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发生生重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leaksyndrome,CLS),血管内水分迅速进入组织间隙,引起全身水肿及有效循环血量下降,重要脏器灌注不足。SAP并发的胰性脑病(pancreaticencephalopathy,PE)是SAP病程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脑的毛细血管渗漏密切相关。水通道蛋白4(AQP4)是脑组织内最重要的水通道蛋白,本研究探讨AQP4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脑毛细血管渗漏中的作用。

  • 标签: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大鼠脑 羟乙基淀粉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严重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综合征2(CM-AVM2)的诊断方法及遗传学依据。方法回顾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收治的CM-AVM2病例临床资料。通过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及SinoMed检索有关CM-AVM的文献,并结合收集的病例资料分析CM-AVM2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结果共收集2例CM-AVM2,其具有全身非典型红斑,同时具有EPHB4基因突变,均未合并有高流速脉管畸形。文献检索并筛选共获得3篇有关于CM-AVM2的文献。结合文献及2例病例资料,得出CM-AVM2常表现为与CM-AVM相似的非典型红斑,可合并有高流速脉管畸形,基因检测筛查是否具有EPH受体B4(EPHB4)基因突变可明确诊断。结论临床表现、家族史及基因检测为CM-AVM2的有效诊断方法。EPHB4基因突变导致血管异常出芽新生可能是CM-AVM2的发生机制。

  • 标签: 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 RAS p21蛋白激活因子1 EPH受体B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CLS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参照组,每组中各1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5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全身水肿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指标改善情况、每日尿量明显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CLS患者的疗效突出,迅速控制病情,稳定生命体征,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CLS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肺静脉错位(ACDMPV)患儿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及基因变异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ACDMPV新生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结果及家系关系。以“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alveolar capillary dysplasia”“alveolar capillary dysplasia with misalignment of the pulmonary veins”“FOXF1”分别作为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及莱顿开放变异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文献,总结该病的诊断思路。结果患儿 男,1小时龄,因“发现肛门闭锁1 h”入院。6小时龄出现呼吸窘迫伴低氧血症。B超提示胆囊缺如。1日龄行肛门闭锁和脐膨出修补术中发现美克尔憩室。患儿术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加重,常规降肺动脉压力治疗效果欠佳,26日龄死亡。肺活检提示肺泡单位减少,间质增厚;肺泡毛细血管密度下降;肺动脉管壁中层增厚,肺静脉位置异常且附着于肺小动脉,符合ACDMPV。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位于染色体16q24.1的FOXF1基因杂合移码变异c376_377insT;p.(Pro126fs),未见相关文献报道。预测会导致所编码蛋白质自第126位脯氨酸开始发生编码紊乱,使得所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截短从而丧失其正常功能。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未见文献报道;ESP6500siv2_ALL、千人基因组(1000g2015aug_ALL)和dbSNP147数据库均未见收录。综合考虑,认为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复习文献纳入英文文献6篇共54个变异位点,包括错义变异28个、无义变异10个、移码变异11个、缺失变异2个、同义变异1个、延伸变异2个。资料齐全病例45例(男24例、女21例),文献报道仅有3例仍存活。结论ACDMPV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病死率高。当新生儿出现难治性低氧血症及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或伴有肺外畸形时,应及时进行肺组织活检及基因学检查。

  • 标签: 肺泡 婴儿,新生 基因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观察595脉冲染料激光与复合彩光治疗仪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治疗效果,做以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门诊收治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120例,80例采用595脉冲染料激光治疗,40例采用复合彩光治疗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595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组总有效率98.75%,平均治疗次数1.8次;复合彩光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平均治疗次数3.7次。结论对于毛细血管扩张的治疗595脉冲染料激光治愈率更高,治疗次数少,疗程短,疗效更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595脉冲染料激光 复合彩光治疗仪 毛细血管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毛细血管扩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面部皮肤光老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强脉冲光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点阵激光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毛细血管扩张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毛细血管扩张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并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临床效果显著、对毛细血管扩张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面部皮肤光老化 点阵激光 毛细血管扩张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部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为CRT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ICU和入ICU 6 h后2个时间段分别采集3个部位(前额、膝盖、甲床)的CRT、平均动脉压、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情况、乳酸清除率等指标,分别比较不同部位CRT变化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当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3个部位中只有甲床部位CRT与患者乳酸清除率有相关性,3个部位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甲床0.823(P<0.05),额头0.232(P>0.05),膝盖0.254(P>0.05)。当患者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3个部位与患者乳酸清除率均无相关性,3个部位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甲床0.299(P>0.05),额头0.247(P>0.05),膝盖0.258(P>0.05)。结论当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甲床部位的CRT与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有良好的相关性,甲床部位的CRT变化可成为临床评估微循环的实用工具。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乳酸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部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为CRT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ICU和入ICU 6 h后2个时间段分别采集3个部位(前额、膝盖、甲床)的CRT、平均动脉压、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情况、乳酸清除率等指标,分别比较不同部位CRT变化与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当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3个部位中只有甲床部位CRT与患者乳酸清除率有相关性,3个部位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甲床0.823(P<0.05),额头0.232(P>0.05),膝盖0.254(P>0.05)。当患者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3个部位与患者乳酸清除率均无相关性,3个部位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甲床0.299(P>0.05),额头0.247(P>0.05),膝盖0.258(P>0.05)。结论当6 h内乳酸清除率>10%时,甲床部位的CRT与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有良好的相关性,甲床部位的CRT变化可成为临床评估微循环的实用工具。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乳酸清除率
  • 简介:摘要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约为1/5000,其特征是多发的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s,VMs)。VMs可导致急性和慢性大量出血、动静脉畸形等并发症。2009年首版HHT诊断和治疗国际指南发布,为HHT的诊断、并发症的预防、症状的治疗建立循证共识和指南。第2版指南由来自15个国家的55位专家针对6个优先主题领域(鼻出血、胃肠道出血、贫血和缺铁、肝脏VMs、儿科管理、妊娠和分娩)提出许多新建议。这些建议突出了第1版国际HHT指南的新证据,并在3个新领域(贫血和缺铁、儿科管理、妊娠和分娩)提出了指导意见。

  • 标签: 指南 鼻出血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介素(IMD)是否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保护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及管周毛细血管(PTC)损伤。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组),模型组(CM组),模型+IMD组(IMD组)和模型+IMD+LY294002组(LY组),每组6只。CM组大鼠给予碘海醇(15 ml/kg)并建立CIAKI模型,N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IMD组在建模前24 h给予IMD[300 ng/(kg·h)],LY组在建模30 min前给予PI3K抑制剂LY294002(0.3 mg/kg)。建模后24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小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PTC内皮细胞。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各组Scr水平显示,CM组[(59.325±7.856) μmol/L]高于N组[(30.930±6.595) μmol/L],IMD组[(39.230±6.759) μmol/L]低于CM组,LY组[(53.985±2.966) μmol/L]高于I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cr=7.874、7.007、3.759,P<0.05);各组CD34阳性面积百分比,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连蛋白(VE-cadherin)表达均显示,CM组[(5.732±0.452)%,1.000±0.000,1.000±0.000,1.000±0.000]低于N组[(7.605±1.053)%,1.373±0.210,1.530±0.228,1.511±0.264],IMD组[(7.888±0.886)%,1.748±0.334,1.329±0.111,1.267±0.117]高于CM组,LY组[(5.789±0.537)%,0.781±0.078,0.905±0.043,0.945±0.040]低于I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D34=6.935、9.198、8.596,tp-Akt=4.450、5.495、6.915,tVEGF=5.704、7.276、8.741,tVE-cadherin=4.742、5.601、6.398,P<0.05);各组肾小管及PTC内皮细胞均显示N组正常,CM组损伤,IMD组较CM组损伤减轻,LY组较IMD组损伤加重。结论IMD能够通过PI3K/Akt通路保护CIAKI及PTC损伤。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中介素 管周毛细血管 内皮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烧伤继发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患者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VEC)与中性粒细胞(PMN)的粘附能力,观察C5a在PVEC-PMN粘附行为中的作用程度及规律。方法采用微管吸吮技术,定量测定PVEC-PMN之间粘附力值变化;测定随过氧化酶(MPO)活性,反映PVEC粘附PMN的数量。结果随着rh-C5a浓度上升,PVEC粘附了更多的PMN;粘附力值也逐渐增加。300μg/Lrh-C5a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MPO也随之上升;工作浓度为1:10^4的anti-C5aRMcAb可缓解急性肺损伤(ALI)血清所致的MPO增加,呈量效关系。结论C5a,C5aR共同参与了PVEC-PMN的粘附过程,而且急性肺损伤所致的粘附力值上升可被anti-C5aRMcAb所抑制,提示C5a,C5aR在烧伤继发的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烧伤 血清 肺毛细血管 中性粒细胞 粘附特性 髓过氧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评价予以新生儿CLS-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儿以人血白蛋白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基于等量电脑随机法下,将48例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儿(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均分为2组;1组为参照组(n=24),1组为观察组(n=24);分别予以2组以单一人血白蛋白治疗和羟乙基淀粉+人血白蛋白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各项肾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病症改善时间数据方面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CLS患儿治疗中人血白蛋白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 标签: 人血白蛋白 羟乙基淀粉 新生儿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是目前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的主要手段,其能明显抑制新生血管,减轻水肿,提高患者视力。但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因子,其是否会导致视网膜缺血进展以及是否对视网膜毛细血管产生影响值得临床关注。就目前来看,大多学者认为,从拱环形态改变以及浅层、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量化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视网膜无灌注区大小及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等方面观察,抗VEGF药物治疗RVO黄斑水肿并不会加重视网膜毛细血管的闭塞。并且,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患者需要治疗的次数、视力预后等有一定的关系。今后随着OCT血管成像的逐渐普及以及抗VEGF药物治疗次数和时间的延长,期待更大样本、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深入分析抗VEGF药物治疗对RVO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确切影响。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并发症 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毛细血管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OA)采取放射冲击波(rESWT)+肌力训练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轻中度KO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肌力训练,观察组给予rESWT+肌力训练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Lyshoim中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轻中度KOA患者采取rESWT+肌力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肌力训练 轻中度膝骨关节炎 不良反应 放射状冲击波疗法
  • 简介:摘要甲襞毛细血管镜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它不但有助于诊断风湿性疾病,还能帮助预判疾病的转归和预后。鉴于甲襞毛细血管镜的重要性,近期欧洲抗风湿病联盟风湿病微循环研究小组制定了甲襞毛细血管镜标准化的评估方法。本综述将重点介绍该标准化评估方法及其在风湿性疾病,尤其在SSc谱系病、SLE及炎症性肌病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硬皮病,系统性 甲襞毛细血管镜 标准化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