签: 降温速率 冰冻血小板 凝血质量
  • 简介:背景: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凶险,但目前对超急性期的辅助诊断主要靠心电图,实验主要利用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的优点,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技术观测犬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内膜下层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层心肌径向峰值应变及应变达峰时间,分析其力学变化特征。方法:16只Beagle犬,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第一对角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同步记录心电图,在组织速度成像模式下,分别在急性心肌梗死前、后采集标准心尖短轴切面的连续5个完整心动周期内的二维动态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像,存于TDI-Q工作站。分别观测梗死区缺血前、后局部及心内膜下层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层心肌径向峰值应变及应变达峰时间。结果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局部以及心内膜下层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层心肌的峰值应变较梗死前明显降低(P〈0.05);梗死区心肌各层次间峰值应变梯度消失;梗死区局部以及各层次心肌达峰时间均较缺血前延长(P〈0.05)。同时观察到梗死区基础状态心内膜下心肌及中层心肌分别与其局部心肌的峰值应变呈正相关(r=0.617,P〈0.01;r=0.556,P〈0.01),而与梗死区则无相关性(r=0.338,P〉0.05;r=0.218,P〉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不同层次心肌间峰值应变梯度消失,局部及不同层次心肌峰值应变明显减低,而达峰时间明显延长,是梗死区心肌结构异常、功能障碍的反映,从而导致心脏整体运动不协调,引起心脏整体的非同步化运动,是触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力学机制之一。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急性心肌梗死 应变成像 超声心动图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骨矿物盐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过程中改变的意义。方法:选用5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激素造模组每周一次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辉瑞生物)4mg/kg,至第8周末停药,该组动物分别在四个不同时间段处死。正常对照组每周一次臀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上述各组动物均肌内注射青霉素钠15万u/只,每周2次预防感染。各组分别于处理后的第2、4、8、10周测定股骨头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并检测血清钙、磷水平,同时观察其体重、精神、毛发情况等一般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动物造模1周后体重开始进行性下降,股骨颈骨密度从第2周开始、股骨头骨密度从第4周开始显著下降(P〈0.05,P〈O.01),且激素造模组10周时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低于第8周时(火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血清钙、磷水平均从第2周开始即显著显著降低(火0.05,P〈O.01),且激素造模组10周时血清钙水平明显低于第8周时(P〈0.05)。结论:本次实验发现,给予激素后,动物模型中的股骨头坏死迅速出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股骨头、颈骨密度降低及骨矿物盐平衡的破坏有关。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激素 骨密度 血钙 血磷
  • 简介:目的探讨铁调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贫血治疗中对铁稳态的调节作用,及与铁剂补充、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应用的相互影响,探求恢复机体铁稳态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的32例MHD患者,HD时间6月以上,血红蛋白低于110g/L,给予常规补铁及EPO治疗,应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分析其与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与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saturation,TSAT)以及红细胞生成、铁剂补充和EPO应用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结果MHD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4±124.2ng/L比72.4±12.3ng/L,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铁调素与血清铁、SF及TSAT正相关(r分别为0.68,0.62,0.7,P值分别为0.005,0.004,0.001),与网织红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3,P=0.015)。常规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铁调素,但于2周后血液透析前血清铁调素水平几乎可恢复至原水平。在贫血治疗中,EPO应用而非静脉补铁可显著降低铁调素水平,改善贫血的同时促进了铁的利用。结论MHD患者铁调素显著升高,参与了铁代谢紊乱的发病和红细胞生成的调控;及时有效的清除铁调素和足量EPO应用可改善红细胞生成及铁的循环利用,恢复机体铁稳态,防止铁超载对机体的进一步损伤。

  • 标签: 铁调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 铁稳态 贫血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THA)后外侧结构重建前后的髋关节生物力学变化。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行人工THA手术患者9例10髋,其中股骨头坏死患者3例4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患者侧3例3髋(CroweⅠ型2例,CroweⅡ型1例),股骨颈骨折3例3髋;男4例,女5例;年龄41-75岁,平均59.67岁。常规采用后外侧入路、生物型假体。所有患者均行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复,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复前后分别测定髋关节内收、外展0°,屈曲45°和屈曲90°内旋时,关节即将脱位时扭矩的大小,观察股骨大转子后方有无骨折、关节囊及外旋肌群有无撕裂、缝线有无开结及断线、坐骨神经损伤。结果关节囊及外旋肌群缝合前后扭矩有显著增加,屈髋45°时,缝合前扭矩测量为(7.88±5.87)N·m,缝合后扭矩为(14.03±6.81)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髋90°时,缝合前扭矩测量为(12.22±3.58)N·m,缝合后扭矩为(17.15±5.81)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现1例大粗隆后缘骨折,1例后外侧结构缝合打结后,线结松动,1例缝线断裂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无关节脱位发生,无坐骨神经损伤。结论THA术中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的修复可显著改善THA术后关节即刻稳定性。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囊 髋脱位
  • 简介:【目的】观察世居平原男性青年高原习服各时程淋巴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和自噬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27例世居平原武警新兵急进高原,分别在移居高原3、7、90d检测淋巴细胞线粒体DNA(mtDNA)中8-oxodG含量、mtDNA拷贝数、PGC-1α、Tfam、Bnip3和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与平原阶段比较,移居高原3d和7d,mtDNA拷贝数、8-oxodG含量、PGC-1α、Tram、BniP3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移居高原90d,mtDNA拷贝数、PGC-1α和Tfa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Bnip3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O.01)。与移居高原7d比较,移居高原90d,mtDNA拷贝数、8-oxodG含量、PGC-1α和Tfa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O.05~0.01),Bnip3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原低氧习服初期,淋巴细胞线粒体重构主要依赖于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以提高线粒体数量;而在高原习服后期主要依赖于线粒体白噬增加以提高线粒体质量。

  • 标签: 高原习服 线粒体生物合成 线粒体数量 线粒体自噬 氧化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0μg/min≤UAER〈200μg/min)、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每组各22例。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各组ScysC、UAER、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结果在正常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比较中,ScysC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UN、SCr、UAE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ScysC、UA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及正常蛋白尿组比较,ScysC、UAER、BUN、S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ysC升高可早期反映糖尿病肾功能受损,并且随着肾病发展呈升高趋势。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血尿素氮 白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前后CA125变化对上皮性卵巢癌疗效、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诊断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共100例。根据10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疗2个疗程后CA125下降(%)分为3组A组CA125下降>75%,B组(CA125下降50%~75%);C组(CA125下降小于50%)。比较三组之间的生存时间。比较A组、B组和C组生存时间。结果A组、B组和C组生存时间分别为45.8±12.6天、32.6±8.9天、26.8±7.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化疗后CA125下降比例越大说明患者预后生存时间越久。

  • 标签: 化疗 CA125 上皮性卵巢癌 生存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0-01
  • 简介: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抗CCP抗体在不同中医证候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101例RA住院患者资料,观察其抗CCP抗体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红细胞沉降率(ESR)、抗溶血性链球菌"O"(ASO)、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Ig)的关系。结果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证、痰瘀互结证、风寒阻络证、肝肾亏虚证四个中医证候中,在湿热痹阻证中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抗CCP抗体与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hs-CRP呈正相关(P〈0.05),与酸性糖蛋白呈正相关(P〈0.01)、与RF、ASO呈负相关。结论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升高显著,且与炎症指标呈正相关,在中医证型中的湿热痹阻证中的阳性率升高明显,可作为疾病活动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关节炎 类风湿 证候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后双侧ACL内本体感受器的形态及功能变化及其机制。方法使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造单侧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模型,4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分别于术后2、4、6个月各取4只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腘绳肌肌电图检测,之后取前交叉韧带行氯化金染色检查,评估韧带内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情况。结果损伤侧随着时间延长,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逐渐延长和波幅逐渐下降,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逐渐减少,异形的本体感受器增多、体积缩小,并出现部分结构缺失,与对侧及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侧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与对照组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和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ACL损伤后其本体感受器出现数量减少、结构异常,但是在短期内依然能发挥一定功能,随损伤时间延长其作用逐渐减弱。而对侧膝关节似乎也有本体感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本体感受器 肌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发现掺锶的聚磷酸钙材料对单独培养内皮细胞或成骨细胞的行为有显著促进作用。目的:观察掺锶聚磷酸钙对共培养下成骨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行为和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以2∶1的浓度比接种于24孔板中,然后再分别加入掺锶聚磷酸钙、聚磷酸钙与羟基磷灰石,共培养7d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与聚磷酸钙与羟基磷灰石相比,在掺锶聚磷酸钙表面生长的细胞呈现更加良好的形态,细胞融合生长形成单层覆盖在材料表面,并且在材料表面有一定的跨度生长,说明掺锶聚磷酸钙材料能促进内皮细胞在其上黏附、伸展,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掺锶聚磷酸钙组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显高于聚磷酸钙组和羟基磷灰石组(P〈0.05),说明掺锶聚磷酸钙可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掺锶聚磷酸钙 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1.唐山市工人医院超声心动科;2.唐山市康复医院超声科;3.唐山市工人医院风湿科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治疗前后的右心功能指标,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同期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PAH的情况,将其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组(A组)、中度肺动脉高压组(B组)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C组),三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测参数有右心室舒张期容积(RVED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反流压力阶差(TRPG)。结果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显示,A、B两组患者的RVEDV、RVEF、TRPG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的RVEDV、RVEF、TRPG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前后右心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经治疗后可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右心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脂素、脂联素的临床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共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以及大量蛋白尿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所有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患者体内的内脂素、脂联素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另外还需要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等,然后将几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各项检测发现研究组患者体内的血清内脂素、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微量蛋白尿组患者和大量蛋白尿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一些列的检测与观察、分析发现CRP、内脂素、脂联素三者含量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检测三者的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评估、预防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2 型糖尿病肾病 不同时期 CRP 内脂素 脂联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85-02
  • 简介:目的复制中子和叫线致肠道损伤的体外模型,探讨P13K/Akt通路的变化规律及IL-11对其调控作用,为阐明中子和γ线致伤差异的分子机制并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Gy中子和10Gy1射线照射IEC-6大鼠肠上皮细胞,并于照射前12h或照射后即刻给予100ng/mt的rhIL-11,采用Westernblot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IEC-6细胞P13K、PDKl、PTEN和Akt表达及活化的变化。结果^y射线照射后6h,IEC-6细胞P13K表达和Akt活化减弱,Akt表达、PDKl及PTEN活化增加;IL-11处理组P13K表达和Akt活化增加,Akt表达、PDKl及PTEN活化减弱。中子照后6h,IEC-6细胞P13K表达减少,24h恢复;照后6-24h,PDKl及trFEN活化增加,Akt活化减弱,程度较γ线更重;IL-11处理组照后6-24h,P13K表达和Akt活化增强,PDKl和PTEN活化减弱,但效果不如在.γ线时显著。结论中子射线对肠上皮细胞P13K/Akt通路活化作用较γ射线更重,且IL-11对抗P13K/Akt通路抑制效果不如γ线时显著。这可能是中子和γ线致伤差异的分子机制,也是中子辐射防护更难的原因。

  • 标签: 中子 γ射线 肠上皮细胞 大鼠 IL-11 PI3K/AKT
  • 简介: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很难有效解决患者免疫耐受机制缺失的问题。随着干细胞再生医学的发展,应用干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成为热点。目前国内外对于细胞移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少有报道。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h1/Th2、Treg变化的影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br〉方法:1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中27例为对照组,给予非类固醇抗炎药和抗风湿药,153例为治疗组,静脉输注细胞数为4×10^7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40mL,用药方案与对照组相同,76例患者在第1次细胞治疗的三四个月后接受了2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随访治疗后3,6个月进行临床有效性评估(DAS28、HAQ、ACR20)、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T细胞亚群、Th细胞因子检测。部分2次细胞治疗患者随访至8个月检测Treg、T细胞亚群。结果与结论:①随访3个月时,细胞治疗组DAS28评分、HAQ评分、ACR20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3,6个月的DAS28评分、HA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1),2次治疗较1次治疗继续下降(P<0.01)。③治疗后3,6个月γ-干扰素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治疗后6个月白细胞介素4水平较治疗前逐渐上升(P<0.05)。④治疗后3,6个月Treg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同时治疗后Treg升高与ACR明显相关,尤其是ACR70百分率(P<0.05);治疗后3个月CD4+Treg比率明显升高(P<0.05),6,8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也是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治疗后6个月B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6个月类风湿因子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⑥治疗后3,6个月抗CCP抗体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不大。结果表明类风湿�

  • 标签: 干细胞 移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 TH1/T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