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谈起振濂先生,恐怕书法界人士无所不知。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对陈先生的第一个印象,可能就是他是一个书法理论家。的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股“振濂旋风”就刮遍了大江南北,到后来的对书法学、书法教育学、大学书法教学法、中日书法交

  • 标签: 思想 创作
  • 简介:引领我进入美术史学习与研究领域的少丰老师离开我们十多年了。回忆往事,除了重温陈老师在学习上耳提面命的教诲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在与陈老师交往的日常生活琐事中受到的不少教益。在陈老师身上,我领悟了不少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共同的人格美德,也受到陈老师独特的道德风范感染。提笔为文,记下的只是一鳞半爪,而挂一漏万和记忆之误当亦难免,愿友朋识者赐正为盼。

  • 标签: 老师 生活琐事 知识分子 道德风范 美术史 学习
  • 简介: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存在着诸多玄妙的“故事”,如《庄子·外篇·田子方》中所说的“解衣磐礴”,宋人李公麟(1049年—1106年)作《西园雅集图》,李唐(1066年—1150年)作《胡笳十八拍图》、居中(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南宋理宗时期)作《文姬归汉图》等。

  • 标签: 《文姬归汉图》 《胡笳十八拍图》 图像 史实 古代绘画史 西园雅集
  • 简介:“零浪费”一词,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次被使用以来,已逐渐成为探索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的热点领域。由南澳大利亚大学的“可持续设计与行为零浪费研究中心”史蒂芬·莱曼和罗伯特·克拉克两位学者主编的《零浪费设计——能耗、技术、建成环境》一书,从可持续发展与行为变化、能耗与技术、建成环境的可持续设计,以及治理和物质供给等四个相互关联的核心视角来展开讨沦,探索设计和人类行为之间的相互关联。

  • 标签: 零浪费 可持续性 消费 行为转变
  • 简介:我第一次见到连富的雕塑,并不是原件,而是一份印刷精美的画册,许多作品的局部在迷离的光影映照之下,空灵如梦,温柔如春。

  • 标签: 雕塑作品 随感 虔诚 画册
  • 简介:该文认为之佛先生“观”、“写”、“摹”、”读”学画的“四字诀”,是他多年来艺术实践的经验,有着比较普遍的指导意义。作者跟随陈先生多年,对这一创作方法有所领会并作了恰当的阐述。

  • 标签: 学画方法 陈之佛 艺术实践 审美需求
  • 简介:洪缓(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一位杰出的画家.特别是他的造型别致、风格独特、气韵古雅的人物画,在我国人物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所创立的人物画图式,对于我国当代人物画的发展,仍有不可估量的启迪意义,应当认真加以研究.

  • 标签: 中国人物画 审美分析 陈洪绶 线图式 人物形象 民间木刻版画
  • 简介:盘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史,不乏具有进步思想、娴熟技能的名家宗师,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然而,还有一些对我国新兴美术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家,却由于种种原因被遮蔽、被遗忘。本文所探讨的,是抱一。抱一是广东新会人,生于上海,少时家境富裕。他对绘画的爱好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并于1907到1908年间在张聿光的指导下学画。

  • 标签: 上海美专 西洋画 现代美术教育 教学 早期 进步思想
  • 简介:最近有机会捧读政明多部画集以及拜赏部分原作,感慨至深。政明的名字与第九届美展联系在一起,作为重大国展中国画评委,并参展了遂开门牖的巨幅力作《正月里》,标志着他跨入我国当代杰出画家的行列。此后,在百年中国画展和全国画院双年展中,其作品奋袂如风,更趋菁纯,从而成为画坛众人皆知的人物。政明是新时代迭出的著名艺术家,其成就在于既定了当代人物画新秩序和服务这种新秩序的各形式单元。因此,了解其作品潜沉的艺术魅力理应是我们共论的话题。该文浅薄地简论其艺术特征,这对画家艺术本身,或许有一定现实意义。

  • 标签: 人物画 画家 画集 画院 美展 中国画展
  • 简介:  几天前,我观看了志光的最新个展(,不可否认,展览的确给每一位观者以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然而,我却无法人云亦云大唱赞歌.  ……

  • 标签: 光动物 动物政治学 蚂蚁评
  • 简介:洪绶酷爱戏曲,曾前后两次为《西厢记》创作插图,两次都绘制了卷首像《莺莺像》。特别是崇祯十二年(1639年)的《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以下简称《张本西厢》)插图,是老莲插图创作中期的代表作品,无论从构图、造型、线性以及受众的观看审美、商业需求等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十分成熟,图式的唯美和线性的“方圆结合、刚柔相济”,都标志着画家的插图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 标签: 插图 莺莺 继承 祖本 《西厢记》 代表作品
  • 简介:一、匹夫有责——“盛世国学·初集”“盛世国学”作为今年2015年美术传媒拍卖·书法公益拍卖的主题,经过了一年多的策划、论证、筹备、构思创作、分类拟题、释文、组织评论、配合文献与图像资料、组织评论……乃至设计版式、打样、校对……终于大致定局了。翻看这最后一遍打样稿,心中暖暖的。在着重休养生息的一年里,没有耽误这一早就约定了的承诺,见缝插针,只争朝夕,回头想来,其中的艰难困苦的确是平时想想很难理解尤其是无法切身体察的。

  • 标签: 拍卖 国学 盛世 公益 书法 陈振濂
  • 简介:本文通过对洪绶传世画论的考察,提炼其绘画创作的"师古"与"修正"理念,进而通过研究在他对周昉、李公麟、贯休和蓝瑛、丁云鹏等人作品风格、技法的学习状况,考察洪绶对这一理念的实践。

  • 标签: 陈洪绶 师古 修正
  • 简介:解读大师:大羽的艺术世界大羽(1912—2001)原名汉卿,齐白石为其改名翱,字大羽,遂以字行。广东潮阳(今属汕头)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师从吴昌硕弟子诸乐三、诸闻韵等。1944年拜齐白石为师。

  • 标签: 水墨艺术 大道 艺术世界 专科学校 齐白石 中国画
  • 简介:本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战国楚漆器图式象征的解读作了理论上的探讨。首先提出战国楚漆器图式造型形式是综合的、独特的。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形式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次,分析介绍战国楚漆器图式造型的特点、象征性,并进一步阐述了漆器的关系性律动、再现和表现、平面造型的章法等问题。

  • 标签: 楚漆器 视觉表达 图式 象征性
  • 简介:“中国人归中国人,中国人归基督”,是20世纪初比利时籍天主教传教士雷鸣远所言。这段话在中国天主教会内被广泛应用,用以描绘20世纪20年代以后天主教会内的本土化趋势。缘督为民初北京画界传统派大家金城弟子,在秉承其师画学精神同时,后又深受天主教驻华宗座代表刚恒毅影响,受洗入教,以路加之名,以辅仁大学为平台,开始了其以福音故事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历程。传教士试图通过鼓励宗教图像的本土化创作来获取社会认同,进而达到传教的目。缘督拥有中国画家与中国教徒的双重身份,在针对福音故事的图像化诠释之中,他的创作雄心,绝非仅仅创造一种能够被中国教民所能接受的符号模式,实际更期望这批公教美术作品,以及他所创立的宗教图像表达模式与意涵,彰显民族精神,获得民族美术的身份认同,并最终能够进入中国画史的谱系之中。缘督颇富理想化的绘画策略与价值建构,在努力实践的过程中,却遭遇到本土观看者的疏离与漠视。

  • 标签: 公教美术 民族精神 认同危机 家国关怀
  • 简介:20世纪对于中国艺术界,突出的两难问题,是在貌似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既愧对传统文化和自我,也很难进入西方的主流场景。同时,另一独特而有趣的现象是,本土的艺术界,似乎更为热中域外的思想和观念,隔岸大谈观“花”的体会和遐思,俨然是一个“西方通”;而在域外,则大打“中国牌”,从古代哲学智慧到东方养生深义,来个儒、道、佛纵横贯通,令老外一头雾水连声称奇。

  • 标签: 陈建中 画家 绘画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成就
  • 简介:1984年4月初,少丰先生接到来自广州美术学院行政方面邀请他给三年级同学讲一堂德育课的任务。他欣然接受并拟定以“人品与画品”为主题。以下是少丰先生接受任务后给我和伟铭、公明等人发的征询问卷(图1)。

  • 标签: 画品 人品 追忆 广州美术学院 德育课 三年级
  • 简介:水墨是传统绘画的精髓,积淀了中国文人画的内核。当代围绕着水墨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辩论,所以如此,是因为水墨自身和新时期的大背景所至。首先,传统水墨大都重视笔墨韵味而相对轻视物象,故而显示出宜看而不耐观,把握有趣而展出效果欠佳。其次,新时期画家们不囿于传统水墨所既定的模式,变革的观念愈演强烈。就水墨而言,需要解决一个中心问题:如何面对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精神追求,能否将水墨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参照物。

  • 标签: 水墨 人物画 墨韵 中国文人画 传统绘画 笔墨
  • 简介:日红在《对〈之佛年表〉中留日学习图案经历的相关考证》一文指出,之佛先生是中国近代设计史上的一座丰碑。

  • 标签: 陈之佛 考证 经历 图案 学习 年表