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喉外伤伴区损伤的临床特征、内镜下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4月至2018年12月因明显声音嘶哑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闭合性喉外伤伴区损伤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7~48岁,中位年龄21岁,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和支撑喉镜下行喉显微修复手术。评估其临床特点、喉镜表现、喉部CT特征、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发音质量主、客观参数,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2例患者在外伤后均立即出现明显的声音嘶哑伴咽喉部疼痛及发音痛、咯血性分泌物,无呼吸及吞咽困难。3例患者有轻微的颈部皮下气肿。喉镜发现14侧声带运动不良,损伤时间<48 h的4例患者的区和/或室带、声门后部黏膜撕脱,状软骨暴露4侧;损伤时间≥48 h的8例患者发现区、室带覆有较厚伪膜或肉芽,结构异常。术中探查发现,共17侧区(双侧5例,单侧7例)存在不同程度损伤,3侧仅声带突黏膜局限撕裂;14侧室带、声带黏膜自区垂直方向撕脱、状软骨暴露,其中状软骨形态异常6侧,骨折移位8侧。喉部CT显示,声带运动不良侧的声门和/或声门上结构呈不规则增厚,双侧状软骨结构不对称3例,伴移位2例。采用显微手术修复缝合撕脱的喉黏膜、软骨膜及状软骨,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即刻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患者的发音质量参数[总嘶哑度(G)、粗糙声(R)、气息声(B)、弱音(A),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和最长发声时间(MPT)]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12.792、12.792、10.340、3.276、2.865、3.781、3.173、3.090,P值均<0.05)。除1例患者出现声带瘢痕外,其余患者喉形态正常,声带运动恢复正常。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喉狭窄。结论对于闭合性喉外伤伴有明显声音嘶哑者,喉镜下发现声带运动障碍、室带/声带黏膜撕脱或区结构异常时,应评估区及状软骨的损伤情况。对于高度怀疑病例,需尽早行支撑喉镜下显微修复手术,可有效减少声带运动障碍和喉瘢痕/狭窄的发生,重建喉部正常结构,恢复发音功能。

  • 标签: 声嘶 闭合性喉外伤 杓区损伤 黏膜撕脱 声带运动不良 喉内镜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治疗费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效果,以供临床工作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7月收治的100例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成功率为88.24%(46/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1%(32/4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治疗破裂输卵管妊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妊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连接分拆与交错连接分拆是组合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以递推式的形式计算集合[±72]上分块个数为给定偶数2k的所有B交错连接分拆的数目,并得到其双重生成函数.

  • 标签: B型非交错连接分拆 递推式 双重生成函数
  • 简介:  (二)政府主导战略  由于旅游资源优区的资源品位不高、区位条件较差、区域经济欠发达、旅游开发环境差(即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区域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条件差),然而对旅游资源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发展研究很少,三、社会驱动旅游资源优区的发展对策    根据客源市场需求及本区旅游资源情况

  • 标签: 区发展 发展研究 型旅游
  • 简介:受成岩作用与构造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礁滩储层均质性较强,而定量表征其均质性对储层预测及油气田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普光气田礁滩储层为例,通过优选综合指数法及渗透率参差系数法对该储层层间均质性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2种表征方法的结果一致,且与地质认识相符。避免了单参数表征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也避免了表征参数无界的影响。以上方法实现了对储层层间均质性的定量表征,真实地反映了普光气田礁滩储层层间均质性较强的特点,并可为国内外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定量表征 综合指数法 渗透率参差系数法 非均质性 礁滩型储层 普光气田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度和极重度综合征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了解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临床防聋治聋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179例综合征聋患者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中9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声导抗、颞骨CT检查.结果179例患者中,7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检测基因位点突变,其中3例同时携带二个基因突变:①42例存在GJB2基因突变,其中:176del16位点纯合突变1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位点纯合突变17例、单杂合突变9例;299delAT位点纯合突变0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7例,235delC/176del16复合杂合突变4例.②37例存在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2168A〉G位点单杂合突变4例;IVS7-2A〉G位点纯合突变13例,单杂合突变17例;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3例.③3例存在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其中2例1555A〉G位点均质突变,1例1494C〉T位点均质突变;④无GJB3基因突变.在基因水平,明确诊断遗传性聋者48例,占26.80%,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31例,占17.32%.结论GJB2、SLC26A4突变是安徽地区重度和极重度综合征聋患者主要突变形式、其次是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通过筛查可以明确部分综合征聋的病因,可以为患者及其家族成员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指导,为再次生育家庭提供产前诊断,从而为防聋治聋提供帮助.

  • 标签: 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线粒体12SrRNA基因 突变
  • 简介:函数数据分析是分析高频数据的重要工具。在实际中函数协变量和响应变量之间的线性假设通常不成立。本文提出了函数参数部分自回归模型来刻画函数协变量和响应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接着使用参数核估计方法给出了该模型的估计,并通过统计模拟验证了该估计方法的优良性,最后我们给出了上证指数的一个实例来说明我们模型的良好预测能力。

  • 标签: 函数型数据 高频数据 非参数回归模型 核估计
  • 简介: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广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被称为TKA的"金标准",约占所有TKA的95.2%;而在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骨水泥膝关节假体因较高的早期失败率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如今,随着假体材料、制作工艺的进步与革新及患者年轻化,骨水泥膝关节假体再次成为热点。常见的骨水泥假体包括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钛涂层和多孔钽金属骨小梁假体等,均获得较好的临床随访结果,并依靠骨长入生物固定理念获得更低的无菌性松动率和较高的假体长期生存率,更适合于活动量较大的年轻患者。本文就骨水泥假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骨水泥型假体 羟基磷灰石涂层 钛金属涂层 钽金属骨小梁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将60例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患者分成了30例对照组患者和30例观察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期间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进行了护理方面的工作,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93.33%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更高,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患者使用个性化的护理工作之后,患者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非脊柱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脱位过伸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临床结果。方法收集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25例脱位过伸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51±15)岁(范围:27~79岁)。损伤原因:车祸18例,重物砸伤2例,摔伤5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Ⅱ4例,Ⅳ5例,Ⅴ13例,Ⅵ3例;三柱理论分:单纯外侧柱4例,单纯内侧柱5例,内侧柱+外侧柱7例,三柱9例。25例后倾角术前-5.2°±4.2°(范围:-10°~0°)。术前MR检查示合并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5例,合并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3例,合并PLC+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合并韧带损伤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均>10°,其中5例患者后倾角改变>15°,5例患者后倾角改变>10°,而后倾角改变<10°患者无合并韧带损伤;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单纯外侧柱或内侧柱骨折患者6例,内侧柱+外侧柱骨折患者2例,三柱骨折患者2例。结果25例随访时间16.4个月(范围:12~24个月)。手术时间(124±33)min(范围:65~180 min),出血量(106±48)ml(范围:20~200 ml)。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根据骨折特点进行针对性关节面复位及下肢力线纠正,固定钢板偏前方放置固定骨折块。术后骨折复位评价:解剖复位20例,复位良好5例(关节面塌陷2~5 mm),骨折复位优良率100%。内固定方式:单纯外侧钢板4例,单纯内侧钢板2例,内侧+外侧钢板治疗15例,内侧钢板+外侧铆钉1例,内侧钢板+后方螺钉1例,外侧钢板+腓骨螺钉1例,内外侧钢板+外侧铆钉1例。8例术中进行了半月板修复,其中内侧5例,外侧3例。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3个月)。术后Rasmussen评分(24.9±3.5)分(范围:18~29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118°±9°(范围:90°~130°)。2例出现术后伤口表浅感染。结论脱位过伸胫骨平台骨折主要影像学特征为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单纯前内侧柱/前外侧柱损伤时易合并"对角线"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10°时易合并周围韧带损伤;通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关节面平整及下肢力线,修复韧带软组织结构,重建膝关节稳定性,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胫骨骨折 韧带,关节 膝关节
  • 简介:摘要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成熟、疗效肯定、复发率低、效价比高,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本文就近年来手法治疗脊髓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 标签: 颈椎病 手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用乙醇灌洗治疗游离虹膜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医用乙醇灌洗治疗的游离虹膜囊肿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2005年至2016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13例(13眼)及2017年至2019年河南省人民医院的2例(2眼)。评价应用医用乙醇灌洗治疗的效果。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结果术后1 d视力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0,P=0.590)。术后1 d眼压高于术前(t=-4.380,P=0.002)。末次随访视力(Z=-0.36,P=0.722)、眼压(t=-2.09,P=0.081)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囊肿退化后未复发,术后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眼内炎或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医用乙醇灌洗治疗游离虹膜囊肿安全有效。

  • 标签: 囊肿,虹膜,非游离型 灌洗,乙醇,医用,囊内,微创
  • 简介: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全世界癌症第一位。由于胸部CT的普及和肺癌筛查建议的实施,早期周围肺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早期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但由于患者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或拒绝手术等原因,还需要其他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立体定向放疗和经皮热消融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随着支气管镜腔内超声技术、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电磁导航技术和人工智能气管镜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支气管镜下消融技术将成为治疗早期周围肺癌的新方法。

  • 标签: 支气管镜 经皮穿刺 周围型肺癌 治疗
  • 简介:负载茂金属催化剂的烯烃聚合工艺是关于一类新型结构的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的负载化工艺,以及其在烯烃聚合和共聚合过程中的应用,特别是用于乙烯的均聚或乙烯与其它α-烯烃的共聚合,属于催化剂的负载化和有机聚合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多孔载体经活化处理后洗涤、过滤、干燥和抽干,然后直接负载茂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活化处理包括热活化和/或化学活化,以及化学处理过程。采用本负载化工艺所制备的负载茂金属催化剂为干的可流动的固体粉末,可用于C2-C10的烯烃或苯乙烯,特别是乙烯,或含有功能性基团有机单体进行淤浆或气相均聚或共聚合,在低的铝氧烷用量条件下获得熔点高和粒子形态良好的均聚或共聚产品。

  • 标签: 非茂金属催化剂 烯烃聚合催化剂 聚合工艺 负载型 活化处理 苯乙烯
  • 简介:目的分析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临床及遗传学表型,并筛查常见耳聋致病基因。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测,完成该湖南籍耳聋家系的临床资料采集,绘制家系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对最常见的GJB2,SLC26A4和12SrRNA共3个耳聋基因八个位点以及线粒体DNA全组序列进行初步筛查。结果该家系共5代,现存家系成员35人,耳聋患者10人,除两人发病较晚,余均为自幼发病,听力曲线呈盆覆,造成部分言语功能障碍,进展性加重,起初为中频受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逐渐累积高低频,表现为全频听力损失,发展为重度-极重度耳聋。对候选致病基因突变筛查,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该耳聋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进一步将通过新一代测序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其致病基因进行探索。

  • 标签: 家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耳聋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复制病毒载体(VVnr)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情况。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检索有关VVnr新冠疫苗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年限为2019年12月至2023年6月。应用Stata 14.0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9项RCT研究。结果表明在局部不良反应方面,与安慰剂对照相比,接种VVnr新冠病毒疫苗更容易引起接种部位肿胀(OR=5.62[1.92-16.43])、疼痛(OR=12.56[5.80-27.23])、瘙痒(OR=10.56[1.36-81.95])、硬结(OR=4.74[1.05-21.44])、红斑(OR=2.97[1.73-5.10])等不良反应;但在接种部位发红方面(OR=2.25[0.35-1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全身不良反应方面,与安慰剂对照相比,接种VVnr新冠病毒疫苗更容易引起头痛(OR= 3.14[1.89-5.23])、恶心(OR= 1.33[1.09-1.63])、乏力(OR= 4.43[2.42-8.11])、食欲减退(OR=3.55[1.43-8.83])、全身肌肉酸痛(OR=8.59[2.29-32.27])、全身红斑(OR=6.06[2.48-14.83])、发热(OR=6.35[2.52-15.96]);但在呕吐、腹泻、咳嗽、全身瘙痒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安慰剂,接种VVnr新冠病毒疫苗更容易引起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