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梗死患者50例(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低,BI评分高,FMA评分高,满意度评分高,ESCA评分高,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循证护理,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改善肢体功能,提升自我护理能力,且生活质量好,值得借鉴。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梗死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系统化的人性护理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压疮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53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6)。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系统化的人性护理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系统化的人性护理,对患者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能力,预防压疮,提高生活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系统化的人性护理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 神经功能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后,术后运动、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60例颅脑外伤患者参与研究,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数字表达法分成两组,接受传统护理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术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观察组肢体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后,身体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具有值得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外伤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应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 静脉溶栓 桥接血管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行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面情绪、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来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另采用ODI评分及JOA评分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VAS评分及分级、ODI评分、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微创腰椎间盘突出 负面情绪 疼痛程度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结合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护理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苏醒时间、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唤醒护理,研究组予以音乐疗法结合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苏醒情况、神经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苏醒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且研究组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呈下降趋势,GCS评分呈上升趋势,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音乐疗法结合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护理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具有积极意义,有效提升患者苏醒率,缩短苏醒时间,同时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病症好转及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音乐疗法 四感联合促醒刺激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 苏醒时间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预见性的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在脑外伤患者抢救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预见性的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 脑外伤 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 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当脊髓出现损伤之后,会对我们的脊髓功能以及脊髓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且会对我们正常的神经运动功能造成影响,导致出现神经运动功能的障碍。而脊髓损伤的程度不同,其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医学上对于脊髓损伤会进行神经运动功能的一个评定,本文主要对脊髓损伤神经运动功能的评定研究进展来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的评估以及后续的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运动功能 评价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基于阶段性康复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8例(2020年4月-2021年4月),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44例,应用基于阶段性康复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2、3、4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阶段性康复理论指导 护理干预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功能进行训练数据技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发展障碍导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共39例,主要为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共31例,采用神经源性肠道功能训练护理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源性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运用肠功能训练技术的价值高,显著改善肠功能,减少便秘和腹胀的发生,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脊髓损伤 肠道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肠道护理 便秘 腹胀
  • 简介: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治疗慢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为今后护理常规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6例慢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接受骶神经调节治疗的护理资料。结果6例骶神经调节测试患者中有5例客观和(或)主观指标均改善了50%以上,其中2例接受了永久电极和可程控式骶神经调节器植入术,术后客观和(或)主观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术前和术后患者心理稳定,能较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6例患者随访15—26个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术前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骶神经调节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康复指导和正确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骶神经调节 排尿功能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人数共有8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将患者分为43例对照组(采用肠道管理护理干预)、43例观察组(采用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营养状况更优,差异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肠道管理结合直肠功能训练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肠道管理 直肠功能训练 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新入院的神经内科患者吞咽功能进行测定,并且提供及时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干预效果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158例患者均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吞咽功能测定后分组实施护理干预,研究组79例实施时护理干预、参照组79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施不同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一周后吞咽功能测定评分,以此判定干预效果及价值。结果 研究组6级8例,患者均为1分,7级共71例;参照组6级共20例,分别为2分2例、3分1例、4分1例、1分16例,7级59例;两组数据对比显现差异性,组间检验存在意义,表示为P<0.05。结论 对于新入院的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吞咽功能测定后,提供及时护理干预措施,掌握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让患者吞咽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好转,并且还能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出现,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神经内科 吞咽功能 及时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神经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通过对100名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术后早期肠道功能康复与手术种类、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管理密切相关;术后晚期肠道功能康复则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种类、麻醉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因此,合理的手术选择、术后充分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支持以及综合干预等均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顺利康复。

  • 标签: 神经外科 患者 胃肠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神经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67%,显著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介入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功能恢复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神经内科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择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1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 100 例,根据患者所实施的康复护理情况将 b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仅落实基本的良肢位摆放、抗痉挛干预,下床活动做好防跌倒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 FAM 评分、 BI 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以上两项评分,较干预前有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 Bartherl 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 Bartherl 评分,较干预前有提高,且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神经内科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从而提高其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 床边早期康复介入 脑卒中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一项实验干预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结局指标包括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次要结局指标包括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绪。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MBI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改善。在Fugl-Meyer量表上,两组之间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8)。在NIHSS上,实验组的得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边缘显著(p=0.06)。在HAMD上,实验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显示抑郁情绪有所减轻。结论:实验干预对提高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缓解抑郁情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效果有限。

  • 标签: 中风康复 改良Barthel指数 Fugl-Meyer量表 实验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64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在湖南省康复中心治疗的32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患儿为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外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总有效率以及2组患儿干预前、后的MCV检查情况、患肢动脉管径及血流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2组患者的MCV检查、患肢动脉管径及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手功能训练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手功能训练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疗效
  • 作者: 石红鸽苏文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脊柱脊髓损伤住院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在护理前后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计数、导尿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五个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和尿细菌计数均有明显减少,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更优,其差异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需要进行导尿操作,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残余尿量、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计数和导尿次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病患使用健康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136名脊柱脊髓损伤并伴随着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病患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对A组病患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下进行干预,B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模式,最后对两组护理模式的干预下对病患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B组病患经过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干预下比使用常规护理模式A组,在干预后的排尿次数上、膀胱容量、参与尿量等多方面都优于A组病患,并且B组病患在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也明显低于A组病患,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 康复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