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进展缓慢、病因复杂、缺乏确切的生物病因证据、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全球人口的主要死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慢性病 流行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方法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对各种慢性病患者的疾病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以社区内 290名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个人都建立医疗档案,根据每个人的病情,制定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整个治疗的周期为 2年,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病情检查和数据收集统计。结果:进行中医治疗普及后,采用中医治疗方法的慢性病患者大大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正常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概率、冠心病和支气管炎患者的发作概率,以及其他身体检查项目,如生活质量指标、体质合格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等,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结论:中医治疗推广到社区慢性疾病患者中,其治疗方法可以从生活作息、精神状态等多方面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 标签: 中医治疗 慢性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就当前情况而言,农村当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并且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在损害人们健康安全的通知,还给农村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严重的情况下导致慢性病患者家庭越来越困难。另外,我国对慢性非传染型疾病的控制措施相对匮乏,尤其是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家庭都是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导致贫穷,面对这样的情况,针对农村地区构建健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基础成为现下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农村 慢性非传染性 疾病控制 控制机制
  • 简介:“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对于营养不良或是传染病“预防”可以立竿见影,而且效果确切,吃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必定不会得坏血病,服下脊髓灰质炎糖丸必定不会染上小儿麻痹症。眼下我们所面临的大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当然也可以预防,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 坏血病 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症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疾病的精准营养预防和干预效果。方法:将我市2021年参检5104名老年人资料进行统计,其中,男2446名,女 2658名,调查慢性疾病发生情况,给予营养预防和干预建议。结果:本次检查发现我市参检的5104名老年人中有69人患有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5人,心血管疾病2023人,眼部疾病19人,慢性支气管炎127人,恶性肿瘤1人,高血压1960人,糖尿病665人,冠心病4人,脑卒中5人。经营养预防和干预措施的落实,患者的血糖、血脂等均得到一定改善。结论:慢性疾病的发生和营养饮食之间关系密切,给予精准营养预防和干预非常重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 标签: 慢性疾病 精准营养 预防 干预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上一类以潜伏期长、多发、发病隐匿等为特点的常见疾病类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以及高血压等,由于近年来受到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吸烟及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大幅度增长的发展趋势,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几点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希望能够提供借鉴作用。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 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疾病中应用中药膏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疾病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膏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药膏 慢性病 用药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区常见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实施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把社区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慢性疾病患者分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高胆固醇、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超重的超标率更低(P<0.05)。结论:针对社区慢性疾病实施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值得推荐。

  • 标签: 营养干预 社区 慢性疾病 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以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流动人口逐年增加。中山古镇的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呈现连年递涨的趋势。因此对于我们社区管理组织来说外来人口的疾病防控和管理工作以及外来人口子女、外来人口的免疫规划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我们社区管理的突出问题。这篇文章主要就是针对中山的古镇里外来流动人口较多,如何能正确的对流动人口的慢性疾病进行控制方法和管理上遇到的问题将做一定的说明。

  • 标签: 流动人口 疾病管理 中山古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COPD的患者60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分为感染组(n=22)和非感染组(n=3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分析COPD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2例感染组患者中有16例合并糖尿病,18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使用时间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3.03±2.57) d和(26.67±2.32) g/L,与非感染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1和10.094,t=12.462和-5.943,P均<0.05);影像学上显示两组胸膜下密度增高结节实变、晕轮征、新月征、空洞表现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13、5.455、7.073和4.689,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3.294,95%CI: 1.058~10.253)、使用糖皮质激素(OR=6.900,95%CI: 1.950~24.41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OR=8.396,95%CI: 1.093~64.493)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低(OR=0.569,95%CI: 0.416~0.778)是导致COPD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感染组患者好转率(63.64%)显著低于非感染组(89.47%)(χ2=5.813,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低的COPD患者,应警惕肺部曲霉菌感染,及时采取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曲霉菌感染 合并感染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COPD是全球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三大死因之一,且全球COPD患病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各省份间COPD患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COPD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均存在差异,并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个体方面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BMI、腹部肥胖和身体活动会对COPD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环境方面,吸烟、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以及职业中的暴露均会导致COPD的发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后危险因素以及相对应的应对策略等相关内容。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收治的重症监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相关方面的预后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结果 观察组患者所涉及的治疗总有效率和预后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重症监护病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案例为观察组,其余50例未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为对照组,回顾分析这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性,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每年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极重度阻塞性肺疾病、有无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否发生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尿酸、血清白蛋白等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加强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降低患者急性呼吸衰竭概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呼吸衰竭 危险因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