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实施的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我国法院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可以依据尚未对我国生效的国际条约予以确定,从而拓宽了我国涉外民商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范围。然而,该司法解释对我国尚未缔结的条约在法律适用中具有的特殊地位、选择适用我国尚未缔结条约的方式、适用我国尚未缔结的条约是否限于“援引”与“合同领域”和他国之间的双边或非开放性条约可否适用等问题缺乏明确规定,我国的理论与实务部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深入分析研究上述问题有益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理论与实践。

  • 标签: 法律适用 尚未缔结的条约 法律地位 适用范围 选择方式
  • 简介:《国家赔偿法》属于特别私法,因而完全可以从私法的角度对《国家赔偿法》的修改进行考察。在修改《国家赔偿法》时,应当以私法的理念为指导,对国家侵权进行“两分”,分清国家侵权行为和国家侵权事件,抛弃“违法归责”这个不科学的概念,正确认识并恰当处理国家赔偿和错案追究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当解决该部法律名实不相符合的问题。

  • 标签: 国家赔偿 特别私法 国家侵权 私法理念
  • 简介: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的理想和目标,而和谐是私法具体表现。私法是与个人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私法的法律价值正是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价值相一致的。而作为私法价值体现的私法文化则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所需要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将私法文化建设引入其中,利用私法文化建设的相关内涵、理念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 标签: 和谐校园 私法文化 私权保护
  • 简介:"公共秩序"是国际私法上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但它的内涵和外延却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模糊性,这一特性既可以说是它天生的缺陷,更可以说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就当前采用这一制度的各国立法司法实践与国际立法的重要走势及对这种走势的科学分析来看,中国目前的立法将"公共秩序"表述为"社会公共利益"是不准确的,有关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种种不当,须加以改进.

  • 标签: 公共秩序 公共政策 社会公共利益
  • 简介:义务乃责任之基础,责任为义务履行之法律保障。金融服务者违反缔约说明义务亦应承担法律责任。金融商品交易的本质决定了私法责任的核心地位,而我国现行立法却无法为金融服务者违反缔约说明义务私法责任提供理想的请求权基础。基于金融服务者与金融消费者地位极端不平等的现实,应当确立向弱势群体倾斜保护的特殊侵权责任。特殊侵权责任由无过错责任原则与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构成,对违法行为、因果关系以及损害赔偿额实行推定,以实现对金融消费者的救济。

  • 标签: 私法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 举证责任倒置
  • 简介:为了摆脱经济困境,朝鲜通过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制定了改革开放政策,开始经济改革。为了吸引外资的投入,朝鲜积极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推行投资激励政策,同时加强在外资领域的立法,以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朝鲜《涉外民事关系法》是朝鲜涉外民商事法律制度中的重要法律,对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至关重要。作为涉外法律体系中的"桥头堡",该法对朝鲜本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 标签: 朝鲜 涉外民事关系 国际私法 经济 国际劳务
  • 简介:随着家庭在氏族社会内部的出现,家庭身份便与氏族成员身份相互对峙,呈现出其最初的"私法人格"属性。在古代罗马国家,私法人格与家庭身份相互融合性;公法人格与私法人格之间的关系,本质为国家公权与家长权的动态对峙。及至近、现代社会,随着理性哲学的兴起,以及私人领域"社会"与"家庭"的分化,由于公法人格与私法中的社会人格具有共同的理性基础,在民法中被冠以"人格"的称谓;而私法中的家庭人格则因其妥协、包容的特性,掩盖了法律人格的理性基础,被民法从"人格"的概念中剔除,"人"、"身"两立的格局从而形成。相应的,人格与家庭身份遂成为近、现代私法领域人之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 标签: 民事主体 人格 身份 家庭
  • 简介:改革开放30年来,涉外民商事交往促进了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制定的规范涉外民商事活动的《民法通则》第8章,已难以应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变革。综观30年来国际私法的发展,我国应当制定法律适用法,在理论上坚持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并对传统规范体系予以修正与补充,在原则上秉承私人利益保护原则,在价值规范上对国际私法进行定位,在立法规范选取上注重内容为导向,以构建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体系。

  • 标签: 涉外民商事交往 中国国际私法 立法构建
  • 简介:摘要:外国法查明制度作为我国国际私法基本制度之一,是解决涉外民事争议案件适用外国法的前提,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愈发突出。本文重点对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完善路径,完善外国法查明制度以促进涉外民商事争议得到妥善处理。

  • 标签: 国际私法 外国法查明 合理期限 认定标准
  • 简介:<正>在一般国内法中,对“公共秩序”(ordrepublic)或“公共政策”(publicpolicy)这个法律概念,普通法与罗马法所赋予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在普通法国家中,它意味着法院不应强制执行一个其履行会与社会基本道德原则相低触的,或者与重大社会利益相违背的契约;而在罗法国家中,它却主要是指某些直接适用的强制性法律(loid’applicationimmediate)不能因当事人的约定而加以排除。

  • 标签: 公共秩序保留 国际私法 公共政策 外国法 资产阶级 直接适用
  • 简介:在现代社会,权利与权利的冲突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公众人物隐私权作为一种新兴的产物,它难免会与公众知情权、新闻自由权产生冲突。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满足公众的合理兴趣,必须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限制,特别是针对公众人物的"不道德隐私"。比如"艳照门"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公众人物的不道德隐私不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此种隐私权应该受到更加严格的法律限制,当然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并不等于剥夺公众人物隐私权。

  • 标签: 公众人物 隐私权 不道德隐私 公众知情权 法律保护
  • 简介:生育活动的私密性和人口的高度流动性致使国家对生育的干预成本过高,并存在技术障碍,这就使得国家只能通过对结婚行为的否定来达到防止近亲生育的目的。国家通过宣告婚姻无效,从而瓦解婚姻世界所必需的信任,进而迫使婚姻双方产生不信任,最终实现对近亲鸳鸯的社会控制。宣告婚姻无效这一私法技术是一种无需成本的控制方式,故对国家极具吸引力。但是,立法者在得益于无效等私法控制技术无成本的实惠之时,也应正视私法控制技术的不足及潜在危险。

  • 标签: 近亲婚姻 无效婚姻 社会控制 私法
  • 简介:判例在国际私法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判例不是国际私法的渊源,但随着两大法系的日益融合,法、德、日等国纷纷以判例作为国际私法的补充,我国应该建立国际私法判例制度,对此项建立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基础进行分析,提出若干建议。

  • 标签: 国际私法 判例制度 构想
  • 简介:本文在比较各国有关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学说及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一制度从其产生之基础、功能与缺陷、“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序保留所排除的对象、公序保留之后的法律适用及其与其他相关制度,如识别、直接适用法和单边冲突规范的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解析,进而对我国国际私法中公序保留制度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国际私法 直接适用 冲突规范 司法实践 法律适用
  • 简介:伴随网络产业的迅速扩大和膨胀,网络虚拟财产保护在实践中的争议与矛盾日渐凸显。本文在分析虚拟财产概念特征基础上,梳理了世界各国对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的分析,进而对国内外网络虚拟财产保护制度进行剖析和比较,并最终对我国构建网络虚拟财产保护制度和制定虚拟财产纠纷冲突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国际私法 虚拟财产 网络 冲突法
  • 简介:国际私法是法学类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专业性强,同时也难以掌握。我国国际私法课程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应合理安排教学实践,科学选用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 标签: 国际私法 改革 教学
  • 简介:不当得利制度作为法定之债的一种,在各国民法上占有重要一席.但由于受道德观念的影响,再加上两大法系历史传统的差异,各国不当得利制度在具体内容上的区别相当大.因此,冲突规范在解决涉外不当得利纠纷中就凸现其重要性.本文首先回顾了不当得利制度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了大陆法系国家关于不当得利的各条冲突规则,并在研究英关立法模式对我国参考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 标签: 冲突规则 国际私法 不当得利制度 大陆法系国家 道德观念 历史传统
  • 简介:私法上,人身自由权作为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在本质上属于防御权,保护着主体人格利益的完整性不受侵犯。但是,在现行法律体系中,关于人身自由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公法的规范之中,私法则显得"供应不足"。私法上没有确立人身自由权,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私法理论上对于人身自由权研究不充分引起的。尽管人身自由包括身体和精神自由,但这只是人身自由权具体利益的表现形式,拘禁仍是侵害私法上人身自由权的主要方式。在实践中,即使是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也应当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被非法拘禁受害人的精神利益,这是私法确立人身自由权重要意义的体现。

  • 标签: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权 精神损害赔偿 私法 防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