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檢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组25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7例;同期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用药方案在解痉平喘、祛痰止咳、静注抗生素、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60mL+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持续治疗2周。应用奥普UppergoldU2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采用免疫胶体金标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45.2±12.8)mg/L,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5.6±1.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9.0639,P<0.05)。观察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4.6±11.8)、(37.5±16.4)、(51.1±14.5)mg/L,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9.9±3.6)、(11.9±7.4)、(15.4±10.8)m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检验血清C反应蛋白对鉴别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评估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血清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生、发展涉及多条信号通路中多种基因的调控。细胞凋亡异常是肿瘤形成及耐药的重要机制,而诱导凋亡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ofapototicproteins,IAPs)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蛋白因子,且都具有高度保守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因子重复序列的结构域,可作用于凋亡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Caspases)级联反应的起始或效应阶段,调节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功能.从而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 凋亡 高甲基化 杂合子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联合检测脂蛋白a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32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2例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参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脂蛋白a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7.82±5.74)μmol/L,参照组为(9.58±1.19)μmol/L;研究组的脂蛋白a水平为(257.45±23.35)mg/L,参照组为(140.68±10.17)mg/L;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情况,能够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而又可靠的参考数据。

  • 标签: 冠心病 脂蛋白a 同型半胱氨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后扶正消癥汤对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扶正消癥汤,于肝动脉栓塞术前服用,连续服药20天。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3天和第10天其血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其结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消癥汤有助于提升肝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促使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肝功能。

  • 标签: 扶正消癥汤 肝癌 介入治疗 血清前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到2016年收治的134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儿抗炎、抗病毒、控制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达到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0.00%的总有效率,同时观察组患儿在体温消退时间、食欲改善时间、神志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可以证实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更好,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确切,患者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的恢复状况较好,有利于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 标签: 早期静脉注射 人免疫球蛋白 重症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的方法检测Beclin1在声带息肉及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喉鳞癌组织中Beclin1的表达高于声带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clin1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可能参与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自噬 Beclin1 鳞状细胞癌
  • 简介:肿瘤标志物是细胞在特定疾病状态下的分子信号,是检测、诊断、治疗、监测肿瘤和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工具.如何发现新的、具有高度特异度和灵敏度的肿瘤标志物多年来一直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1-3].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给肿瘤标志物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蛋白质组一词由Wilkins于1994年首次提出,意指一种基因组或一种细胞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近年迅速发展为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其含义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表达的质和量的变化;②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细胞中各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调控网络等;③结构蛋白质组学,以阐明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特性为目的[4,5].由于蛋白质组研究具有在整体水平上发掘和寻求潜在肿瘤标志物的能力,使其一经提出便受到肿瘤研究者的重视.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诊断 治疗 蛋白质组学 细胞 特异度
  • 简介:目的:建立α-干扰素(IFN-α)信号传导蛋白和基因检测的方法.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自愈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建立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体外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FN-α(0、100、1000、10000IU/ml)刺激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检测IFN活化的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ISGF-3)和γ-干扰素活化因子(GAF);设计特异的引物和探针,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FN诱导抗病毒蛋白MxA、OAS1、PKR的相对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建立了EMSA检测ISGF-3和GAF转录蛋白的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够准确地检测样本中MxA、OAS1和PKR的表达.结论:建立了IFN信号传导蛋白和基因检测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IFN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提供依据.

  • 标签: 干扰素 信号传导 蛋白 基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患者中抗原纤维蛋白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系统性硬化患者,共计100例患者,2016年2月~2017年2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选择阶段,对所有患者予以血清学检测,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抗原纤维蛋白抗体进行有效检测。比较抗原纤维蛋白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之间的人口学特点、抗原纤维蛋白抗体患者与临床表现、系统性硬化患者自身抗体、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结果抗原纤维蛋白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之间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抗原纤维蛋白抗体患者在弥漫型皮肤受累、肺动脉高压方面存在密切关联性,并且,与抗UI-RNP抗体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在轻度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结论抗原纤维蛋白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硬化患者,更易引发肺动脉高压和弥漫型皮肤硬化情况。

  • 标签: 系统性硬化 抗原纤维蛋白抗体 临床意义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3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与治疗组(42例)。治疗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亚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综合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治疗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42.86%(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安全,能显著改善患儿血常规,提高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疗效优于硫酸亚铁,但其仍需更多试验证实。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蛋白琥珀酸铁 硫酸亚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动态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并设为缺血性脑卒中组,根据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n=12)、中度(n=16)、重度(n=14)神经功能受损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使用比色法测定IMA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IMA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6、12、24、48h时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中IMA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受损组IMA水平分别为(59.8±5.6)、(49.9±4.8)和(42.8±3.7)U/mL,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MA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指标,同时血清IMA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修饰白蛋白 神经功能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50例住院疑似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在入院之后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同时采集静脉血测量血清肌红蛋白(MYO)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病因进行诊断,并分析血清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0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有18例患者的心电图有异常变化,有9例患者的心电图未出现异常变化。血清肌红蛋白(MYO)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阳性率为93.9%(31/33);在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阳性率为0.0%(0/17),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肌红蛋白(MYO)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具有快捷、方便、准确率高的优势,适用于临床急救诊断。

  • 标签: 血清肌红蛋白(MYO)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在孕妇胎膜早破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98例胎膜早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分为2组,A组50例患者,B组48例患者。收集孕产妇全血、胎盘、宫颈分泌物等组织标本,检测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宫颈分泌物一般细菌培养。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在胎膜早破组(A1组足月、未足月B1组)孕妇血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71%、63.64%,明显升高。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胎膜早破早期病因学诊断和预防工作。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胎膜早破 足月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硬化分期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198名正常对照组、171例慢性乙肝组患者、144例肝硬化患者和16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GP73水平,计算GP73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及GP73检测对肝硬化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检测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组的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和HBeAg水平,并对肝硬化组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Child—Pugh分级,分析以上指标与GP73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中位GP73水平分别为40.80ng/mL、42.49ng/mL、83.46ng/mL和45.19ng/mL,肝硬化组GP7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乙肝组(P〈0.01)。GP73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以72.5ng/mL作为临界值,GP73检测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为63.2%,特异度为90.O%。随着Child—Pugh评分升高,肝硬化患者的GP73水平升高,在Child—Pugh分级A、B、C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硬化组血清GP73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ApoA、TB、α2M、GGT间显著相关(r=0.648,r=0.788,r=0.620,r=0.595,P均〈0.01);慢性肝病(慢性乙肝和肝硬化)中GP73水平与HBV—DNA载量及HBeAg间亦相关忙0.717.P〈0.05)。结论:血清GP73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代偿期即升高.而随着肝硬化的进展.其呈显著上升趋势,且与HBV活动相关。因此,GP73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慢性肝病进展期病情监测的新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GP73 血清标志物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2激光与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结合用于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尖锐湿疣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选实验对象均来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总例数为130例,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CO2激光联合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对照组仅采用CO2激光治疗,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伤口结痂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疾病复发率更低,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2激光与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结合对治疗尖锐湿疣具有确切疗效,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建议临床上推广这一治疗方法的应用。

  • 标签: 尖锐湿疣 CO2激光 重组人&alpha -2b干扰素凝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老年脑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器性精神障碍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6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A组33例患者接受齐拉西酮治疗,B组33例患者接受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33例患者与B组3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A组患者接受治疗后BRPS评分明显低于B组;B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脑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中齐拉西酮与奥氮平疗效相似,齐拉西酮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齐拉西酮 奥氮平 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多尿期是众多接受肾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必经的阶段,患者尿量峰值多集中于术后24h内,能达数千或上万毫升。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随着尿液电解大量丢失,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易引发电解紊乱、严重脱水等相关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个性化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患者个体差异,目的在于满足不同患者的多元需求,能根据不同个体情况与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实施不同护理措施,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尊重、关怀、理解等人性化护理理念。为改善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尿中电解水平,本研究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肾移植 多尿期 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