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感染措施。方法将100例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做出预防感染措施。结果60岁以上,手术时间3小时以上,BMI24kg/m2以上、手术切口Ⅱ类、Ⅲ类以及伴有糖尿病的男性患者为急诊外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外科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切口感染相关高危因素,并给予高危患者及时有效预防感染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及预后。

  • 标签: 急诊外科 切口感染 高危因素 预防感染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并探讨职业风险防护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制定且贯彻规范化的预防策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职业风险防护对策进行干预后,可促进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产生的危害明显减少。结论降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保障护理人员身体健康、重视职业安全防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室 职业风险防护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ICU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其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脑外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为27例,对以上患者的资料加以分析,对高危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在研究中发现,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因素主要为年龄因素、激素药物使用、通气治疗以及导管治疗等方面有关,同时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主要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在对患者治疗的同时,要积极的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并且对于已经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根据其结果以及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治疗,尽快的控制患者的疾病,降低死亡率。

  • 标签: ICU脑外伤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诊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毒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死亡的37例尿毒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间段进行血液透析生存时间超过1年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事件17例,脑血管事件10例,严重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4例,多脏器衰竭1例;两组透析前肾小球滤过率、LDL、Kt/V比较(P<0.05)。结论尿毒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主要为合并症、透析前肾小球滤过率、LDL、Kt/V等,临床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监控,这有利于提高其生存率。

  • 标签: 尿毒症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死亡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连续分娩的268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123例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晚期早产儿纳入研究组,145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晚期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患儿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脐血总胆红素≥35μmol/L、胎膜早破、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出生窒息史为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53-1.965,P<0.05);脐血总胆红素≥35μmol/L、母子血型不合、胎膜早破为晚期早产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46-1.822,P<0.05)。结论早期对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监测与随访,及时进行合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晚期早产儿 高胆红素血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住的126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VAP的发生。结果126例患者中22例发生VAP(17.2%),其中6例死亡(27.27%)。结论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误吸和返流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并寻求最佳应对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到2014年2月间采集的尿液样本共14466例,在接收尿液样本时对其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与评估,对于存在质量缺陷的样本予以退回,做好缺陷率统计与相关因素记录,并探讨最佳应对措施。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14466例尿液样本中存在质量缺陷1009例(6.97%),其中的312例(30.92%)在采集时受到污染;212例(21.02%)样本标示不明;235例(23.29%)尿液样本采集不当;143例(14.17%)尿液样本量不足;67例(6.64%)采集容器不合格;32例(3.17%)送检不及时;剩余8例(0.79%)为其他情况。通过比对,发现尿液样本在采集时受到污染、样本采集不当与标示不明三项所占比例较大,是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会对尿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较大影响,患者在采集尿液样本时要严格按照取样标准,尽量在晨起时用规定的存储容器采集尿液样本,并做好清晰准确的标示及时送至检验处检验,避免尿液因受到污染而影响医生诊断。

  • 标签: 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 相关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3月呼吸内科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8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吸取气道分泌物,送检,培养分离菌种。记录年龄、性别、上机天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创伤、手术、昏迷、使用制酸剂、留置胃管、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等。结果28例(35%)患者发生VAP。VAP组在平均年龄、原发病中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机械通气时间、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2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中,革兰阴性菌占55.17%,革兰阳性菌占29.89%,真菌占14.94%。结论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黏膜保护剂应用情况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此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防治。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呼吸内科 预防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利用POCT血糖仪进行住院患者检测准确性的干扰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8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患者通过POCT血糖检测方式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通过实验室标准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二组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指端末梢采血的偏差值更大,P<0.05。结论临床住院患者中,血糖的水平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进而POCT血糖仪的检查结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当针对这类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住院患者 POCT血糖检测 准确性 干扰因素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及管控对策。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5月间纳入的35例检验质量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为研究主体。对所有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各个因素,再给予相对应的管控对策。结果影响其检验质量的因素为人为因素采集方法不规范4例(11.43%),样本溶血4例(11.43%)和患者自身因素27例(77.14%)。患者自身因素与人为因素对比有差异(P<0.05)。而8例人为因素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低于3年所占比率最高(75.00%),与其他年限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血液样本的采集环节、送检环节与保存环节均可能导致样本的检验质量出现问题,且检验流程不规范同样是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检验期间应积极把控各个环节的检验质量,确保检验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样本 检验质量 因素 管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颌面部创伤骨折的临床特点、致伤因素、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颌面部创伤骨折病人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根据致伤原因以及临床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颌面部创伤骨折致伤因素与临床特点。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个体化治疗后,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患者满意率达到(80.0%),对照组患者中满意率达到(4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两组研究发现,颌面部创伤骨折致伤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其次为打架斗殴、意外伤害以及其他伤害等因素,同时其临床特点为男性患者居多(62.0%),下颌骨骨折居多(36.0%),多发年龄在21~40岁(72.0%)。结论在临床治疗颌面部创伤骨折中,应根据其致伤因素、临床特点,采取个体化治疗,对改善患者疗效,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发挥积极影响。

  • 标签: 致伤因素 颌面部创伤骨折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为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提供一些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35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儿童135例进行对照,将其设定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儿童近期生活中的差异,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并以此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家族史、饭前和便后不洗手、接触手足口病患者、近期到过人口比较密集地区、皮疹病史、流动人口、年龄在3岁以内以及非母乳喂养等方面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卫生习惯、与感染患者接触、流动人口、到过人口比较密集地区、皮疹病史和母乳喂养等因素是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较多,预防应从多个角度共同实施,尽量减少儿童到人口密集场所的几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减少与被感染患者的接触,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影响因素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D与支气管扩张症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经胸部高分辨率CT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至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结果与维生素D充足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相比,维生素D缺乏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显著更多,与维生素D充足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相比,维生素D缺乏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人数菌显著更多,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与支气管扩张症的相关临床指标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联系作用,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补充维生素D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方法,维生素D与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

  • 标签: 维生素D 支气管扩张症 缺乏 急性加重
  • 简介:摘要目前静脉输液治疗是我国医学医疗当中最为普遍的治疗方式,通过静脉输液治疗可以将病人需要的营养物质运输到病人血液循环中,但是在静脉治疗过程当中经常会引发静脉炎,这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这一现象十分普遍的存在于在静脉治疗当中,因此相关人员要不断提高静脉治疗水平,在实践过程当中了解导致静脉炎出现的主要原因,并且根据这些不利因素寻找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本篇文章就针对静疗所致静脉炎的常见因素与防范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标签: 静脉炎 静疗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ICU监护室危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各因素。方法排除非准入条件后选取本院重症科15年6月到17年6月收治危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中的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康复组和死亡组,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相关因素。结果45例患者中危重脓毒症32例,肾衰竭13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3±13)岁,康复组(n=21)和死亡组(n=24),组间比较后发现死亡组平均年龄、APACHE-II、降钙素原及血清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康复组,但死亡组血清的清蛋白水平则低于康复组,均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APACHE-II、降钙素原、血清乳酸及清蛋白水平是影响危重脓毒症预后的高危因素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重症监护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对比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包括医院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患者因素,其中护理人员因素的影响最大,占比57.0%;防范措施实施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对比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应从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等方面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切实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探讨骨科创伤患者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创伤患者的创伤类型、感染情况、首次伤口清创时间对伤口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这200例骨科创伤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1.00%。其中开发性创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6.98%,明显多于非开放性创伤患者的10.81%(P<0.05);多发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41.18%,明显多于非多发伤患者的10.61%(P<0.05);休克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30.36%,明显多于非休克患者的17.36%(P<0.05)。126例开放性创伤患者中,感染患者的首次伤口清创时间为(4.68±1.84)小时,未感染患者的首次伤口清创时间为(3.32±1.65)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来说,开放性创伤、多发伤、休克以及首次伤口清创时间均为引发伤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进而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创伤患者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对策分析
  • 简介: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医师的临床诊断及正确治疗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静脉血液标本是临床常用血液检测手段,是患者疾病诊断、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病情进展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影响静脉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更多合格的血样,本文总结在静脉采血时出现的问题中,分析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控制的方法,现就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总结如下。

  • 标签: 静脉采血;影响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奎屯地区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应用两阶段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奎屯地区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筛选变应性鼻炎可疑对象并进行专科检查予以确诊,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发病因素.结果在调查的2000人当中,有513人有变应性鼻炎,奎屯地区变应性鼻炎现患率为25.65%,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之间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职业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工人、学生、行政事业人员的患病率较高,团场职工患病率较低。奎屯地区每个月份发病情况发病较高的月份依次为8、7、6月。变应性鼻炎的认知状况在所有被调查人群中,听说过变应性鼻炎的占56.25%(1125/2000),认为变应性鼻炎就是感冒的为19.25%(385/2000),认为变应性鼻炎能够被根治的22.9%(458/2000)。因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去看过医生的就医率为29.25%(585/2000)。发病因素由工业污染因素引起的居住环境污染导致变应性鼻炎最为显著。占比为70.96%(364/513),此外支气管哮喘、花粉、食物、药物过敏、职业粉尘环境以及家族史均与变应性鼻炎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奎屯地区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较高,发病因素复杂,职业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工业发展造成的居住环境污染已成为导致变应性鼻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奎屯地区 变应性鼻炎 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