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德云社作为全国知名的相声社团,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其独特的相声艺术特点成就了当下相声界的“德云社现象”。本文以美学的相关喜剧理论为基础,分析德云社相声艺术的喜剧性,从而探讨相声艺术的现代性审美。

  • 标签: 德云社 相声 喜剧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喜剧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但真正出圈的喜剧综艺少之又少。本文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为例,浅析喜剧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提出新媒体时代喜剧类综艺节发的可行性建议。

  • 标签: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喜剧综艺,创新
  • 简介:喜剧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喜剧的本质,被喻为喜剧美学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西方学界,从古希腊到当代,有代表性的喜剧本质论已有数十种之多,分“主观派”“客观派”和“主客观统一派”三大类型。

  • 标签: 喜剧美学 美学特征 “笑” 哥德巴赫猜想 质疑 定论
  • 简介:<正>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字巽甫,常用的笔名为西林。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人。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1910年考入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大前身),1914年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和数学。为了提高英语能力,课余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也常去看戏,逐渐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喜爱萧伯纳,高尔斯华绥和易卜生的作品。还擅长书法、绘画、音乐。

  • 标签: 丁西林 喜剧艺术 喜剧精神 妙峰山 美学思想 正面喜剧人物
  • 简介:俄历1837年1月27日,俄国诗人普希金与使其荣誉蒙羞的法国人丹特士进行决斗,两天后诗人因决斗致重伤而死。剧本《谁杀了丹特士》演绎了这桩历史公案的后续故事,似乎以双方后裔之间的再一次决斗对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进行了了断。但阅读博加耶夫的剧本一向没那么简单,剧本的荒诞悖论元素无处不在。几个节点性问题或许有助于你潜入剧本深处:向丹特士“后裔”提出决斗,与伟大诗人同名同姓的普希金究竟是何许人?其决斗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丹特士行为诡异?到底“谁”杀了丹特士?博加耶夫从来不缺的就是丰富的想象力与黑色幽默,剧作家以尾声中升腾后随即熄灭的火球形象,对“俄罗斯思想”做了全新注解。

  • 标签: 喜剧 俄罗斯思想 历史公案 黑色幽默 普希金 决斗
  • 简介:新疆杂话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讲说类曲艺形式,其通俗易懂、意蕴深刻。新疆杂话洋溢着诙谐幽默的喜剧精神,体现了独具特色的喜剧艺术。文章从三个方面探析了新疆杂话的喜剧艺术,即从"生活丑"到"艺术美",寓庄于谐,冷嘲与热讽相结合。

  • 标签: 新疆杂话 喜剧艺术 讽刺
  • 简介:《借马》在文学中确乎是一部独特的作品。它以自己特有的风采和极强的生命力在元人散曲中占有了一个特殊的、令人注目的位置,而且一直到现在仍然那么生气勃勃,有着自己极强的生命力。这是元代曲家马致远为文学画廊描下的重重的一笔,不朽的一笔。为什么会这样?《借马》又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 标签: 元人散曲 马致远 曲家 曲文 论雷峰塔的倒掉 人物形象
  • 简介:《牡丹亭》中喜剧性因素集中表现在陈最良、春香、道姑等人物身上,其喜剧性起源于矛盾性、反常性;喜剧性因素的使用或冲淡了悲剧气氛,或喜中含悲、喜后见悲,喜剧情节从另一面体现了悲剧性。并且,汤显祖使用这些喜剧性因素,实则寓含对皇帝官员、官场与科举等社会百态的讽刺;将《牡丹亭》等戏曲与西方戏剧比较,从中窥探出中国传统戏曲具有“悲喜混杂”的风格特征,其原因是继承插科打诨的戏曲传统与具有乐天的民族精神。

  • 标签: 牡丹亭 喜剧性 悲喜混杂
  • 简介:《四等小站》的作者善于从历史的高度出发,通过表现不同历史条件下,这个四等小站运输能力和客户需求之间产生的矛盾,以及解决这些矛盾的不同方法,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兴衰和变革,热情地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发生的深刻变化.枫亭车站是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四等火车站.

  • 标签: 运输能力 思想深度 卜林 十一届三中全会 铁路工作 铁路运输
  • 简介:摘要有人说“世界对于思考者是一出喜剧。”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具备发现喜剧的“眼光”、创述喜剧的“细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偶尔来点“喜剧”,可以驱走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在教学中融入“喜剧”的积极作用,以及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喜剧”,并举例说明。

  • 标签: 数学教学喜剧幽默语言
  • 简介:导演:西维亚·乔迈SylvainChomet编剧:西维亚·乔迈SylvainChomet、雅克·塔蒂JacquesTati首映:2010年6月16日(法国)背景:1949年,一位名叫雅克·塔蒂的40岁法国男人用自己的处女长片拯救了欧洲喜剧,由滑稽喜剧片长达半个世界的陈腐乏味之中提炼出了真正属于法国的喜剧灵魂。他一生作品无多,仅留下了两部短片和六部长片,但他留下了一个足以同流浪汉夏尔洛比肩的伟大喜剧人物——戴小圆冒、叼长烟斗、永远不合时宜的于洛先生,他被喻为法国的卓别林和"最后一个哑剧大师"。1956年,他写下了一个剧本,然后束之高阁、任其尘封了54载,直至今日方化成西维亚·乔迈镜头中的《幻术家》,诉说着父亲对女儿的爱念。

  • 标签: 喜剧 法国 灵魂 魔法 复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8-12
  • 简介:滑稽在民间美术中是重要的审美范畴,民间美术的美学体系具有鲜明的人类群体性特征,喜剧性则是民间美术美学体系中善良祝愿的乐观理想对美感形态范畴的必然规定

  • 标签: 中的喜剧 喜剧性 性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