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化学成分相互作用下芫花与甘草配时禁忌及机制。方法:甘草与芫花是两种常见中草药,在中药“十八反”中芫花/醋芫花-甘草为禁忌配药物,基于此次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二者相互作用,探究两种药物配禁忌。结果:芫花不同化学成分测定,共测定出其含有化学成分8种,甘草对其中8种成分溶出具有促进作用。结论:考虑甘草同芫花之配禁忌可能同化学成分有关,研究中随着甘草量不断增加,芫花8种化学成分溶出增加,可能会对机体产生更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中需要禁忌配,并针对同存在芫花相似或者相同化学成分的药物与甘草不可同用,为药物科学安全运用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化学成分 相互作用 芫花 甘草 配伍禁忌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中药配以及用法用量的审核工作进行强化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文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二级医院处方审核情况为例,对2000例中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现问题的处方进行统计,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以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 2019年二级医院处方审核情况中,中药配错误率为5.00%,造成处方错误的主要因素有药物和证型不符、中药配、剂量错误和脚注不恰当。结论:根据目前中药处方存在的问题,医院制定了对中药配以及用法用量的审核工作的强化管理措施,可为进一步减少处方错误提供基础。

  • 标签: 中药配伍 用法用量 审核工作 强化管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在葡萄糖、氯化钠、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醋酸林格注射液中的配稳定性。首先介绍了奥美拉唑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然后详细阐述了配稳定性的概念、重要性和评估方法。接着分别分析了奥美拉唑钠与葡萄糖、氯化钠、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醋酸林格注射液的相容性研究,总结了相容性的结果和结论。最后比较了奥美拉唑钠在不同注射液中的相容性差异和原因,并探讨了相容性比较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氯化钠、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中,奥美拉唑钠的相容性较好,但在醋酸林格注射液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相容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药物的配方案,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奥美拉唑钠 配伍稳定性 注射液 相容性
  • 简介:摘要:药品是不同于其他商品的商品,药品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社会的安定,同时药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但是在目前的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制药行业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急需要解决制药行业里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确保制药行业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解决。

  • 标签: 制药行业 质量管理 薄弱环节 解决策略
  •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N在我院接受药物流产的120例孕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孕妇流产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流产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显著(P〈O.05)。结论: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可有效终止早期妊娠.在用药过程中给予孕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增强药物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终止早期妊娠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对益母草的总生物碱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研究,探讨不同配对益母草的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含量与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不同配方式中益母草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益母草、益母草+当归、益母草+川芎、益母草+木香和益母丸全方样品中,益母草总生物碱的含量依次为0.51%,0.34%,0.37%,0.37%,0.36%。益母草组无法做出LD舶值,其MTD值为2.34g·kg^-1,相当于临床70蝇人每埏体重日用量的218.8倍,其中2只小鼠死亡;益母草+当归、益母草+川芎、益母草+木香和益母丸全方的MLD值相当于含益母草生药量分别为2.34,3.52,3.23,3.60,3.32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蝇人每埏体重日用量的328.8,301.6,336.3,310.0倍,连续观察14d,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死亡。结论不同配对益母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和毒性各不相同,其最大耐受量提示益母草毒性较小,可通过与当归、川芎、木香等中药配降低益母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达到减毒的目的。

  • 标签: 益母草 配伍 总生物碱 急性毒性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莪术配方对胃癌细胞MKN-45中COX-2、PPAR-γ、MMP-2、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黄芪、莪术配作用于MKN-45细胞,并设塞莱昔布组(cox-2抑制剂)、罗格列酮组(pparγ激动剂)和空白组相对照。通过ELISA法检测VEGF水平的变化,用RT—PCR以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加药后胃癌细胞cox-2、ppary、mmp-2基因及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中西药组对VEGF表达的抑制效应起始于48h,以塞莱昔布组和中药组作用显著.各药物对COX-2蛋白、COX-2mRNA和mmp-2mRNA均有抑制作用,对pparymRNA有促表达作用。其中对COX-的抑制以塞莱昔布组和中药组最明显,且呈时间依赖性,对MMP-2的抑制作用起始于48h,以塞莱昔布组和中药组较明显:罗格列酮组和中药组对pparγ的促表达作用最明显.结论:说明益气活血疗法对cox-2及其上下游基因有明显调控的作用,中药抗肿瘤作用可能是对肿瘤基因多靶点作用的结果.

  • 标签: 益气活血疗法 胃癌 基因靶点
  • 简介: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对传统医药的研发.静脉用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静脉用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医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在临床治疗中.药物要加入各自的溶媒溶解或稀释后才能静脉注射.药液通过一次性输液器后的微粒数才是进入人体内的不溶性微粒数,因此药物与溶媒的合理配.是减少不溶性微粒数的重要环节。本文选择常用的40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及临床常用溶媒.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汇总其在临床的配使用情况.分析在相互配中的应用要点.为临床安全使用静脉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输液配伍 静脉用 不溶性微粒数 稳定性 临床治疗
  • 简介:2001年9月-2002年1月间住院孕10-16周要求终止妊娠健康妇女行钳刮术前口服米非司酮配米索共297例.随意抽80例作为A组,1999年4月-2000年1月住院孕10-16周要求终止妊娠健康妇女钳刮术前置于牛膝扩宫403例、随意抽80例作为B组。A组平均年龄为257岁.B组平均年龄为26.1岁,A组孕周为10-16周.B组孕周为10-16周.两组均无禁忌症。

  • 标签: 钳刮术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牛膝 宫颈扩张 妊娠终止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元胡止痛滴丸及其组分对缩宫素痛经模型的影响,并与临床上同类药月月舒对比,探讨其配的合理性及比较优势。方法通过ip缩宫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观察元胡止痛滴丸及其组成成分延胡索浸膏、白芷浸膏对扭体反应潜伏期及次数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与疼痛相关血浆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b-内啡肽(b-EP)、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脑组织中多巴胺(DA)水平;金氏概率相加法计算Q值,根据Q值是否大于1判断元胡止痛滴丸的效果是否优于组分单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元胡止痛滴丸、延胡索浸膏和白芷浸膏能够显著减少扭体次数、延长扭体反应的潜伏期(P〈0.05、0.01、0.001),Q值均大于1;与月月舒比较,元胡止痛滴丸作用显著增强(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元胡止痛滴丸和延胡索浸膏可显著升高β-EP、PGE2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5-HT、NA、DA、PGF2α水平及PGF2α/PGE2比值(P〈0.05、0.01、0.001);白芷浸膏可显著降低5-HT、DA水平(P〈0.05、0.01);β-EP、NA、DA和PGE2的Q值均大于1;与月月舒比较,元胡止痛滴丸可显著升高β-EP、PGE2水平,显著降低5-HT、PGF2α水平及PGF2α/PGE2比值(P〈0.05、0.01)。结论元胡止痛滴丸对痛经模型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作用强度优于组分单用,配具有合理性,与月月舒比较具有起效早、作用强的特点。

  • 标签: 元胡止痛滴丸 延胡索 白芷 镇痛 金氏概率相加法 配伍
  • 简介: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注射液的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注射液按照不同比例进行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液中两种成分在室温下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液外观及pH变化;结果: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按不同比例配后,配液可发生沉淀或变色反应。结论: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注射液存在配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应避免配,在联合使用时应使用生理盐水冲管,并给予足够的间隔时间,以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唑肟 奥硝唑 色谱法 高压液相 配伍
  • 简介:目的通过对大鼠左侧输尿管结扎(UUO)的动物损伤模型,探讨大黄酸(rhein)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单用及配对肾脏保护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UO造慢性肾病损伤动物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hein治疗组[100mg/(kg·d)]、HSYA治疗组[50mg/(kg·d)]和rhein[100mg/(kg·d)]+HSYA[50mg/(kg·d)]治疗组。给药14d后处死大鼠,采用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rhein和HSYA单用及配组血清中Scr和BUN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IL-1β及MCP-1表达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肾组织病理学变化亦得到改善,且配的效果优于单用。结论rhein和HSYA单用及配均能对UUO导致的炎症损伤发挥一定的肾保护作用,配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与抗炎作用有关。

  • 标签: 大黄酸 羟基红花黄色素A 慢性肾病 抗炎 IL-6 TNF-α
  • 简介:目的:用HPLC法探索7种糖尿病病人常用药与木糖醇注射液的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硫辛酸注射液、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注射用血栓通、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氨溴索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7种药品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含量。观察配液在室内见光或避光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后的外观,测定pH值及含量。结果:硫辛酸注射液在室内见光条件下,0~8h内配液由无色澄清变为黄色,pH值由7.84降为5.76,6h后含量〈90%;在避光条件下,pH值无明显变化,8h内含量为98.53%。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无论是避光还是室内见光条件,在6h时配液均由无色澄清变为微黄色,pH值均略有下降,8h后含量分别是97.33%、96.22%。其他5种药品与木糖醇注射液配后,在避光条件和室内见光条件下,8h内配液的pH值、颜色、澄清度均无明显变化,含量测定结果均〉98%。结论:硫辛酸注射液见光易分解,建议临床避光下使用。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6h内可安全使用。其他5种药品与木糖醇注射液配8h内稳定,可配使用。

  • 标签: 糖尿病常用药 木糖醇注射液 配伍稳定性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妇女绝经后,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及消失,雌激素分泌降低,使生殖器官出现萎缩。由于绝经后子宫萎缩变小,使宫内节育器错位、嵌顿,给取器术增加了难度。我们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采用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6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绝经 妇女 取器术 生殖器官
  • 简介:我院始建于1984年,现有干部员工1190人,建筑面积8.5万m^2,固定资产2.3亿万,开放病床700张,年门诊量71万人次,年住院量1.5万人次,承担着深圳西部地区275万人口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任务。在区政府和主管局的领导下,认真实施《优质、高效、低耗》与《院科合约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适应开展第二周期职业道德建设,我院将创建全国百佳医院与创建精神文明“窗口”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文明规范服务活动为载体,以病人为中心,以满意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规范服务,树立医院行业新风。从而推动了我院的两个文明建设。巩固了“全国百佳医院”、“省文明医院”、“广东省窗口文明单位”的成果,让政府与群众双满意。

  • 标签: 百佳医院 医疗行业 规范服务 文明医院 综合目标责任制 以病人为中心
  • 简介:虽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在处理有症状的颈动脉病的作用,但术后仍有5~7%病人将遭受一次中风。Leicester大学血管外科组进行一系列研究,目的在降低CEA后的手术风险。于最近1200例病人中,从麻醉中明显恢复,采用术中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和完成血管检查方法,术中的中风已从4%降至0.25%。但尚未能防止内膜切除后血栓形成之术后中风,此并发症占CEAs的2.7%。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梗塞 预防性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