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与糖耐量异常(IGT)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1200例确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含RVVC560例。对其进行75gOGTT糖耐量实验。分析RVVC与IGT相关性。结果1200例确诊VVC。单纯VVC512例,IGT62例,IGT发生率12%。RVVC128例,IGT40例,IGT发生率31%。孕妇560例。VVC121例,IGT1例,IGT发生率1%。RVVC304例,IGT41例,IGT发生率13%。其中,非IGT孕妇383例。妊娠期糖尿病135例。RVVC128例,IGT17例,IGT发生率13%,VCC7例,IGT1例,IGT发生率14%。其中,非IGT孕妇117例。结论RVVC合并IGT与VVC合并IGT相比较,OGTT各点血糖水平无显著升高。两者无明显相关性。孕妇VVC与RVV伴IGT发生率比较OGTT各点血糖水平无显著升高。两者无明显相关性。妊娠期糖尿病与孕妇IGT比较,RVVC发病率无明显上升趋势。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糖耐量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04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预防小儿重症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进行治疗的150例重症肺炎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其中,预防组75例,自住院使用抗生素起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对照组75例,出现继发性腹泻后再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继发腹泻发生率、止泻时间、总疗程等。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的发生率为17.3%,对照组为3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的止泻时间和总疗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拉酵母菌预防小儿重症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安全性好。

  • 标签: 布拉酵母菌 小儿重症肺炎 继发腹泻
  • 简介:患儿艾力菲拉,女,2004年6月24日出生,是流动儿童。该患儿于2005年7月26日上午ll点20分按免疫程序,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克拉玛依区大西沟)百户长办公室,由市中心医院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专干在右上臂三角肌肌肉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5腭(厂家: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批号为2004020407;有效期2006年9月;酵母型疫苗)。

  • 标签: 乙肝疫苗 肌肉接种 酵母 荨麻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臂三角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予以利巴韦林与妈咪爱治疗,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并观察2组消化不良性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泻恢复正常的时间、呕吐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泻恢复正常的时间、呕吐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患儿布拉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其效果较为可观,如配合其他药物一同治疗,则效果更佳。

  • 标签: 布拉酵母菌散剂 小儿 消化不良性腹泻
  • 简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患之一,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主要是抑制病菌繁殖,消除炎症,主要选用制霉菌素、咪唑类、三唑类抗真菌药,虽然近期疗效可,但长期应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阴道内菌群紊乱,真菌大量繁殖,致使本病治疗周期不断延长,炎症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及经济损失。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中药洗剂阴痒乐熏洗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中医药疗法 中药熏洗 阴痒乐 5%碳酸氢钠溶液 制霉菌素片
  • 简介:目的:构建含人重组牙骨质蛋白1(recombinationhumancementumprotein1,rhCEMP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酿酒酵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rhCEMPl基因,利用定向克隆技术将rhCEMPl基因插入到中间载体pTeasy中,再进一步转插入载体pWX530。重组的pWX530-rhCEMPl在大肠杆菌DH5a中扩增后,通过酶切电泳鉴定和DNA序列测定所构建的质粒。经鉴定正确的表达载体pWX530-rhCEMPl转入酵母感受态细胞中,酵母经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筛选后培养表达。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析蛋白表达情况,离子交换层析提纯蛋白。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成功转入酵母细胞,通过SDS—PAGE和ELISA检测rhCEMPl表达成功。结论:成功构建的含m—CEMP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WX530-rhCEMPl,并能转入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

  • 标签: 牙骨质蛋白1 真核表达载体 酵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3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另63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此明确布拉氏酵母菌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行布拉氏酵母菌治疗,促进了患者早期康复,改善了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 新生儿 黄疸 疗效
  • 简介:摘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发的常见性女性外阴阴道炎症。是结婚后妇女在生育期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外阴阴道的感染病症,由于妊娠期的妇女雌激素水平持续性的不断提高,使其免疫力随之呈相反方向持续性降低,从而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增加,这不仅仅只是给孕妇带来了极大的身体以及心灵上的痛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新生婴儿的感染几率。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在妊娠期的女性中,具有高达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孕期妇女至少会发生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性感染,这其中有百分之十的妇女有一次甚至是一次以上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性病的复发状况。本文主要针对妊娠期妇女所并发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分析。相关专业性的研究人员,为治疗此病症做出理论性的数据参考价值案例,为妊娠期妇女以及新生婴儿的日常健康生活提供有效健康的基础保障,同时也为患者家庭以及医院社会减轻了压力、负担。让医学领域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做出相应的贡献力量。

  • 标签: 妊娠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防治手段 诊断措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80-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协同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比的方法给将1245例VVC患者分为3组,Ⅰ组采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达克宁栓治疗415例;Ⅱ组采用臭氧冲洗雾化治疗420例;Ⅲ组采用臭氧冲洗雾化+达克宁栓治疗410例;统计分析各组的疗效。结果Ⅰ组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分别60.96%、24.10%、14.94%;Ⅱ组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分别为84.76%、8.10%、7.14%;Ⅲ组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分别为96.83%、3.17%、0。3个组治愈率、治愈率+显效率及好转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臭氧协同达克宁栓治疗VVC具有标本兼治、起效快、疗程短、疗效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 标签: VVC 臭氧 达克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案,评价含益生菌布拉酵母菌的H.pylori根除方案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符合H.pylori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联治疗组+微生态制剂和标准对照组,对照组32例,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0.5、甲硝唑0.4;均为2次,疗程14d,治疗组36例在标准三联疗法基层上,予以布拉酵母菌制剂0.5bid*14d。系统治疗完成后6—8周复查胃镜及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结果观察组痊愈20/36例(55.8%),有效11/36例(30.6%),无效5/36例(13.9%),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痊愈15/32例(46.9%),有效7/32例(21.9%),无效10/32例(31.2%),总有效率为68.8%,两组H.pylori根除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方案治疗H.pylori感染相关溃疡总有效率优于单纯三联疗法,且有不良反应轻微的优点。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微生态制剂 布拉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接诊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89例为研究对象,取动态随机化分组法划分组别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4)后,于2019年7月~2021年3月期间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比较常规治疗、布拉酵母菌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差异。结果:(1)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预后影响:治疗前细胞免疫检验结果无组间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较对照组提升,且CD8+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中采用布拉酵母菌联合治疗,可在促进患儿肠道症状缓解同时,纠正全身细胞免疫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布拉酵母菌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临床效果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2009年12月17日下午,广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前锋中心卫生院报告,患儿周某接种乙肝疫苗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广安区疾控中心及时将情况报告了广安区卫生局,区卫生局指示进行调查处理,广安市广安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赴前锋中心卫生院进行了调查处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患儿8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两组,1组40例患儿,采用布拉酵母菌治疗,2组40例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结局。结果 1组临床疗效从表1看更理想,与2组患儿差异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腹泻 消化不良 布拉酵母菌散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原体检测对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0年2月~2021年3月期间我科诊治的33例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实验组)以及33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两组患者进行UU、MH检测,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33例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共有20例患有支原体感染,患病率为60.61%,UU11例,患病率33.33%,MH5例,患病率15.15%,UU+MH4例,患病率12.12%;对照组33例健康体检者中共有9例患有支原体感染,患病率为27.27%,UU6例,患病率为18.18%;MH2例,患病率为6.06%;UU+MH1例,患病率为3.03%。两组人员的支原体患病率以及UU患病率之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通常并发支原体感染,为有效治疗该疾病,临床上建议听过支原体病原学进行检测,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支原体感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腹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方案,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生物 小儿急性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