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粉煤灰亦称飞灰,它既是一种固体废弃物,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潜在价值的人造火山灰资源。在我公司,粉煤灰是电厂煤粉锅炉产物,是循环产业链中的主要物料之一。在确定一系列控制指标后,作为水泥制成的活性混合材使用,实现固废的有效利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煤质及锅炉生产工艺控制不当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粉煤灰烧失量较高,对水泥生产线的正常使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公司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结合生产实际最终得出了一套可靠的解决方案。

  • 标签: 粉煤灰 锅炉 混合材 烧失量
  • 简介:摘要:锅炉给水泵是火电厂的重要辅机之一,随着大型高温高压火电厂的出现,给水泵的单机功率也不断增大,成为火电厂的耗电大户、近年来,我国电网的用电结构已发生了变化,农、轻、市攻及人民生活用电的比例逐年增加。另外,由于季节性农鲤用电和工厂昼夜负荷差等原因,致使电网年负荷曲线和日负荷曲线的峰谷差越来越大,其值一般达到电网最高负荷的30%,有的电网甚至达到50%。这就要求这类调峰机组配套的给水泵有一个合理的运行方案,以最大来度地降低给水泵的耗电量。因此我厂针对给水泵电耗偏高提出改造方法。

  • 标签: 给水泵 电耗 改造
  • 简介:摘要:电耗是电石生产重要的成本组成部分,故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就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优化与管控,开展技术革新,解决电耗的过高问题。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电石电耗偏高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为相关领域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电耗是电石生产重要的成本组成部分,故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就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优化与管控,开展技术革新,解决电耗的过高问题。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电石电耗偏高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为相关领域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发电机在运转时会发生能量损耗,这些损耗最后都转变成了热量,致使发电机转子等各部件温度不断升高。氢气是一款综合性能非常优良的冷却剂,不但可以有效带走发电机做功产生的热量,而且不容易起晕。但密封油、轴封蒸汽、以及氢冷却水这些和氢气接触的介质都可能使氢气湿度增大,从而影响其性能,甚至对设备产生极大危害。本文将从氢系统湿度超标的原因、对发电机的危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氢气湿度的监督、进行阐述。

  • 标签: 氢气 湿度 干燥 湿度测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角膜板层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术后的病人佩戴角膜绷带镜对舒适度、疼痛度及病灶预后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 26例行角膜板层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常规护理联合角膜绷带镜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适程度。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术后各种不适症状均比对照组减轻或减少,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板层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可以显著减轻术后患者眼部诸多不适症状和疼痛。

  • 标签: [ ] 绷带镜 无菌性角膜溃疡 羊膜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施行角膜层间分离灼烙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施行8~9mm深达1/2角膜的层间分离及灼烙.结果所治病例角膜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眼痛、异物感症状消失,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24个月,临床疗效稳定.结论角膜层间分离灼烙术为不具备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不需特殊材料、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大泡性角膜病变 角膜层间分离 灼烙术 治疗 穿透性角膜移植 无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40例(4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病程2周以内者32例,3周~1个月者3例,2个月~2年者5例。有明确的植物性眼外伤史33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3例,由手足真菌感染所致者2例,无法说明原因者2例。穿孔直径<2 mm者37例,2~4 mm者3例。所有患者分成两组,结膜瓣遮盖组及角膜双板层移植组。每组20例,供体角膜系甘油保存者。记录两组视力及角膜植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0.5~2年,结膜瓣组视力光感14例,手动4例,数指2例。角膜移植组外植片透明,内植片轻度浑浊,视力光感2例,手动3例,数指12例,0.1~0.2者2例,>0.2者1例。1例植片浑浊真菌复发,1例发生排斥。结论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视力恢复较好。

  • 标签: 溃疡,角膜,真菌性 穿孔,角膜 移植,角膜,双板层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晚期圆锥角膜患者行核黄素诱导的长波紫外线角膜交联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角膜厚度低于400μm的圆锥角膜患者24人38眼,点低渗核黄素溶液使角膜基质水肿厚度达到400μm以上,行角膜交联术。术前、术后记录观察最佳矫正视力、角膜顶点K值、角膜厚度、角膜内皮、晶体等变化,对所有病人进行护理指导。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角膜上皮于3~5天内愈合;角膜Haze于4周内消退;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为4.72±0.08,术后3月为4.80±0.05,6月为4.91±0.04,1年为4.93±0.06;角膜顶点K值术前为53.18±7.24D,3月为52.47±5.62D,6月为51.87±6.58D,1年为51.69±6.31D;角膜厚度治疗前为367±33μm,水肿后为412±65μm,3月为373±37μm,6月为350±35μm,1年为345±32μm;角膜内皮术前为3072±203/mm2,术后3月为2905±216/mm2,6月为2969±218/mm2,1年为2978±209/mm2;未见晶体、视网膜并发症。结论采用低渗核黄素法行角膜交联术治疗晚期角膜圆锥安全、有效,且当的护理可以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角膜交联,核黄素,紫外线,圆锥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结膜瓣遮盖术后再行角膜移植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6年 6月 -2018年 6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病例 86例。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为一期行角膜移植术,观察组为先行结膜瓣遮盖术,二期行角膜移植术。分别记录 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 3天 和术后 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观察比较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 3天、术后 3月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结膜瓣遮盖术后再行角膜移植术,可明显改善术后近期与远期视力,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角膜溃疡 结膜瓣遮盖术 角膜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对穿切口矫正术前散光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 作者: 张旭 王雁 徐路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300020(现工作于保定鹰华眼科医院,保定 071000)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3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角膜前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18年1—4月在保定鹰华眼科医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46例46眼,分别进行戴镜前及戴镜后1个月的角膜像差、角膜离心率e值测量。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并分析角膜形态,记录6 mm内角膜前后表面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各方向e值,Zernike分析计算以角膜顶点为中心6 mm直径范围内的前表面、后表面和全角膜Z33、Z3-3、Z31、Z3-1和Z40值。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和球差的值向正向漂移,角膜后表面水平彗差、球差的值向负向漂移,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戴镜前eNf、eTf、eIf、eSf、eMf分别为0.580(0.450,0.670)、0.455(0.378,0.513)、0.485(0.268,0.553)、0.665(0.578,0.740)、0.505±0.015,戴镜后分别为0.285(-0.635,0.665)、-0.605(-0.813,-0.335)、-0.545(-0.765,0.305)、-0.335(-0.705,0.423)、-0.247±0.058,戴镜后各个方向角膜前表面由陡峭变为平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全角膜球差与角膜e值、初始屈光度均呈中度负相关(rs=-0.626、-0.450,均P<0.05),水平彗差与颞侧e值中度负相关(rs=-0.391,P=0.004);戴镜后角膜前表面球差与角膜e值、初始屈光度呈中度负相关(rs=-0.612、-0.432,均P<0.05),水平彗差与颞侧e值中度负相关(rs=-0.400,P=0.003);戴镜后角膜后表面水平彗差与角膜前表面水平彗差呈负相关(rs=-0.380,P=0.009)。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全角膜和前表面球差、彗差正向漂移;角膜后表面球差、水平彗差负向漂移。戴镜前屈光度和角膜前表面变化大小是引起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近视/治疗 角膜塑形镜 高阶像差 角膜e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眼科收治的角膜病患者30例(4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15例(21眼),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持续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刺激症状控制时间、畏光缓解时间、流泪缓解时间、痊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观察组前房炎症阳性率、复查一项及以上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以缩短角膜病疗程。

  • 标签: 角膜病 软性角膜接触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48例(76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切口位置位于颞上方及鼻上方或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分为A、B两组,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A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前为(0.80±0.66)D,术后3月为(0.67±0.59)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前为(0.82±0.67)D,术后3月为(0.40±0.3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月较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13D,而B组术后3月较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41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选择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术后患者角膜散光度减小,视觉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手术源性散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层间染色术的手术特点及对角膜白斑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诊断为角膜白斑并行角膜层间染色术的患者30例(30只眼),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1.50±15.66)岁。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眼部外观像、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照相、B超、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观察术后角膜染色效果,调查术者及患者对于手术效果的满意度,观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3 d角膜上皮均完全愈合。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30.68±18.02)个月(12.37~58.10个月),随访期内均无染色剂渗透进入前房的情况,也未见前房炎性反应发生。18例(72.0%)患者角膜颜色及外观维持良好;7例(28.0%)出现角膜轻微褪色,其中1例在染色术后4年因原发病造成眼球持续萎缩和角膜带状变性,行美容性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术;本组病例中术者对所有病例的外观改善程度满意,患者满意度调查报告亦显示:22例患者(88.0%)对术后外观基本满意。随访期内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层间染色术操作简单,对眼部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角膜白斑效果较好。(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65-472)

  • 标签: 角膜混浊 着色剂 治疗效果 角膜染色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