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贾湖骨笛是在河南贾湖新石器遗址发现的距今9000~7500年的吹管乐器,至今仍然可以演奏。然而,自骨笛发现二十多年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骨笛经历数千年的埋葬,出土时完好者数量很少。为了防止骨笛意外受损,文物管理部门及博物馆已禁止直接对骨笛进行吹奏测音研究。此举对贾湖骨笛的保护固然非常必要,但同时也使研究者失去了深入考查、研究骨笛的机会。因此,如何精确复制贾湖骨笛并以此作为研究实体,就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首先利用CT对贾湖骨笛进行扫描,然后将CT扫描得到的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最后采用紫外激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首次制作出了迄今为止复制精度最高的贾湖骨笛复制品。经过三维测量与测音实验,用本方法复制出的贾湖骨笛模型与实物在物理尺寸与音准上几乎没有误差。

  • 标签: 骨笛 三维重建 复原
  • 简介:通过对视频图像中只有一个运动目标、以及含有多目标的视频进行测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将小波变换良好的时频局域化特性和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功能相结合,具有最佳的函数逼近能力和容错能力。

  • 标签: 视频 目标跟踪 小波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7#综合池具有施工条件受限、建筑工况敏感、环境保护要求高等特点。其中有在保留原文保池壁结构的前提下,需要在其内部新建一座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综合构筑物。为了后续顺利推进施工,在保留池壁的局部位置开设3处施工通道口,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了复原。为此工程施工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控制措施,通过科学管理、合理部署,最终达到最小干预、施工安全、复原度佳的原则和要求,为今后类似环境下文保池壁开缺复原的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咬合桩围护 深基坑 文保建筑 池壁开缺 墙体复原
  • 简介:自走马楼吴简出土以来,随着材料的陆续公布以及研究者在方法论上的不断探索,“吴简文书学”的概念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三州仓“月旦簿”的复原尝试,提出了“纵向比较复原法”。所谓“纵向比较复原法”,是指从纵向也就是历时性的角度去还原某个事件的动态过程,从而寻找复原可能性的方法。就吴简而言,即是利用揭剥图以及簿籍内部的“加成”关系来进行复原的方法。本文的复原尝试希望能对走马楼吴筒的复原以及进一步的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 标签: 走马楼吴简 纵向比较复原法 月旦簿
  • 简介: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在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行Ⅰ期清创原位植皮+VSD封闭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将同期采用常规原位植皮打包治疗的30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Ⅰ期愈合12例,15例经换药达到创面Ⅱ期愈合,3例行Ⅱ期植皮手术愈合。对照组5例Ⅰ期愈合,13例经换药达到创面II期愈合,12例行Ⅱ期植皮手术愈合。两组患者手术比率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实验组创面愈合总平均天数17.4天,对照组为22.7天,两组比较(P〈0.05);实验组3周内创面痊愈23例,对照组为17例,两组比较(P〈0.05)。实验组伤后1周创面平均愈合面积71%,2周创面平均愈合面积83%,伤后3周创面平均愈合面积94%,对照组分别为63%、75%和83%,两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培养阳性4例,对照组9例,两组创面培养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可明显提高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皮肤回植存活率,缩短治疗周期,减少二次手术比率,降低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皮肤撕脱伤 原位植皮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分子细胞遗传技术,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原位杂交方法,探针首先与某种介导分子(reportermolecule)结合,杂交后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过程连接上荧光染料[1,2].FISH的基本原理是将DNA(或RNA)探针用特殊的核苷酸分子标记,然后将探针直接杂交到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再用与荧光素分子偶联的单克隆抗体与探针分子特异性结合来检测DNA序列在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定性、定位、相对定量分析.FISH具有安全、快速、灵敏度高、探针能长期保存、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优点,不但能显示中期分裂相,还能显示于间期核.同时在荧光原位杂交基础上又发展了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质纤维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探针 染色体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患有皮肤癌前病变与浅表皮肤癌病变的患者,采取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复发率的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皮肤癌前病变与浅表皮肤癌病变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日光性角化病患者18例、鲍温病患者14例、鳞状细胞癌患者22例、以及疣状癌患者6例,所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均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以及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日光性角化病患者、鲍温病患者以及疣状癌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比不同疾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鲍温病患者以及疣状癌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发率为0.00%,日光性角化病患者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为1例,占比5.56%,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为1例,占比4.55%,对比患者的复发率情况(P>0.05).结论:患者在患有皮肤癌前病变与浅表皮肤癌病变疾病,采取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皮肤癌前病变 浅表皮肤癌病变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肿瘤应用手术切除联合局部的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就诊于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的61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切除后结合局部光动力进行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记录并观察患者皮肤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61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中肉眼所见病灶完全切除的为42例,其他19例因肿瘤生长的位置特殊,手术切除部分的病灶后行三次局部光动力治疗后的皮损症状完全消退。术后6个月随访时,0例复发;术后12个月随访时,湿疹样癌的9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复发,鳞癌的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复发,其他的病例没有出现复发,复发率达14.75%。本文选取患者在治疗后病灶均出现局部轻度的红肿,1~2天后症状可自行的消退。结论皮肤肿瘤患者在手术切除联合局部的光动力疗法治疗可明显减少病灶切除的范围,对有难度的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产生积极的意义,但复发率的降低方面仍有需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 标签: 手术切除 局部光动力 皮肤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治疗皮肤肿瘤的疗效。方法对基底细胞癌44例、鲍温病18例、湿疹样癌15例、鳞癌12例患者进行5-ALA-PDT治疗。结果基底细胞癌完全缓解率为75%,5例无反应,3例复发;鲍温病完全缓解率为66.67%,4例无反应,1例复发;湿疹样癌完全缓解率为53.33%,3例无反应,无复发;鳞癌完全缓解率为66.67%,3例无反应,2例复发。结论5-ALA-PDT治疗皮肤肿瘤,疗效好、痛苦小、美容效果满意;但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结合手术和5-ALA-PDT治疗。

  • 标签: 5-ALA-PDT 光动力疗法 皮肤癌前病变 皮肤浅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年至2020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0例皮肤癌病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病人使用传统的单纯手术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的病人实施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病人治疗的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治疗后1年内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治疗后完全恢复的概率高于对照组,产生不良反应及复发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皮肤癌 盐酸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血疗法治疗常见皮肤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1年7月-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慢性荨麻疹(CU)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氯雷他定与自血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风团数目评分、瘙痒程度评分、风团大小评分及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用自血疗法治疗CU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机体炎症反应。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氯雷他定 自血疗法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13年收治的866例女性患者资料。DCIS患者631例,DCIS-MI患者235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控(LC)、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DCIS及DCIS-MI两组之间OS、LC及DFS相近(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阳性为OS及DFS影响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患者。结论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总体生存结果类似,Her-2阳性为OS及DFS预后不良因素,保乳未放疗患者的LC和DFS劣于全乳切除术。

  • 标签: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乳腺肿瘤/外科学 预后
  • 简介:一、童年的脑海是一张白纸,最先留下的印象必定最深、最显凸,不管以后有多少乱七八糟的线条和色块在上面交错、涂抹,也不能将它覆盖和湮灭。如果说回忆往往是为了寻找失落的珍珠,那么童年生活必定是最为光彩、最容易找到的一串。在我童年记忆里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样?不是别的,是沙梨、梨树和梨园,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人和事

  • 标签: 梨园 沙梨 梨树 淡水 再生 母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湿润再生自然疗法联合磨痂术的治疗,随后对其效果进行探究。方法:2018年1月到12月将参与本次烧伤研究的5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常规治疗应用称为一般组,对湿润再生自然疗法联合磨痂术进行应用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人数为2例,其比例为8.0%。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优于一般组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水平的比较,其观察组的相关水平高于一般组。结论:采用湿润再生自然疗法联合磨痂术方法在现阶段的烧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 标签: 湿润暴露 原位再生 烧伤 应用效果
  • 简介: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的概念首先在1960年被提出,随后的一些研究证实了DCIS多起源于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erminalduct/lobularunit,TDLU),并且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浸润性癌。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其治疗策略与浸润性癌基本一致。随着乳腺钼靶X线摄片技术问世,DCI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治疗手段的探索也成为乳腺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虽然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07版)对其诊断与治疗已有相关规定,

  • 标签: 乳腺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癌 治疗 诊断 carcinoma X线摄片技术
  •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潜能的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成各种成体细胞,是再生医学研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细胞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SCs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的相关机制可能与其旁分泌活性有关,尤其是具有关键调控作用的外泌体(exosomes),而外泌下、细胞外囊泡释放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能是MSCs发挥各项生理功能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将对MSCs来源外泌体在皮肤修复与再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外泌体提高皮肤损伤修复速度与质量的机制与潜能。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旁分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疗法皮肤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100 例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皮肤科就诊的 患者作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 n=50 例)与参照组( n=50 例)。予以参照组 常规皮肤科护理 ,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 舒适护理疗法。比较两组的 临床疗效以及 对住院环境、操作技能、服务态度以及健康指导水平等护理满意度情况 。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 94.00% )较对照组( 78.00% )高,统计学有意义( P<0.05 );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操作技能、服务态度以及健康指导水平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 P<0.05 )。 结论: 舒适护理疗法皮肤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同时可提高患者的 护理满意度 。

  • 标签: 皮肤科 舒适护理疗法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