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使用四君子汤治疗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将我院46例脾胃气虚证患者分为对照组(n=23,常规治疗),实验组(n=23,四君子汤治疗),纳入时间为2019.5-2020.5,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四君子汤 中医内科疾病 脾胃气虚证
  • 简介:摘要:目的:就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5月止于2023年5月,对其实施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结果: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落实后,患者病情显著好转,炎性因子水平呈良好趋势,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进一步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论: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的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 慢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因脾胃病就诊的90例脾胃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采用四君子汤化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积分、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各项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医内科疾病 脾胃气虚证 四君子汤 症状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胃脘痛患者采用中医药四逆散合四君子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中医药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治疗。结果:施治前中医症候积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中医症候积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30%,对照组为86.49%,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5.41%,对照组为2.70%,P>0.05。结论:对于胃脘痛患者通过应用中医药四逆散合四君子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胃脘痛 中医 四逆散合四君子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君子汤加减方治疗胃溃疡(gastric ulcer,GU)的整体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划分我院100例GU患者至A组(50例,服用雷贝拉唑予以治疗)与B组(50例,服用雷贝拉唑配合四君子汤加减方予以治疗),随后对比相关数据指标,以分析不同用药方案的综合药效。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GU患者应用雷贝拉唑的同时,配合四君子汤加减方对缩减胃溃疡面积,改善相关指标更为有利,这亦彰显了中医疗法的优势性。

  • 标签: 胃溃疡 四君子汤加减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君子汤加减方治疗胃溃疡(gastric ulcer,GU)的整体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划分我院100例GU患者至A组(50例,服用雷贝拉唑予以治疗)与B组(50例,服用雷贝拉唑配合四君子汤加减方予以治疗),随后对比相关数据指标,以分析不同用药方案的综合药效。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GU患者应用雷贝拉唑的同时,配合四君子汤加减方对缩减胃溃疡面积,改善相关指标更为有利,这亦彰显了中医疗法的优势性。

  • 标签: 胃溃疡 四君子汤加减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人格与压力水平特点。方法选取被诊断为躯体化障碍的患者83例,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和压力自评量表(SSQ-53)进行测评。结果83例患者躯体化症状平均得分为42.47±11.51;在MMPI临床量表的10个维度中,精神衰弱(F=4.431,P<0.05)、精神分裂(F<20.173,P<0.001)、社会内向(F=18.631,P<0.01)三方面与躯体化症状有统计学差异;压力水平(F=2.813,P<0.05)与躯体化症状有统计学差异;精神衰弱(r=0.244,P<0.05)、精神分裂(r=0.289.P<0.01)与压力水平存在正相关。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压力水平较高,且在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和社会内向三方面表现较明显。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人格障碍患者实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从2016年2月~2016年10月这段时间内我院精神科收治的人格障碍患者中选取10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个均有50名患者的组,实行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实行整体护理的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护理后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中经过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控制无法适应社会的患者有11例,治疗有效率为78%;实验组中病情未得到控制无法适应社会的患者有1例,治疗有效率为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格障碍患者实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的控制病情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格障碍 临床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结构家庭环境下儿童人格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家庭环境表对2773例3a~16a的儿童家长进行测查;应用儿童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425例小学四年级~初中三年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单亲家庭的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因子分低于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P〈0.01),而矛盾性得分高于主干家庭(P〈0.01);核心家庭的情感表达、矛盾性得分高于主干家庭(P〈0.01)。结论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的儿童人格优于单亲家庭,主干家庭优于核心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培养儿童人格特征向健康方向发展。

  • 标签: 家庭结构 家庭环境 儿童人格 个性特征
  • 简介:正常受试者标出的线段中分点偏向于线段真正中点的左侧,这被认为是人体右侧大脑功能相对增强的结果。右侧大脑一直参与了从婴孩到成人中的依赖/依附性的障碍。这种与大脑半球的联系预测了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病人,在线段中分作案中,他们的中分点将显著地偏向左侧。方法这个假设被试在有用右手习惯的30名健康人,14、16、18和26名的分别患有精神分裂型、反社会型、边缘型和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病人中。受试者们完成了8条水平位的线段中分作业,也回答了病理人格维度测试-基础问卷(DAPP-BQ),此问卷为自测式,可测出人格障碍的18种特征。结果与正常人相比,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们的中分点显著偏向于左侧。与正常人和其它人格障碍患者相比,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有增高的DAPP-BQ依赖、降低的刺激寻求、冷酷和行为不良。结论用线段中分作业可将依赖型人格障碍从其它的人格障碍或健康人中区分开来。本实验暗示了线段中分作业可以增强依赖型人格障碍诊断的特异性.同时也定位了在这种障碍中的异常大脑半球。

  • 标签: 人格障碍 大脑功能 精神分裂 病理人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人格障碍的临床治疗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0例人格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心理治疗、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及康复训练,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人格障碍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0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患者在形成病态人格后不易矫正,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治愈,通过长期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能取得显著疗效。主要手段是预防形成病态人格

  • 标签: 临床治疗 康复训练 心理治疗
  • 简介:人类的视觉系统对资源加工的有限性要求必须对要加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通过注意选择,对与任务、目的相关的信息进行比较、抑制、整合,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以简洁、灵活的方式实现特定的目标。在某些情况下,人类可以自动加工某些具有情绪色彩的刺激,如具有威胁性的情绪信息会最先进入人的加工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可以不受注意控制,人们通过注意选择要加工的信息,不同情绪对注意的影响和注意带情绪色彩的信息的偏向性直接影响进一步认知。

  • 标签: 人格特质 注意偏向 情绪信息 情绪刺激 情绪加工 注意资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48例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8例人格障碍患者,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精神外科治疗,心理治疗。结果在我院的精心治疗下,46例患者康复,2例患者好转。结论分析患者的病情,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 标签: 人格障碍 治疗 方法
  • 简介:通过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80名优秀学生干部和84名普通学生进行测查,分析优秀学生干部的人格特点,了解优秀学生干部的人格结构,为选拔学生干部及更好地开展学生干部的人格培养和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优秀学生干部 人格特质 16PF
  • 简介:重视青春期,把青春期教育放到重要位置上来抓学校领导干部应首先认识到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将青春期教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计划,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思品老师和生物老师等共同参加的“青春期教育领导小组”,统一全体干部教师思想,使大家对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达成共识.健全青春期教育工作机制。

  • 标签: 青春期教育 青少年 健康人格 教育工作 领导干部 素质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优秀运动员人格特征并分析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氏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封北京市60名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返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和人格特点分析,并与60名普通大学生对照。结果(1)卡氏16项人格因素测验,运动员组“乐群”、“恃强”、“敏感”三项得分高于大学生组(P〈0.05);“独立”因于分低于大学生组(P〈0.05)。(2)SCL-90自评量表得分除了“恐怖”一项外,优秀运动员组得分均高于大学生组,其中“躯体化”和“敌对”两项得分显着高于大学生组(P〈0.05)。(3)卡氏16项人格因素测验中,“敢为”一项优秀运动贝组内的健将组得分高于一级运动员组(P〈0.05)。(4)SCL-90自抨量表测试结果,除“躯体化”一项因子分,其它各项得分优秀运动贝组内健将运动员均低于一般运动贝。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四个因子分健将组与一级运动员组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我国优秀运动贝人格特征趋于外向,好强执着,但“自立”因子分却低于普通大学生组。“敢为”因子分在优秀运动贝组内,健将组得分高于一级运动员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敢为”因子与运动成绩相关。

  • 标签: 优秀运动员 人格特征 对比研究 心理健康
  • 简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介绍了人格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护士职业人格研究的进展和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建议应当加大研究的系统性和协作性,加强干预性研究的力度,将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工作以提高护士职业适应性.

  • 标签: 护士职业 人格特征 研究进展 适应性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人人格量表的编制历史,随后介绍了中国目前广泛使用的人格量表,重点阐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量表的修订翻译后的使用中的问题,包括信仰、政治体制、思维模式、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不同。分析了量表本土化的过程的问题与瓶颈,为中国人人格量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 标签: 中国人人格量表 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