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以漳河灌区农户灌溉行为的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论证了农户灌溉行为受大水利渠系状况、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基本用水保障率和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验证了文章提出的理论命题。研究结果显示,在优先考虑基本用水保障率较高的灌溉方式的前提下,农户会选择一种灌溉费用最小的灌溉方式;责权明晰的水利设施管理制度有利于灌溉用水费用的节约,催生了农户自主治理灌溉事物的行动;受制度环境和自身资源禀赋约束,农户灌溉事务集体行动只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文章认为,渠系状况的改善,水利设施治理制度的明晰,农民集体行动能力的增强是农村水利和谐发展的关键。

  • 标签: 农户灌溉行为 交易特性 集体行动 治理制度 资源约束
  • 简介:本文首先给出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经济模型,并据此给出农户灌区管理服务供给的纳什均衡解。由此说明:作为理性的经济行为人,一个人预期其他人提供的公共物品越多,他自己的供给就越少;灌区内农户相互协作的责任是以其他人的行为预期为条件的。影响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内生因素为:农户收入水平和农户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外生因素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公共物品价格。为促进农户灌区管理合作行为,政府应该在补偿机制、合作规则的建立以及灌区农户合作行为的政策扶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农户合作行为 纳什均衡 灌区管理 农户收入 中国 公共物品价格
  • 简介:以山东省为例考察引黄灌溉的管理制度和绩效,并提出改进政策。调查表明,现有制度在农户层面上的管理绩效不佳:农户缺乏建设、维护和管理灌溉工程设施的积极性,缺乏节水激励措施,灌溉效率低下。以改善灌溉管理绩效、提高灌溉管理效率为目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对原有灌溉工程设施的产权制度进行多元化改造,积极推进灌溉供水计量制度和水费征收制度改革,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赋予农户稳定安全的水权,加快水管单位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培育和健全灌溉水权交易市场。

  • 标签: 引黄灌溉 管理制度 管理绩效 山东省
  • 简介:一、淠河灌区概况淠河灌区是淠史杭灌区三个灌区中的最大灌区,南抵杭埠河的支流丰乐河及其主支张店河,北到淮河南岸,西界淠河,东跨淮南,铁路伸展到滁河、池河以及洛河上游,与驷马山、撮镇、炉桥等提水灌区毗连。灌区控制面积7750平方公里。灌区渠首横排头,渠首以上来水面积4370平方公里,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三大水库是向灌区供水的主要水源工程。淠河灌区自横排头进水闸起,从52.5米的水位起始,大致与江淮分水岭并驱东引,直达东

  • 标签: 淠河 灌区管理 灌区农业 淠史杭灌区 丰乐河 灌区渠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淠史杭灌区是全国三大灌区之一.是皖西、皖中经济及社会得以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灌区农业水费收缴难的矛盾十分突出,灌溉效益日益衰减。为了提高灌区效益,实现灌区良性循环,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水费收缴新体制。本文就基层水管工作实践,浅谈灌区的水费收缴。

  • 标签: 淠史杭灌区 水费收缴 农业水费 灌溉效益 基础设施 皖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当今社会 现代化技术高速发展,灌区信息化系统改革势在必行,利用高新科技力量提高大型灌区内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局部到整体等方面,设计信息化系统改革措施,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坚持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为灌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大型灌区 信息化系统 总体方案设计
  • 简介:摘要: 我国属于农业型的大国,灌溉是支撑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那么,为促进我国灌区信息化发展,合理高效地输配水资源,提升灌区的管理质量。就需要相关的人员,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针对长期以来灌区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探究。分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滞后性的成因,并针对问题,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 标签: 灌区 信息化 问题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短缺现象严重,农业灌溉面临严峻危机,合理地对灌溉水资源进行调度配置,有助于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针对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低下、灌溉时间集中、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构建基于遗传算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选择、交叉、变异,对灌溉方案不断进行优化。并在宁夏农场渠20个取水口进行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将总灌溉时间从147615分钟降低至120993分钟,提高灌溉效率18.04%,优化效果显著。

  • 标签: 灌溉水资源 优化调度 遗传算法
  • 作者: 郭小芳
  • 学科: 经济管理 > 产业经济
  • 创建时间:2017-03-13
  • 出处:《红地产》 2017年第3期
  • 机构:湑惠渠灌区工程设施始建于1942年,1948年建成通水,工程设施主要由低坝引水枢纽、灌排渠系和渠库结合调蓄水库以及抗旱抽水机站组成。灌区水利工程在长期的运行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若不及时将这些病害修复,就可能会对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带来很大影响。近年来国家对灌区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已引起重视,但毕竟投资有限,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实践工作经验,来对目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广大同行交流借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对于我国人口大国的现状来说,水资源还是相对匮乏的,所以如何在水利水电工程时中进提升灌区节水改造措施就十分重要。当然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灌区节水改造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改造进度缓慢、用水量减少等情况,这就要求相关建设人员葱粉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对现有问题进行改进,建立完善的灌区管理体系、创新灌溉技术、加强调控、推进灌区改造、吸纳专业设计人员等,进而提升地区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

  • 标签: 水利水电灌区节水改造技术
  • 简介: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滴灌技术为代表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开始全国推广应用。而滴灌技术在节省灌溉水源、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使土壤中的水、热、盐分的转移方式发生变化。滴灌减弱了土壤水与地下水的联系,使土壤盐碱化有所减轻,但是由于灌溉水量较少土壤表层的盐类不能及时融入土壤中,导致表层土壤盐碱化加重。同时经过研究表明,土壤盐分的运动和土壤温度存在一定关联,而地膜的覆盖增加了土壤温度,对膜下的水盐运输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针对河套地区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对水热盐的移动规律进行研究。

  • 标签: 河套地区 滴灌技术 水热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灌区农业用水管理制度改革及其对区域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考察了中国农业用水管理制度改革的不同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地表水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管理制度改革在减少区域农业用水方面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改革产生上述作用的关键在于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如果新的制度安排对管理者形成了促使其减少农业用水的有效激励,利益的驱动将促使管理者加强管理从而提升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 标签: 制度改革 区域农业 有效激励 制度安排 管理者 中国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