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34岁,主因“头痛伴恶心呕吐13h”入院。患者于13h前休息中无诱因出现头疼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没有肢体力弱、发热、意识不清及二便失禁、消瘦等。既往体健。1月前曾行人流手术,术后愈合好。入院查体:血压120/80mmHg,T36.7℃,神志清楚,腰背及双下肢可见多处大小不等皮下瘀斑,心肺腹(-),NS:双眼左侧同位性偏盲,颈稍抵抗,克氏征(+)。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首发 恶性肿瘤 DIC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1瘤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前后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变化。方法: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术前及术后7~10天,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术前及术后7~10天,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8.55±5.2%,28.35±4.18%,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伽玛刀术后7~10天,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节性T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提示伽玛刀对肿瘤治疗早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没有明显改变。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肿瘤免疫 伽玛刀
  • 简介:转移性骨病是晚期肿瘤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肿瘤转移到骨时,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引起肿瘤生长和骨破坏,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以及神经表现(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双膦酸盐的治疗在于降低SREs发生的风险,以缓解骨痛、恢复正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是其他治疗转移性骨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常用的和新一代双膦酸盐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细胞癌以及其他实体瘤所致的转移性骨病已被证明是有效、安全和可耐受的,并广泛用于临床。

  • 标签: 双膦酸盐 肿瘤 转移性骨病
  • 简介:目的介绍一组因股骨上端恶性肿瘤行瘤段切除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从中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自1984年10月至2003年12月57例股骨上端恶性肿瘤采用瘤段切除及人工关节置换来修复和替代切除的股骨上段及髋关节,作者介绍了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假体设计的要点,手术方法和术后治疗的要点等.结果57例中生存的46例,假体置换后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7.7%.结论对股骨上端的原发性中低度恶性肿瘤或孤立存在的转移瘤,如无禁忌症,可考虑行瘤段切除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功能较满意,根治效果也较好.

  • 标签: 股骨上端 恶性肿瘤 人工关节 手术适应症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多种肿瘤标志物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0例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9-9、癌抗原125、癌抗原724五种肿瘤标志物含量的测定;同时设定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肿瘤标志物的阳性项数不同,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并且与血浆肿瘤标志物含量相关.联合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肿瘤标志物含量对恶性肿瘤患者判断病情及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恶性肿瘤 血液流变学 肿瘤标志物
  • 简介:通过对5例中晚期癌症病人的动脉导入重组p53腺病毒基因,同时结合化疗药物灌注的方法,探讨通过动脉途径基因治疗肿瘤的可行性。1材料与方法5例病人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1~72岁,其中中心型肺癌1例,肺转移癌1例,胰腺癌2例,其中1例伴有肝转移,胆囊癌并肝转移1例;分别按TNM分期,临床Ⅲ期2例,Ⅳ期3例,介入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包括左右支气管动脉,腹腔动脉、左右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先行注入选配的不同化疗药物,

  • 标签: 中晚期恶性肿瘤 p53基因 重组腺病毒 介入治疗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晚期癌症病人
  • 简介:目的提高对单侧声带麻痹病因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对61例以单侧声带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最终诊断为喉外恶性肿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肿瘤中依次为肺癌29例(47.54%)、食管癌17例(27.87%)、甲状腺癌8例(13.11%)最常见.结论部分喉外恶性肿瘤以单侧声带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对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应作全面而详细的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 标签: 单侧声带麻痹 主要临床表现 恶性肿瘤 回顾性分析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构成情况。方法对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1991-2000年间收治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人数进行构成统计分析,结果(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3.55%(1993/5941例),居第一位;其中1991-1995年841例,1996-2000年1152例,后5年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前5年。(2)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胃癌占33.22%(702/1993例),居第一位;结直肠癌占30.71%(612/1993例),居第二位;肝癌占21.17%(422/1993例),居第三位。(3)本组胃癌中,男性为女性的1.8倍(451/251例);-30岁为6.98%(49/702例);-40岁为10.83%(76/702例);-50岁为19.37%(136/702例);-60岁为27.49%(193/702例);70-岁为25.36%(178/702例);≥70例为9.97%(70/702例),6组中尤以-60岁组患者人数居多。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呈现增加趋势,在防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时应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胃癌应是防治的重点。

  • 标签: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常德市 发病趋势 调查
  • 简介:目的总结手术切除联合氩氦刀术中冷冻治疗晚期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28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20例,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瘤1例,继发性肝癌7例;合并肝硬化16例(57.1%),21例(75%)成功切除一个或多个肝脏肿瘤病灶,发生术后氩氦刀穿刺孔出血5例,肝功能不全4例,均经对症治疗治愈。经随访,术后生存6个月者6例,12个月者5例,目前尚存活17例。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氩氦刀术中冷冻是治疗晚期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手术切除 氩氦刀 肝脏肿瘤 手术方式
  • 简介:对放射增敏剂马蔺子素的毒副反应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观察结果显示,马蔺子素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道方面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马蔺子素组在消化道的毒副反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这些症状进行了精心的观察和护理,使该药顺利地配合放射治疗,并为将来临床应用提供了护理依据。

  • 标签: 马蔺子素 放射治疗 毒副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恶性肿瘤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主要并发症胰瘘、胆瘘的初步处理经验和体会,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间的20例PD术后并发胰瘘、胆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并发胰瘘2例,死亡1例;并发胆瘘2例,死亡1例;另1例死于肝肾综合症,余17例治愈出院。远期效果在进一步随访中。结论术后并发胰瘘应以内科治疗为主,通过减少胰液的分泌,并且保持局部引流的通畅,多数胰瘘可治愈。术后并发胆漏,通过保持支架管及局部引流通畅,多可治愈,出现肝汁性腹膜炎时应考虑手术处理。

  • 标签: 恶性肿瘤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胆瘘
  • 简介:目的探索放射性核素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寻求新的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择靶目标经了PS计划系统精确计算种子源的用量,在C7或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或术中按植入规律种植到靶区内。结果一年内共治疗146例,14个病种,其中体表肿瘤56例,体腔肿瘤90例。CR59例(<0%),PR71例(49%),NC16例(11%)。CR+PR:89%。结论放射性核素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IMR7)局部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近距离治疗 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分析 放射性核素 PR CR
  • 简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腹腔内域区化疗备受关注。作者分析3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化疗与静脉化疗的毒性反应.认为:胃肠道反应仍是主要的毒性反应。腹胀在腹腔组多于静脉组;恶心、呕吐腹腔组明显少于静脉组;腹痛在腹腔组中发生率较静脉稍高。周围静脉炎是静脉组中常见的毒性反应之一。总之,5-Fu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灌注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途径,但静脉给药剂量大,而毒性反应少且轻,简便易行,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它能攻击腹腔内肿瘤、又能杀灭经门静脉扩散到肝脏的癌细胞而毒副作用小。

  • 标签: 胃肠道恶性肿瘤 腹腔内 毒性反应 术后 静脉化疗 5-FU
  • 简介:目的:比较黄芪不同制剂、成分对3种人肿瘤细胞株SMMC7721、PC3、HL60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黄芪甲苷、总多糖、注射液,直接加入肿瘤细胞培养液中,MTT法测定各成分对三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影响。结果:黄芪甲苷、总多糖、注射液上述三种人肿瘤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且黄芪甲苷在20mg/ml浓度时对SMMC7721、PC3的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黄芪甲苷、总多糖、注射液对三种人肿瘤细胞株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黄芪甲苷 黄芪总多糖 黄芪注射液 抑瘤作用
  • 简介:目的:评价CAIV方案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BP、ADR、IFO和VCR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49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结果:41例获得随访,6例复发.肺转移6例.死亡4例。2年总体生存率为85.1%。用药过程中无严重脏器损害。结论:该化疗方案符合我国国情.近期疗效满意.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恶性骨肿瘤 方案治疗 肺转移 治疗中 脏器损害 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目前肝癌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局部或全身化疗等,尽管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术后5年复发率为43%~61%。为预防术后复发,治疗中晚期肝恶性肿瘤患者,2003年7月以来,我院开展术中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125I粒子 观察与护理 肝恶性肿瘤 组织间植入 治疗方法 术中
  • 简介:目的 改善因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狭窄造成的呼吸困难。方法 用形状记忆钛镍合金气管支架置入术置入。结果 全部25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置入,术后患者气促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形状记忆钛镍合金气管支架置入术既能解决危及生命的呼吸窘迫症状,又能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气管狭窄 置入术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