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核蛋白,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从细胞中释放或分泌,在细胞的存活/死亡途径中起关键作用。HMGB1具有巨大的生物学功能,是炎性疾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主要调节因子。HMGB1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凋亡及耐药关系密切。随着对HMGB1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中扮演重要角色。结合HMGB1研究现状,探讨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为临床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HMGB1蛋白质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抗药性,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在胃癌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学确诊的84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RMT5蛋白和Cdc42在标本中表达,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PRMT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3.81%(62/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5.00%(21/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0,P<0.01);Cdc4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0.95%(68/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9.76%(25/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35,P<0.01)。PRMT5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149、5.497,P<0.05),Cdc42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421、5.132、4.271,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RMT5蛋白和Cdc42蛋白表达上调,PRMT5和Cdc42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病情和预后。

  • 标签: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运动组。正常组喂食基础饲料,模型组和运动组均喂食高脂饲料,运动组大鼠进行12周跑台训练。3组大鼠均于实验12周后取材,肝脏称重,并进行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同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苷酶(ALT)含量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肝组织mTOR、S6K1、SREBP-1c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基本正常,肝索排列整齐,肝小叶结构完整清晰,未见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可见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索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运动组大鼠肝索排列较模型组整齐,肝细胞脂滴明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运动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FFA、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运动组大鼠血清TC、TG、FFA、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TOR、S6K1、SREBP-1c的蛋白表达分别(1.12±0.24)、(1.34±0.35)、(0.84±0.12),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运动组大鼠肝组织mTOR、S6K1、SREBP-1c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54±0.18)、(0.61±0.21)、(0.41±0.15),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以发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TOR/S6K1/SREBP-1c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 标签: 有氧运动 非酒精性脂肪肝 雷帕霉素靶蛋白 核糖体蛋白S6激酶1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rs4658971位点多态性与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及首发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DISC1基因rs4658971位点多态性与脑结构的关系。方法1.选择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577例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及516例健康儿童少年,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其DISC1基因rs4658971多态性,采用χ2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儿童少年DISC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2.选择118例首发、病程≤12个月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1例健康儿童少年进行3.0T磁共振成像(MRI)检测,采用协方差(年龄作协变量)分析不同DISC1基因型患者的颅脑结构。结果1.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儿童少年比较,DISC1基因的rs4658971位点基因型频率(TT 6.6%比5.2%,TC 37.4%比38.4%,CC 56.0%比56.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1,P=0.63);等位基因频率比较(C 74.70%比75.58%,T 25.30%比24.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2.与健康儿童少年比较,首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第三脑室横径扩大[(4.68±1.41) mm比(4.06±1.3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34,P=0.004);侧脑室前脚间距、尾状核头部宽度、海马厚度均缩小[(30.69±2.51) mm比(32.02±2.41) mm]、[(8.17±1.01) mm比(9.22±1.14) mm]、[(8.93±0.97) mm比(9.93±1.14)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35、40.201、44.650,均P<0.001)。用协方差分析(用年龄作协变量)显示,DISC1 CC基因型患者与CT+TT基因型患者之间尾状核头部宽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3±0.85) mm比(7.39±0.61) mm,F=41.376,P<0.001]。结论首发少年精神分裂症患儿存在多个脑结构改变,患者DISC1基因rs4658971位点等位基因T携带者可能与尾状核头部缩小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儿童少年 磁共振成像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糖蛋白-1(DKK-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近端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乘风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确诊的近端胃癌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灶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不同因素对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组织中GSK-3β阳性表达率为70.21%(33/47),高于病灶组织、癌旁组织的21.28%(10/47)、21.28%(10/47)(χ2=31.985,P<0.01);胃癌组织DKK-1、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30%(18/47)、82.98%(39/47),均高于癌旁组织的8.51%(4/47)、8.51%(4/47)和正常组织的6.38%(3/47)、2.13%(1/47)(χ2=20.517、88.471,均P<0.01)。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浸润≥50%、淋巴未转移者GSK-3β阳性表达率高(P<0.05);TNM分期Ⅲ~Ⅳ期、中高分化、浸润不足50%者DKK-1阳性表达率高(P<0.05)。结论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在胃癌患者病情发展、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方面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糖蛋白类 纤连蛋白类 基因表达调控,肿瘤 肿瘤转移 细胞分化 淋巴细胞,肿瘤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1(Tim-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im-1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西安百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L805a、GL805c)及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中的表达;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下调Tim-1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采用t检验比较Tim-1敲低组和Tim-1对照组细胞在增殖、侵袭、迁移上的差异。结果Tim-1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142.769±37.552)高于正常脑组织(43.501±23.811);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U251)中的表达高于人脑正常胶质细胞株(HEB)(HEB:0.339±0.021,U87:0.919±0.066,t=21.910,P<0.01;U251:1.074±0.085,t=12.559,P<0.01);成功构建下调Tim-1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sh-Tim-1-U87、sh-Tim-1-U251);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结果显示下调Tim-1后肿瘤细胞活力显著降低(24 h sh-NC:0.379±0.059,sh-U87:0.223±0.046,t=2.767,P<0.05;sh-U251:0.210±0.036,t=5.637,P<0.01。48 h sh-NC:0.677±0.034,sh-U87:0.444±0.052,t=4.968,P<0.01;sh-U251:0.441±0.056,t=8.831,P<0.01。72 h sh-NC:0.801±0.052,sh-U87:0.579±0.060,t=4.487,P<0.01;sh-U251:0.636±0.056,t=8.991,P<0.01);划痕实验结果表明下调Tim-1后肿瘤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sh-NC:74.667±4.510,sh-U87:44.333±4.509,t=11.651,P<0.01;sh-U251:34.003±3.606,t=18.401,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下调Tim-1后肿瘤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sh-NC:202.000±10.149,sh-U87:108.333±7.506,t=11.294,P<0.01;sh-U251:137.667±11.061,t=12.763,P<0.01)。结论Tim-1在胶母细胞瘤组织和细胞株中高表达,下调Tim-1可有效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标签: 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1 胶质母细胞瘤 RNA干扰 细胞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膜联蛋白A1(AnnexinA1)水平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关系。方法将150例冠心病患者按不同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进行分组,并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UAP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SAP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支数多支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双支组,双支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单支组(P<0.05)。Gensini评分>60分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30~60分组,Gensini评分30~60分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3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与LDL-C、AnnexinA1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1、0.489,P均<0.05。结论LDL-C、AnnexinA1升高可能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有助于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膜联蛋白A1 冠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与转录因子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且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组织蜡块标本90例,另取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组织蜡块标本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ATB1与ZEB1蛋白在良恶性前列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结合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SATB1阳性表达率为86.7%(78/90),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阳性表达率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8,P<0.01);SATB1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术后Gleason评分、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654、7.52、7.313、4.1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EB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4% (58/90),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阳性表达率26.7%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4,P<0.01);ZEB1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术前PSA水平、术后Gleason评分、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204、6.689、7.603、6.4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织中SATB1与ZEB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ATB1与ZEB1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有助于评估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进展。

  • 标签: 前列腺癌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21-1与转移生长因子-β1联合检测诊断良恶性腹水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腹水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腹水中的细胞角蛋白21-1与转移生长因子-β1进行检测。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患者腹水中细胞角蛋白21-1与弥漫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肝癌组患者腹水中转移生长因子-β1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角蛋白21-1与转移生长因子-β1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和癌性腹水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细胞角蛋白21-1 转移生长因子-&beta 1 检测 诊断 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α)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入组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的首发患者及正常对照,测定血清IL-1β及IL-1Rα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统计其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得分、疾病未治期及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得分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病例组47例及对照组32例;病例组血清IL-1β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患者血清IL-1β水平与PANSS总分相关,但程度低(r=0.378,P<0.01),与阴性症状得分呈低度相关(r=0.366,P<0.05)。血清IL-1Rα水平与阴性症状得分呈低度负相关(r=-0.385,P<0.01)。结论白介素-1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白介素-1&beta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alpha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该院134例糖尿病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人数均为6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并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及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8.51%、89.55%,研究组护理效果更优,P<0.05。结论将糖尿病护理小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可对维持血糖水平、减少临床症状、提升护理效果等均产生积极影响,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糖尿病护理小组 糖尿病人 临床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精神病患者发生烧伤并非少见,最常见的现象是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2011年我院收治了1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重度烧伤的患者,在积极加强原发病和烧伤治疗的同时,针对该患者的病情制定了特殊的干预措施,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烧伤 护理
  • 简介:张琪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临床专家,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他将惊悸、不寐、健忘、癫狂、痴呆、百合病等神志活动异常类疾病统称为神志病,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验案 张琪
  • 简介:摘要总体一例精神分裂症伴有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控制精神症状的同时做好饮食及运动宣教,加强家庭护理及支持,做好出院指导及定期随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1例精神分裂症合并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为今后相似病例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根据以往收治新冠患者的护理经验及相关文件指导,结合精神科专业护理指导,将该名患者收治在单独病房内,在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相关治疗的同时保证患者按时服用精神类药物,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沟通,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成功收治一例精神分裂症合并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结果 患者恢复良好,意识清晰,简单对答切题,仍有自言自语现象,暂无攻击、毁物行为。结论 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精神分裂症合并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有安全出院的可能。

  • 标签: 精神分裂 新型冠状肺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