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比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锥颅)以及开颅血肿清除(开颅)治疗脑出血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治疗,研究组实施锥颅治疗,对照组实施开颅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相对接近(P>0.05)。治疗第1d、7d、14d、21d,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个月后生存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治疗脑出血,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锥颅钻孔 血肿抽吸外引流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目的研究微创细孔钻颅引流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细孔钻颅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1d血肿清除率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纳维亚卒中评分(SSS)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细孔钻颅引流、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均能有效清除血肿但微创细孔钻颅引流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可作为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首选.

  • 标签: 微创细孔钻颅引流术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高龄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适形置管引流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适形置管引流手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呼吸窘迫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立体定向血肿适形置管引流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手术对于患者的损伤较小并且成功率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立体定向 血肿适形置管引流手术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80例进行了胶质瘤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0例一组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开颅肿瘤切除手术,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对其胶质瘤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患者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两年后的存活率是72.5%,复发的概率为42.5%,观察组患者存活率为80.5%,复发率为10%,可知观察组中的患者存活率和复发率都比对照组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中还真的ADL和神经功能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胶质瘤,可以让患者获得更加好的治疗效果,且这一治疗手段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脑胶质瘤 疗效 体会
  • 简介:摘要转移瘤是发病率高、临床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的颅内常见恶性疾病,特别是其中的难治性转移瘤(大体积、多发、复发的转移瘤)常规治疗难以达到理想预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具有精准度高、单次照射剂量大、对周围组织损伤低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转移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SRS治疗难治性转移瘤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抑制肿瘤增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RS联合手术、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方案可以提高难治性转移瘤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但是否改善患者的预后尚存在争议,且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也应引起关注。因此,本文就SRS治疗难治性转移瘤的治疗效果及联合治疗的策略及进展等方面进行文献报道综述。

  • 标签: 脑转移瘤 多发性脑转移瘤 复发性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简介:摘要:功能性疾病在临床上是指由于大脑功能出现障碍而引发的系统性疾病,它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认知、情感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病情进一步恶化时会出现器质性病变。虽然该疾病的主要特点与大脑的功能活动有关,但是在进行常规医学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却可能无法发现异常,因此需要针对性的检查措施以及及时的治疗。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的前提下,副作用越小的治疗方案越对患者有利,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可以精确地量身定制,在保证治疗范围的情况下维护周围正常组织功能,因此在需要对功能性疾病进行“器质性”手术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 神经外科 脑功能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安定镇痛辅助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的优越性。方法选择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患者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辅用神经安定镇痛,87例)和对照组(未用神经安定镇痛,83例),观察患者中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的波动,未昏迷患者中疼痛程度,术后肺部感染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两组舒张压、心率和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收缩压、未昏迷患者中疼痛程度、术后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安定镇痛辅助脑出血微创清除血压平稳、镇痛效果明显、中术后不良反应减少。

  • 标签: 神经安定镇痛术 颅内血肿微创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骨窗血肿清除与微创血肿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进行治疗。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格拉斯哥(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小骨窗血肿清除相比,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微创血肿穿刺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与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对照组)、钻孔血肿抽吸引流(研究组)共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3例。结果根据不同病情灵活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根据病情变化选择不同手术方式,两种式各有其相对的适应证。

  • 标签: 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锥颅血肿抽吸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两种不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普通开颅手术(对照组)、锥颅血肿抽吸引流(观察组)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1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后GC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及生存率、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0.4±0.2)小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后观察组平均11.23±2.74,对照组平均9.57±3.26;再出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3.33%(10/75),对照组15.58%(12/77);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植物生存及病死率方面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致残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清除血肿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风险小、手术持续时间短、安全、有效等优点,已逐渐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最新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内镜血肿清除与软通道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治疗,对照组给予软通道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h,1、3、7、30 d血肿清除率。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92.30%)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1、3 d血肿清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30 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增强临床疗效和血肿清除率。

  • 标签: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6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微创组患者给予微创钻孔引流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瓣开颅清除血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肿清除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以及活动性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血肿清除时间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大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钻孔引流术 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 颅脑损伤 硬膜外血肿
  • 作者: 宋志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医院,内蒙古通辽0284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微创手术在血肿清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人选择颅内微创手术,对照组50人选择常规开颅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手术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相对于对照组好,组间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中出血量也短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血肿清除的患者使用颅内微创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微创手术;脑内血肿清除;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血肿清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时间区间2020.12-2022.12,患者均来自于我院,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护理措施)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概率、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得到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分数与感染发生概率均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在护理血肿清除患者中,采用中医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对患者意义显著。

  • 标签: 中医护理 脑血肿清除术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8年12月80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开颅颅内血肿清除组选择开颅血肿清除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组选择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分析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肿体积、生活能力BI指数;并发症。结果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肿体积、生活能力BI指数、住院的平均时间、并发症和开颅颅内血肿清除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实施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可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 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的术后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6例在CT定位、局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护理。结果加强对颅内血肿患者的观察和进行有效护理是减少死亡率、致残率,提高完全治疗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血肿情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危症,病情发展快,手术最佳时机一般为发病后6h,若要提高脑出血的治愈率,必须在最短时间明确诊断,尽快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以往多采用钻孔引流,但由于血肿的冲洗和清除不能在直视下进行,血肿清除的彻底性受影响,血肿的复发率达3.7%~38%。血肿复发原因主要在于血凝块未能彻底清除血肿包膜残留及脑萎缩,术后脑膨起困难等1。我们认为内镜下血肿清除较传统手术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内镜 血肿清除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侧裂高血压脑出血清除与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的疗效。方法:抽选我院在2020年至2022年开展的脑出血手术经侧裂40台,穿刺20台为分析对象,对比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术后GCS评分。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对比显示,穿刺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三个方面优于清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功能及术后GCS评分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较大或严重的脑出血病例,经侧裂高血压脑出血清除可能更为适用,而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则适用于一些较小或较局限的脑出血病例。

  • 标签: 经侧裂高血压脑出血清除术 软通道微创穿刺脑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额上沟入路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盲选抽签法对2019.5—2021.9我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38例)应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实验组(38例)应用经额上沟入路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治疗,观察与分析组间临床手术指标、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血肿清除量(54.98±8.01)ml相比常规组的(38.99±6.54)ml要高,中出血量(107.64±25.36)ml、手术时间(86.29±11.37)min相比常规组的中出血量(507.98±88.74)ml、手术时间(148.64±19.78)min要低(P

  • 标签: 脑内血肿清除术 经额上沟入路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