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例63岁女性,糖尿病史4月,口服格列吡嗪和阿卡波糖治疗,一直无不良反应。后因患单纯疱疹给予泛昔洛韦0.25g,3次/d口服。首次用药2h后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检查排除肠道感染。停用泛昔洛韦,改用阿昔洛韦0.5g,1次/d静脉滴注,格列吡嗪和阿卡波糖继续服用,同时给予补液及对症治疗,第2天头晕和胃肠反应症状完全消失。继续静脉滴注阿昔洛韦4d,单纯疱疹全部结痂,患者痊愈出院。

  • 标签: 泛昔洛韦 头晕 胃肠反应 不良反应
  • 简介:中药注射剂疗效显著,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有的症状还比较严重.在查阅文献、总结中药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原因并得到警示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措施及今后如何更好地使用和发展中药注射剂的建设性意见.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防范措施 ADR反应类型 ADR发生率
  • 简介:患者女,55岁,于2000年10月25日晨8时入院,因咳嗽、咳痰6d,加重并喘息9h,门诊以"支气管哮喘",收住内科,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2年,对"青霉素、鱼腥草、磺胺类、维生素K1"等多种药物过敏.查体:T36.7℃,P80次·min-1,R20次·min-4,BP110/70mmHg,高枕卧位,呼吸急促,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布满哮鸣音,HR80次·min-1,心音尚可,节律齐;腹部无异常.

  • 标签: 复方氨基酸 静脉滴注 过敏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1例28岁女性患者,因垂体炎所致中枢性尿崩症给予甲泼尼龙40mg、1次/d静脉注射。2周后改为泼尼松10mg、3次/d口服,硫唑嘌呤50mg、2次/d口服。第4天,患者出现上腹胀、反酸、恶心。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周后停用泼尼松。2周后患者出现剧烈上腹痛伴呕吐。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遂停用硫唑嘌呤。2d后胃肠道症状明显缓解。1周后胃肠道症状消失,但尿量逐渐增多,再次给予硫唑嘌呤50mg口服。服药后约1h,再次出现相同胃肠道症状,对症治疗后缓解。

  • 标签: 硫唑嘌呤 胃肠道
  • 简介:目的:探讨含果糖制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7月中山市收集的75例与含果糖制剂相关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75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较多(49例,占65.33%),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首次用药后30min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数最多,共52例(占69.33%);联合用药36例,占48.00%;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以及寒战、发热等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须充分考虑药品本身因素、患者年龄及性别等机体因素、联合用药及用药时间等用药因素对含果糖制剂致不良反应的影响,严格把握适应证,尽量避免配伍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含果糖制剂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对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1999~2001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过敏反应187例,从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并统计出较易发生过敏反应的前5位药物.结果:中药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用药途径有关,注射用药较易引发过敏反应(109例).过敏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用药后3min,最长为停药后7d,多数发生在用药过程中(167例).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122例),其次为过敏性休克(26例),过敏性鼻炎(7例),过敏性哮喘(6例),过敏性紫癜(5例),药物热(17例)等.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应引起注意并及时预防.

  • 标签: 中药 过敏反应 合理用药 统计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6月上报的285例药品不良反应为对象,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共149例,占总例数的52.28%;以静脉滴注方式引起的ADR为249例,占总例数的87.37%。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共116例,占总例数的40.70%。结论:不良反应监测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氨曲南是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好作用,它在我国使用有10余年,广泛用于各种严重感染。本文对1994-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献报道的氨曲南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收集氨曲南导致ADR13例,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偶见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造血系统损害。

  • 标签: 氨曲南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的不良反应.方法:对国内近几年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头孢噻肟钠的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血液系统、肾脏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危险性高.结论:加强用药观察和监测,掌握头孢噻肟钠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 标签: 头孢噻肟钠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常发生的致敏反应,对药物及药物的使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结论:中药注射剂的致敏反应是可预知的。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过敏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通过了解药物的选择应用,认识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用药,发挥药物最大疗效。

  • 标签: 药物 选择 滥用 危害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掌握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4例ADR报表分别从报告人、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发生的ADR较多,占57.9%(66例);抗感染用药引起的ADR最多,占68.4%(78例);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为常见,占92.1%(105例);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占47.4%(54例).结论ADR监测工作应常抓不懈,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ADR)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药品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西苑医院记录的171例不良反应病例情况.结果17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中药注射剂71例(20种),占41.5%;抗生素典56例(19种),占52.7%.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46例,占85.38%.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及抗生素,特别是静脉给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注射剂、抗生素,尤其是静脉用药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 抗生素 静脉给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某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输血患儿4960例,回顾性分析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类型,分析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4960例输血患儿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3例(0.46%),其中发热12例(52.17%),过敏6例(26.09%),血清胆红素升高3例(13.04%),输血过快引起呼吸困难和胸闷2例(8.70%)。有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和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和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患儿[0.62%(19/3045)比0.21%(4/1915)、1.87%(15/803)比0.19%(8/4157)、0.74%(16/2167)比0.25%(7/2793)、0.80%(15/1874)比0.26%(8/3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和发血至输血时间为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874、2.197、3.061、2.485,95%置信区间1.162~3.265、1.254~3.671、1.437~4.896、1.309~3.987,均P<0.001)。结论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 标签: 小儿输血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 简介:药物治疗的疗效、剂量和毒性反应的个体和种族差异是临床实践和药物开发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药动学和药效学两方面论述遗传因素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并综述了个体化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药效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遗传多态性
  • 简介:为了解西咪替丁的罕见不良反应,查阅了1993~2000年国内公开发行的部分医药学期刊及书籍的有关报道,收集到西咪替丁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视觉损害、膀胱刺激征、头痛及心率、呼吸加快、心律失常、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精神异常等.

  • 标签: 西咪替丁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H2受体拮抗剂
  • 简介:目的:分析双黄连针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不良反应的防治办法。方法:总结近年来双黄连针剂不良反应病例179例,分析双黄连针剂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双黄连针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与制剂的质量、药物的应用及患者的个体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应重视双黄连针剂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双黄连针剂 不良反应 中药制剂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