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任何国家司法制度都来源于传统、取决于国情。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愿望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司法国情和制度条件下,司法制度呈现出明显差异和个体特征.并因应经济社会变革和政治条件的变化,适应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实现特定条件下的政治统治、社会控制和公平正义。

  • 标签: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司法传统 国情 中国特色 经济基础 政治制度
  • 简介:苛内媚外的法律文化在中国古已有之,绝非鸦片战争之后的产物,它与国家主权是否完整并没有直接关系。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政府拥有完整主权,却在涉外活动中长期运用苛内媚外的手段处理问题,洪任辉案以及美国人亨特的著作都充分显示了这一点。苛内媚外法文化在清代登峰造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苛内媚外的法文化激化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十分恶劣,使国家与民族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以往的涉外法律史研究,比较重视涉外法律制度构建层面的研究,在涉外法律文化影响研究层面稍显不足。今天的法治社会建设应当以史为鉴,严防苛内媚外法文化的死灰复燃。

  • 标签: 苛内媚外 法律文化 洪任辉 亨特
  • 简介:<正>官吏渎职罪是中国古代刑法典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对官吏渎职罪法律的重要性问题目前在国内外法史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不乏相关的论文,但是缺乏对官吏渎职罪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胡世凯教授在国内外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官吏渎职罪,其专著《"明主治吏不治民":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官吏渎职罪研究》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是近年来中国法制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明主治吏不治民":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官吏渎职罪研究》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海外学人法学丛书》2002年4月以中英文双语版形式推出的第一部著作。在该书中,胡世

  • 标签: 中国法制史研究 治吏 中国传统法律 古代刑法 治民 儒家化
  • 简介:本文从权力--权利关系架构、异质文化影响、价值目标取向、出发点、法律规定、价值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诸角度对南京临时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制模式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其对待传统法律文化的态度与实践,并对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性关系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 标签: 法律文化 法制现代化
  • 简介:2010年5月15日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传统法文化的反思与传承"学术研讨会于浙江义乌召开。来自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黑龙江大学、湘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等科研院校近5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年会并参加学术研讨会。会议从儒学与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传统法律的制度设计与文化反思、域外视野与本土资源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而理性的讨论。现将本次会议的学术研讨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儒学 会学术 传承中国
  • 简介:伦理化是中国法律传统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原因很多,本文从经济社会史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中国法律文化伦理化的一个主要根源就在于中国古代经济的自给性、封闭性与经济政策的压抑性。伦理化的法律与这种小农社会的经济形态、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是相适应的。通过与西方宗教伦理的比较,我们可以知道在这种自然经济与经济政策的大背景下是无法诞生权利义务的观念、平等的观念、公平与正义的观念。因此,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必然会走上伦理化的道路。

  • 标签: 法律 文化 伦理 自然经济
  • 简介:本文考察了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作为国家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的情况,认为三都的试点工作呈现出如下特点:采用直接的知识产权模式、持有知识产权的主体多元化、保护对象主要是传统知识的衍生利益而很少涉及传统知识本身、与产业化高度相连。同时,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出现了"碎片化"、对传统社区不公平等问题。总体上,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

  • 标签: 传统知识 知识产权 保护模式 碎片化
  • 简介:中国没有具体的货运代理的法律制度,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相关规定调整货运代理行为,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与争论。从中国海上货运代理行业的特点出发,以发达市场的做法为背景,分析了中国货运代理实行间接代理制度的根据与优势,探讨了货运代理的身份识别、代理权限、转委托、维护货主利益的义务等问题,提出了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3条为基础构建中国的海上货运代理制度的观点。

  • 标签: 代理 间接代理 货运代理 转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